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好的苦瓜尾韵

 圆角望 2015-12-30

焦桐(台北)·饮食关键词

幼年家贫,餐桌上多以蔬菜为主,母亲有时煮苦瓜封,算是加菜。母亲遇人不淑,独力抚养我们兄妹,那时她尚未中风,厨艺尚可:苦瓜切成圆环状,去籽;绞肉调味后,加入葱花、太白粉拌匀,塞入苦瓜环内,压实,入锅煮熟。后来我才明白她的心境和讨生活一样,都很郁苦;却都是独自吃苦,从未诉苦。我清楚记得她如何用苦瓜封、小鱼干炒苦瓜抚慰儿女。苦瓜予我,因而有了感激的意思。

台谚“吃苦若吃补”,苦瓜有深味,它的微苦相当温和;苦后回甘,其味清淡幽雅,予人圆润感,搭配得宜,更有提味增鲜的功效。台湾苦瓜可粗分为白皮、绿皮、山苦瓜三种,白皮者如白玉苦瓜、苹果苦瓜;绿皮者如粉青苦瓜、大青苦瓜;一般色泽越绿则越苦,山苦瓜深绿色,苦味最浓。山苦瓜又名土瓜、王瓜、苦瓜莲,深绿色,果米较小,苦味最明显,能调节血脂和血糖,抑制脂肪的吸收,被誉为“脂肪杀手”。

苦瓜的味道太深刻了,遂有许多转喻,余光中名诗《白玉苦瓜》歌咏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稀世珍宝,并风雨故国。白玉苦瓜晶莹剔透,色白如玉,组织幼嫩,肉厚,汁多,苦味较轻淡,是台湾农业改良的优秀品系,经过多年杂交、纯化、筛选而成。

我爱那温润的白,丰美的真实。也斯《带一枚苦瓜旅行》运用他擅长的以物喻人,所颂即白玉苦瓜;又另有所指地说它晶莹如玉:“澄澈得教人咀嚼可以开怀/我在说每个人该好好说的/明白的话里说我自己想说的/混乱的话,我独自摆放杯盘/隔着汪洋,但愿跟你一起/咀嚼清凉的瓜肉/总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人间总有它的缺憾/苦瓜明白的”。

这种攀缘蔬菜原产于热带,属葫芦科,经过长期的栽培选择,适应性已增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选购以外形两头尖、瓜身直为佳,表皮的鳞目越大越饱满,则瓜肉越嫩越厚,苦感稍小。

它的果实如纺锤挂在瓜棚下,瓜面鳞目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形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其别名不多,《广州植物志》称凉瓜,《群芳谱》唤红姑娘;亦名君子瓜、半生瓜,意谓着“苦己而不苦人”“不传己苦与它物”的个性,与其它配菜如鱼、肉同炒同煮,会令其它食物更有层次,却不把苦味传给对方,人们誉之为“君子菜”。苦瓜虽苦,却不会把丝毫苦味感染和它搭配的菜。

近二十年来流行生机饮食,苦瓜是其中要角,焦妻生前颇信仰生机饮食,逼迫我每天早晨吃五蔬果。我虽则半信半疑,至今仍保持着她规范的习惯,每天早晨出门前,例喝一杯果菜汁,用青苹果、苦瓜、大黄瓜、西洋芹、青椒打成,其中的苦瓜味总是最清晰,内敛、深情,善于包容,又坚持自己。

“苦瓜和尚”石涛每天都要吃苦瓜,甚而将苦瓜备奉案头,画作《苦瓜图》自题:“这个苦瓜老涛就吃了一生,风雨十日,香焚苦茗。内府纸计四片,自市不易得也,且看何人消受”。唯有凄苦过的生命能充分欣赏那滋味吧;唯有对苦瓜用情至深的艺术家,才能有这等美学手段。

世间诸味以苦味最不讨喜,苦瓜之美却是那清苦滋味,它不像黄连那么苦,而是嚼苦咽辛后衍生的一种甘味,轻淡不张扬的甜,一种美好的尾韵。

年轻时总是畏苦,这种条件反射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慢慢能欣赏苦瓜之苦,期间历经了人生的风浪,被生活反复折磨过,欲说还休,坦然接受,复仔细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