分享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宏图藏经阁 2015-12-30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个干瘦的老头儿。鲁迅就说过,孔子在他的印象中“是一位很瘦的老头子”。

但翻翻史籍,孔子外貌上的最大特点却不是瘦,而是高。《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长九尺有六寸。

《三国演义》中,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张飞身高八尺,关羽九尺。《水浒传》中的宋江,身高六尺,被称作“身矮”。以20多厘米为当时一尺来计算,刘备在一米七左右,张飞一米八,关羽一米九,而孔子身高当超过一米九。

难怪司马迁记载:“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如果孔子不是非同一般的高,人们是不会感到奇怪并送他一个“长人”的绰号的。

不知道为什么,孔子这一相当典型的相貌特征,却在后世的流传中慢慢被淡忘了。也许人们下意识地感到,习武之人需要身材高大,像张飞、关羽之类的;而脑瓜子特别灵的人,身高就无所谓啦。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孔子是靠脑袋吃饭的,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

不过,可不要以为孔子向来是高踞庙堂之上的,鲁迅称孔子为“摩登圣人”,并说孔子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情,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孔子生前经历坎坷,郁郁不得志。

正因为孔子重要,关于孔子的各种说法也就漫天飞舞起来。

人们尊孔子为教师的先祖。在海峡彼岸的台湾师范大学,就恭恭敬敬地立着一尊孔子的塑像。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私学”早已有之,并不是孔子首创。孔子到处求官不行,没法子,这才开始了以私学为生计的日子。

孔子的教育方针中,有一条很著名的原则,叫做“有教无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孔子那儿,只要交纳十条束脩(也就是干肉),即可入学,而不管你是贵族与否。

有人因此而认为孔子已有教育平等思想。这真是教育平等吗?当时能拿出一条干肉就是很奢侈的了,能拿十条干肉出来的,只有奴隶主贵族和商贾。有了学费这道坎儿,教育平等不是一句空话?

看来,真要绝对平等,还真是个难事,连圣人都做不到呢。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因为仰慕老子而去拜访他。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

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易经》、《春秋》,讲说治国之道,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旧东西。

孔子在这个地方逗留了几天后,向老子辞行。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老聃送他到馆舍之外,送了孔子几句话,大意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几句话吧,不要诽谤别人,也不要过分夸奖别人,不要自傲。

孔子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孔子走到黄河边的时候,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河水不分昼夜地流,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知道人生将会走到哪里啊。

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说:“水有什么德行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孔子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说完,告别老子,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名传千古的圣人,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一般的人。即使自己身为圣人,孔子仍然心怀谦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是结交正直的朋友,“友谅”是认识诚信的朋友,而“友多闻”是要把见识广博的人拉进你的朋友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经常与虚夸的人为伴,你不会踏实;而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孔子鼓吹“有教无类”,却用学费这道坎儿,把多少穷学生拒之门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