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加味乌药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194.加味乌药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加味乌药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乌药10克 砂仁10克 木香10克 延胡索10克 炒香附20克 甘草15克 
加减; 
1.若兼血瘀,经少色暗挟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祛瘀止痛;
2.若兼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妇科之痛经、闭经、月经后期等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行 失畅者。1、脾曲综合征  
痛经。月经提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 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加味乌药汤(加味乌沉汤)    (《奇效良方》卷63)
    [组成]  乌药  缩砂  木香  玄胡索各一两(各30g)  香附炒,去毛二两(60g)  甘草一两半(45g)
    [用法]  上锉细。每服七钱(20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功用]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  痛经。月经提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
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分析]  痛经多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若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
血行失畅,冲、任经脉不利,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或少腹胀痛,或连及胸胁、乳房;
若气滞痛甚,则脉象弦长而紧。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肝郁气滞之痛经而设,故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立法。
方中重用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君药。乌药辛散温通,助香附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两药合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共为臣
药。木香、砂仁行气止痛而消胀,生姜温胃散寒,均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兼调
诸药,为佐使之用。诸药相合,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使气行血畅,经调痛止。
    [类方比较]  本方与逍遥散均有疏肝解郁作用,可治疗妇女经行腹痛或经前乳房胀
痛。本方疏肝行气止痛之力较强,宜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痛经;而逍遥散疏肝行气
之力较弱,兼可养血柔肝,健脾助运,宜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痛经。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治疗肝郁气滞之痛经。以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兼血瘀,经少色暗,挟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祛瘀止痛;若
兼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妇科之痛经、闭经、月经后期等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行失畅者。
    [使用注意]  若经后腹痛,证属肝肾气血不足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始载于《奇效良方》,原名“加味乌沉汤”,是由李呆《兰室秘
藏》卷中之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去当归,加延胡索、砂仁而成,
使原方养血之力减弱,而行气止痛之效增强,成为妇科调气行血止痛的常用方。《济阴
纲目》卷1收载本方时更名为“加味乌药汤”,旨在说明本方与乌药汤的源流关系。
    [临床报道]  脾曲综合征  以原方去生姜,加郁金、陈皮、制厚朴,水煎服,连服
15天。治疗脾曲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显效(左上腹胀痛、胀气以及压痛消失,腹部
X线检查见脾曲无大量气体积聚与结肠扩张)54例(90%),有效(左上腹胀痛减轻,
发作时间缩短,间歇期延长,局部压痛减轻)4例(7%),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
善)2例(3%),总有效率97%,且均未见不良反应。左上腹胀痛及腹部压痛消失最短
需3天,最长需10天,平均7;2天。性别、年龄及病程长短与疗效无关。随访50例,
随访期1—5年,有5例复发,继用上方而获显效。作者认为本方可能有调节内脏自主
神经功能,使结肠排空加速、痉挛解除,使胃肠道平滑肌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1)。
  [附方]  正气天香散(刘河间方,录自《医学纲目》卷4)  乌药二两(60g)  香附
末八两(240g)  陈皮  苏叶  干姜各一两(各30g)  上为细末,每次三钱(9g),水调
服。功用:行气温中,调经止痛。主治:妇人一切气,气上撞心,心胸攻筑,胁肋刺
痛,月水不调。
  关于本方配伍意义,汪绂之说可资参考:“香附理肝脏之郁,行血中之气;乌药苦
涩,能坚肾水、补命火,温下焦,而去冲任之沉寒痼冷,破土郁,行肝气;陈皮佐乌药
以理气;苏叶辛温表散外淫之风寒燥湿,舒散肝郁,而色紫兼人血分,大能调理经血,
但其性过于疏散,此用以佐香附;姜性行,而干姜能守,守者为行之本,此专以补肝理
冲任。此调经而专人气分之药,以肝气不郁,则经血自调也”(《医林纂要探源》卷8)。
本方改为汤剂,名“正气天香汤”(《医学正传》卷4)、  “绀珠正气天香汤”(《玉机微义》卷49)。
  本方与加味乌药汤均有疏肝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治疗痛经。本方兼可温中,适宜于
寒凝肝脉,气机不畅之痛经;加味乌药汤兼能活血,适用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痛经.
正气天香散          
乌药6克 香附24克 陈皮3克 苏叶3克 干姜3克   
主治;妇人一切气上撞心,心胸攻筑,胁肋剌痛,月水不调。
  [附方]  正气天香散(刘河间方,录自《医学纲目》卷4)  乌药二两(60g)  香附
末八两(240g)  陈皮  苏叶  干姜各一两(各30g)  上为细末,每次三钱(9g),水调
服。功用:行气温中,调经止痛。主治:妇人一切气,气上撞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
  关于本方配伍意义,汪绂之说可资参考:“香附理肝脏之郁,行血中之气;乌药苦
涩,能坚肾水、补命火,温下焦,而去冲任之沉寒痼冷,破土郁,行肝气;陈皮佐乌药
以理气;苏叶辛温表散外淫之风寒燥湿,舒散肝郁,而色紫兼人血分,大能调理经血,
但其性过于疏散,此用以佐香附;姜性行,而干姜能守,守者为行之本,此专以补肝理
冲任。此调经而专人气分之药,以肝气不郁,则经血自调也”(《医林纂要探源》卷8)。
本方改为汤剂,名“正气天香汤”(《医学正传》卷4)、  “绀珠正气天香汤”(《玉机微义》卷4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