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人参蛤蚧散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120.人参蛤蚧散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人参蛤蚧散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蛤蚧一对 人参60克 茯苓60克 知母60克 桑白皮60克 炙甘草150克 杏仁180克 (包,服前再另研)    
加减;
1.若无热者,去桑白皮、知母;
2.兼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等以养阴润肺;
3.咳吐脓血或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地榆炭、黑侧叶等以清热凉血止血。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结核等病辨证 属肺肾气虚兼有痰热之咳喘者。
[功用]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主治] 肺肾气虚,痰热内蕴咳喘证。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声音低怯,痰稠色 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嬴瘦,或遍身浮肿,脉浮虚。 本方适用于咳喘时久,肺肾虚衰,兼有痰热之证,临床运用时应以 咳嗽气喘,痰稠色黄,脉浮而虚为使用要点。  人参蛤蚧散(蛤蚧散)   (《博济方》卷2)
    [组成]  蛤蚧一对新好者,用汤洗十遍,慢火内炙令香,研细末  人参  茯苓  知母
贝母去心,煨过,汤洗  桑白皮各二两(各60g)  甘草五两炙(150g)  大杏仁六两汤洗,
去皮尖,烂煮令香,取出,研(180g)
    [用法]  上为细末,人杏仁拌匀研细。每服半钱,加生姜二片,酥少许,水八分,
煎沸热服。如以汤点频服亦妙。
    [功用]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主治]  肺肾气虚,痰热内蕴咳喘证。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声音低怯,痰稠色
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嬴瘦,或遍身浮肿,脉浮虚。
    [病机分析]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
乃和”(《类证治裁》卷2),若肺肾气虚,气无所主,虚气上逆则发为咳喘,且呼多吸
少,声音低怯。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气虚,津液失布,气化失司,每致
水湿停聚,进而津凝为痰,蕴而化热,痰热阻肺,则咯痰色黄而稠;痰热蕴肺,灼伤血
络,甚至肉腐血败,酝酿成脓,故胸中烦热,咳吐脓血;水湿泛溢肌肤,则遍身浮肿5
正气久虚,脏腑肌肉失养,则身体羸瘦,脉来浮而虚弱无力。综上所述,肺肾气虚为发
病之本,痰热内蕴,气逆不降为发病之标。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肺肾气虚,痰热内蕴之证而设,治宜补肺益肾,清热化痰《
止咳定喘。方中蛤蚧甘咸微温,归经肺肾,功擅峻补肺肾之气而纳气平喘,又能止痨
嗽,为治虚喘之要药;人参甘温不燥,归经肺脾,长于大补元气而益肺脾,二药相伍,
益肺肾而止喘嗽,乃补虚定喘的常用药对,验方“参蛤散”即由此二味组成,共作本方
君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绝生痰之源;甘草重用,合茯苓健脾补中,并助人参、蛤
蚧益气扶正之力,用为臣药。佐以杏仁、桑白皮肃降肺气,止咳定喘,合茯苓通调水
道,利水以消面浮足肿;知母、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二药相合,即古方“二母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自《证治准绳.类方》卷2),善治喘急咳嗽,痰涎壅盛。
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配伍,共成补肺益肾,止咳定喘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补益肺肾之药配伍肃肺清热化痰之品,虚实并治,标本兼
顾;二为用药清润平和,补益而不腻滞,利气而不峻厉,故补肺纳气而不留痰邪,清热
化痰而不伤肺气,于久病正虚邪实之证甚合。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适用于咳喘时久,肺肾虚衰,兼有痰热之证,临床运用时应以
咳嗽气喘,痰稠色黄,脉浮而虚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若无热者,去桑白皮、知母;兼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等以养阴润肺;
咳吐脓血或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地榆炭、侧柏炭等以清热凉血止血。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结核等病辨证
属肺肾气虚兼有痰热之咳喘者。
    [使用注意]  咳喘属肺肾两虚偏寒者,或兼新感外邪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原名“蛤蚧散”,出于宋代王衮之《博济方》,主治“肺痿咳嗽,
即肺痈嗽”。以人参、蛤蚧配伍止咳化痰药组方治疗肺虚痰阻之喘咳,在宋代方剂中屡
见不鲜,如王氏之前有《太平圣惠方》中的多首“蛤蚧丸”,王氏之后有《圣济总录》
中的“蛤蚧丸”、“蛤蚧汤”以及《杨氏家藏方》中的“人参蛤蚧散”等等,尤其是《圣
济总录》卷88的“蛤蚧汤”较之本方仅少知母、贝母二味,可见本法在当时已经运用
得十分广泛。明代医家许国祯对本方独有心得,将其适应证扩大用于治疗“三二十年间
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并将方名更为“人参蛤蚧散”,载人
其代表著《御药院方》卷5中,由此本方逐渐广为人知,历代医著多有转引,从而成为传世之名方。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方源。本方来源,各版教材所载不一,或云《卫生宝鉴》
(二、四、五版),或云《御药院方》(六版)。前已述及,本方原名为“蛤蚧散”,始载于
宋代《博济方》(1047年),至明代《御药院方))(1267年)始将其更名为“人参蛤蚧散”,
而《卫生宝鉴》成书于1343年。所以本方方源应为《博济方》。
    [方论选录]
    1.吴昆:“二、三年肺气上喘,则病久而肺损矣。咳嗽出脓者气病,出血者脉病也。
面为清阳之分,六阳之气皆会于面,其气常实,不易受邪,今满面生疮,此正气衰而邪
气盛,乃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也。是方也,人参益气,蛤蚧补真,杏仁利气,二母
清金,桑皮泻喘,若甘草、茯苓,乃调脾而益金之母也。又曰:蛤蚧为血气之属,能排
血气之毒,故此方用之调脓理血,亦假其性而伏奇于正也。”(《医方考》卷2)
  2.朱良春:“本方对久病体虚,咳嗽气喘,胸中烦热,或咳唾脓血,或痰中带红,
或面肢浮肿,脉象虚浮,舌苔薄白质淡诸症,最为适合。蛤蚧功能温补肺肾,益精定
喘,善疗肺痿、肺痈,人参专于补气益血,滋阴生津,能治虚劳咳喘,二者是本方的主
药;杏仁、贝母化痰宁咳;桑皮、知母泻肺清热,.四药对肺热咳嗽,胸中烦热,最为有
效。茯苓、甘草补中渗湿,同时茯苓配桑皮,又能利水消肿;贝母配知母为“二母散”
(《局方》),可治肺痨咳嗽;甘草合贝母能润肺止咳。本方配伍非常严密周到,所以临床
应用,屡奏佳效。”(《汤头歌诀详解》第二章)
    3.冉先德:“本方补气清肺,止咳平喘,主治久咳不已,损伤肺气,或肺虚有热,
致成肺痿者。方中蛤蚧为君,大补肺气,增益精血,止咳定喘;人参、茯苓、甘草为
臣,乃四君去辛燥之白术,避免耗气伤津,以和中健脾,补土生金,用虚则补其母之
法,助蛤蚧补肺定喘;贝母、杏仁、桑白皮为佐,下气化痰,清肃肺气;知母为使,润
肺生津,兼清虚热。合奏补气清肺,止咳平喘之效。”(《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评议]  本方主治,吴氏以“正气衰而邪气甚”概之,其余注家所述亦不出此意。
关于组方配伍,各家均从益肺肾而化痰热,补虚治实而论,皆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对
临床运用本方颇有指导意义。    .
    [附方]  人参胡桃汤(《夷坚。已志》卷3、录自《是斋百一选方》卷5,原名观音人
参胡桃汤)  新罗人参一寸许(9g)  胡桃肉一个(9g)去壳,不剥皮  水煎服。功用:补肺
肾,定喘逆。主治:肺肾两虚,气促痰喘者。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胡桃肉补肾敛肺定喘。二药合用,肺肾同补,共奏补虚定喘之
功。本方与人参蛤蚧散均有补虚定喘之效,同治虚喘证。但前者药性偏温,主治肺肾两
虚,气喘不能平卧者,证候性质属虚;后者药性偏寒,主治肺肾虚衰,兼有痰热之咳喘,属虚中夹实之证。  
人参胡桃汤       
人参9克 胡桃肉9克
功用:补肺 肾,定喘逆。
主治:肺肾两虚,气促痰喘者。
  [附方]  人参胡桃汤(《夷坚。已志》卷3、录自《是斋百一选方》卷5,原名观音人
参胡桃汤)  新罗人参一寸许(9g)  胡桃肉一个(9g)去壳,不剥皮  水煎服。功用:补肺
肾,定喘逆。主治:肺肾两虚,气促痰喘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