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 归 丸 (《景岳全书》卷51) [组成] 大怀熟地八两(240g) 山药炒四两(120g) 山茱萸微炒三两(90g) 枸杞微 炒四两(120g) 鹿角胶炒珠四两(120g) 菟丝子制四两(120g) 杜仲姜汤炒四两(120g) 当归三两(90g)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60—120g) 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60—180g) [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 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 [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 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病机分析]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又称“命门之火”。若久病 耗伤肾阳,或他脏阳虚累及肾脏,或高年肾亏、房劳过度等因素,均可导致肾中阳气虚 衰。肾阳亏虚,脏腑组织失于温煦濡养,火不生土,则气衰神疲,畏寒肢冷,饮食减 少,大便不实;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封藏失职,则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 子;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弱则膀胱失约,可见小便清长,甚而自遗;舌淡苔白,脉 沉而迟更为肾阳虚衰常见之征象。 .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诸症均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故当“益火之源,以培 右肾之元阳”(《景岳全书》卷51)。方中附子、肉桂辛热人肾,功擅温壮元阳,补命门 之火;鹿角胶甘咸微温,补肾温阳,益精养血,三药相辅相成,以培补肾中元阳,用为 君药。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皆甘润滋补之品,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 补髓,与桂、附、鹿胶相伍有“阴中求阳”之功,共为臣药。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 腰膝;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补养精血,并使补而不滞。诸药合用,补肾之中兼顾 养肝益脾,使肾精得他脏之化育而虚损易复;温阳之中参以滋阴填精,则阳气得阴精的 滋养而生化无穷,共奏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补阳药与补阴药配伍,藉“阴中求阳”则补阳之功甚捷; 二为纯补无泻,集滋补群药则益肾之效尤彰。 本方立法在于“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方中诸药均能归于右肾而培其元阳, 故以“右归丸”名之。 [类方比较] 本方与肾气丸均有温补肾阳之功,用治肾阳不足证。但本方乃肾气丸 去“三泻”(泽泻、丹皮、茯苓)之品,再加温肾益精之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 子、当归而成,由于类聚补肾群药,全方纯补无泻,故壮阳益肾之力颇著,为峻补元阳 之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而肾气丸立意在于“少火生气”,且补中寓泻,补 力平和,宜于肾中阳气不足而兼水湿、痰饮内停之证。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方。临床以神疲乏力,畏寒肢 冷,腰膝酸软,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谓:“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 人虚实以为增减;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 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 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 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 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人之。”(《景岳全书》卷51),此外,便 溏者,可去当归。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精少不育症,以及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等辨证属肾阳不足者。 [使用注意] 本方纯补无泻,故对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源流发展] 本方为明代医家张介宾所制,用“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 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 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 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 不宁,或四体不收,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 矣,此方主之”(《景岳全书》卷51)。从本方药物组成来看,乃从《金匮要略》肾气丸 衍化而来,即减其中“三泻”之药,更加数味温肾益精之品以增补肾之力,从而使补中 寓泻,温补肾气之剂一变而成为峻补元阳,益精补髓之方,开温补肾阳的另一法门,为 元阳虚衰之证提供了有效的治疗良方。《医略六书》卷30主治肾阳虚衰,中土失温,胃 寒气逆,以致呃逆不止,脉沉细之证时,亦以本方为基础,稍减补肾之味,再加茯苓、 丁香、沉香以和胃降逆。可见对于命火虚衰尚兼其它病机变化者,以本方加减化裁可收 事半功倍之效。 [方论选录] 1。徐大椿:“肾脏阳衰,火反发越于上,遂成上热下寒之证,故宜引火归原法。熟 地补肾脏,萸肉涩精气,山药补脾,当归养血,杜仲强腰膝,菟丝补肾脏,鹿角胶温补 精血以壮阳,枸杞子甘滋精髓以填肾也。附子、肉桂补火回阳,专以引火归原,而虚阳 无不敛藏于肾命,安有阳衰火发之患哉?此补肾回阳之剂,为阳虚火发之专方。”(《医 略六书.杂病证治》卷lS) 2。徐镛:“仲景肾气丸,意在水中补火,故于群队阴药中加桂、附。而景岳右归峻 补真阳,方中惟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与肾气丸同,而亦减去丹皮之辛,泽 泻、茯苓之淡渗。枸杞、菟丝、鹿胶三味,与左归丸同;去龟胶、牛膝之阴柔,加杜 仲、当归温润之品,补右肾之元阳,即以培脾胃之生气也。”(《医学举要》卷5) [评议] 徐大椿认为本方乃“阳虚火发之专方”,专治肾阳不足,虚阳浮越之证, 未免失之片面。本方主治要在肾阳虚衰,而不必拘于有无虚阳上浮之证。徐镛所云“仲 景肾气丸,意在水中补火,……而景岳右归,峻补真阳”,意在概括二方立法功用之殊, 但惜并未得其要领。肾气丸与右归丸之配伍均为阴中求阳,水中补火之法;惟前者寓泻 于补,后者群聚补药,因而二方功效之异主要在于补力之峻缓。 [验案举例] 1。白细胞减少症 《河南中医》(1984,2:34):某男,50岁。头昏失眠,全身乏力 已历十年,多次查白细胞均在4000/M3以下。现症: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昏目 涩,口干不喜饮,纳谷不馨,食后脘胀,大便时溏,夜寐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 细,查血白细胞2500/mm3。始用归脾汤治疗,腹胀便溏好转。但仍诉头昏乏力,转从 肾命火衰,精血不足论治,方拟右归丸改汤剂煎服。处方:熟地黄20g,菟丝子、怀山 药、枸杞子、山萸肉、仙灵脾各10g,全当归、杜仲各12g,鹿角胶(烊冲)6g,上肉 桂4g,熟附片3g。7剂药后,全身感到较前有力,头昏耳鸣减轻,夜寐亦安。惟感口 干,时值长夏,故去附子,余药续服。15剂药以后,二次复查白细胞,先后为3700/ mm3、4400/mm3,,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出院。 按语:命门火衰,精血无阳以化,加之火不暖土,而成斯证。治以右归丸温补元 阳,填精补血,更加仙灵脾助命门真火之蒸化而补力益佳,药服七剂诸症即大减。长夏 暑热正盛,天暑下逼加之迭进温热难免耗阴劫液,故患者药后有口干之感,因元阳渐 充,故二诊去辛燥之附子,继服数方而获显效。 2。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5):某女,20岁。患小 脑型共济失调症已4年,近数月来病情加重,步履蹒跚,左右摇晃,头昏耳鸣,记忆减 退,形寒肢冷,腰膝无力,苔薄舌质偏淡,边有齿印,脉细,两尺沉而无力。治以温肾 补督,益精养髓,拟景岳右归丸加减:淡附片6g,上肉桂4g,鹿角霜、杜仲、淮山药、 怀牛膝、全当归各9g,菟丝子、龟甲、杞子、熟地、制首乌各12g。服药20剂后,患 者自觉精神好转,足膝步履较前有力,亦较稳健,惟头晕未已,口渴欲饮,苔薄脉细。 前方得手,再加生地12g,服药50剂后病情显著好转。在家人扶持下,每日在病区走廊 内行走90余圈,每圈约50米。单独行走时,步履较前稳健。现随访治疗5月余,病情 稳定,续有进步,已能上下楼梯,单独行走,仍按原意,继续将息调治,以资巩固。 按语:命门火衰,精髓无阳以化,髓海失充,骨无所养而致腰膝无力,步履蹒跚, 此属顽症痼疾,难求速效。故予右归丸加龟甲、牛膝、首乌以增益精养血,补肾健骨之 力,二诊又加生地甘寒养阴生津以止渴,20剂后症缓,继续守方五月余而获良效。 3.带下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6:27):某女,30岁。腰酸脊痛,带下绵绵, 色如蛋清,少腹重胀,头昏耳鸣,病经2年未愈。经量少,色淡,无痛经,每日晨起面 目水肿,生育4胎,“人流”2次,舌淡苔白,脉濡细。肾阳不足,阳虚内寒,带脉失 约,任脉不固,治拟调补带任二脉,补摄固带为宜。熟地黄、淮山药、菟丝子、覆盆子 各15g,枸杞子、山萸肉、鹿角霜、炒杜仲各12g,熟附块、肉桂各3g,当归、炒白术 各10g,红枣6枚。服7剂后,带下明显减少,余症减半,苔脉如前,嘱原方续服半月, 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语:妇人多产众乳,真元耗损,肾阳不足,带脉失约,湿浊下注而成带下,治宜 温补肾阳,燥湿止带。故以右归丸为主方,加覆盆子补肾涩精、白术健脾燥湿,药证相 合,故而仅服7剂,数年之疾即失大半。 [临床报道] 1.不育症 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男性不育症,疗效满意。处方为:熟地、山药、紫 河车粉各30g,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各18g,杜仲、巴戟天、鹿角胶、陈皮各15g, 海狗肾10g(冲服)。水煎服。另外,自备狗、猪、羊等动物睾丸、阴茎、肾脏等不限, 将其焙干研细末服用,每次10g,每日2次。经治u例,女方均受孕。 2.乳糜尿 本方去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加升麻、陈皮、柴胡各5g,白术10g, 黄芪、党参各15g,甘草6g,治疗本病15例。结果痊愈14例,无效1例(治疗1个月 后,乳糜尿试验未转阴性)L2j。 3。坐骨神经痛 以本方去山茱萸,加川牛膝、麻黄、炒白芍、甘草为基本方,刺 痛明显加丹参、制乳香、没药,麻木重加鸡血藤,夜间痛甚加首乌,夹湿者去枸杞加苍 术,纳差、便溏加砂仁、山楂,自汗去麻黄加黄芪。共治疗坐骨神经痛48例(其中原 发性41例,继发性7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12例,无效4例。 4.肥大性脊椎炎 以本方合川芎嗪治疗肥大性脊椎炎娟例。方法是以本方减鹿角 胶、菟丝子、当归,加威灵仙、枣皮、甘草为基本方,痛甚加乳香、甲珠;寒甚加川 乌、草乌;肢体麻木加全蝎或蜈蚣;便秘加熟大黄;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寒痰加白 芥子或生南星。同时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川芎嗪注射液20m1静脉滴注,每 日1次,10一15天为l疗程。结果经治48例,临床痊愈31例,显效17例。服药10一 42天,一般于用药后2—3天疼痛减轻,10天左右症状消失。 [实验研究] 1.对性腺及性激素的影响 测定22例肾阳虚患者服用右归丸治疗前后血清睾丸素 (T)和雌二醇(K2)的浓度。结果:男性患者治疗前血清T值低于正常组,E2值高于 正常组,治疗后其T值升高,E2值下降;女性患者治疗前E2值低于正常组,治疗后升 高.5)。、右归丸还有促使大鼠卵巢生长卵泡发育的作用,为本方治疗肾阳虚不孕症提供 了依据[6)。 , 2.对中脑中央灰质单位放电的影响 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中脑中央灰质 (CG)单位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肾阳虚大鼠CG放电频率显著升高,而对刺激 的反应性降低,用右归丸治疗后,CG自发放电频率及其对刺激的反应均有恢复趋势。 显示: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脑内儿茶酚(CA)、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LHRH)及内源性阿片肽类的含量和活性具有特异性调节作用。 3.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右归丸水煎剂对由四氯化碳而致的小鼠肝 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抑制由此而导致的sGPT的升高L8,。对大剂量醋酸氢化可 的松而致的小白鼠肝细胞亚微结构的显著变化,以右归丸进行治疗后,其病变接近正 常。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右归丸可提高因肌注氢化可的松而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低 下模型的PFC(溶血空斑试验)检出率和溶血试验的OD值(表示溶血程度),以及延 长其脾细胞的存活率,说明本方能改善和调节B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体液免疫uoj。 本方可使免疫受抑大鼠缩小减重的脾脏完全恢复甚至超过正常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功 能[1川。 5.其他作用 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脑内儿茶酚胺、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及内源性阿片肽类的含量和活性具有特异性调节作用。对AI)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 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方水煎剂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耗竭时间C8j。 [附方] 1.右归饮(《景岳全书》卷51)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9—30g) 山药炒二钱 (6g) 山茱萸一钱(3g) 枸杞二钱(6g) 甘草炙一二钱(3—6g) 杜仲姜制二钱(6g) 肉桂一二钱(3—6g) 制附子一至三钱(3—9g) 上以水二盅,煎至七分,空腹温服。功 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主治:肾阳不足证。气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温,及阳痿遗 精,大便溏薄,小便频多,舌淡苔薄,脉来虚细者,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本方亦为治疗肾阳不足证而设。方中附子、肉桂、杜仲温补元阳,强筋健骨;熟地、枸 杞子、山茱萸、山药益髓填精,“阴中求阳”;山药、炙甘草益气补脾,调药和中。诸药合力, 共成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功。 本方与右归丸均为张介宾创制的温补肾阳名方,二方组成中均有附子、肉桂、杜仲、熟 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七味药。右归饮尚有一味甘草,补脾和中之力略胜;右归丸则增 鹿角胶、菟丝子、当归,温肾益精之功较著。因而二方虽然同为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剂, 所治肾阳虚衰证候仍有轻重之别。 2.赞育丹(《景岳全书》卷51) 熟地蒸,捣 白术各八两(各240g) 当归 枸杞各 六两(各180g)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汤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苁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黄各四两(各120g) 蛇床子微炒 附子制 肉桂各二两(各 60g) 上为末,炼蜜为丸服。若作汤剂,则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阳气大虚者,可加人参、 鹿茸。功用:温肾壮阳,益精补血。主治:肾阳不足,阳痿精衰,虚寒无子。 本方亦为张介宾所拟的著名补肾方剂,用于下元虚寒,阳痿精衰无子之证。方中群 集附子、肉桂、杜仲、仙茅、巴戟、淫羊藿、肉苁蓉、韭子、蛇床子等大队辛热人肾壮阳之 品,以温壮元阳,补益命火;再配熟地、当归、枸杞子、山茱萸等填精补血,“阴中求阳”, 制阳药之温燥;又有白术一味,益气健脾,先后天并补。诸药配伍,共成温壮肾阳,填精 补血之功。 本方与右归丸、饮功用相类,然因配伍大队辛热之品,故温肾壮阳之功尤著,为治疗肾 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无子之证的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