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4.虎潜丸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5 发布于山东

134.虎潜丸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虎潜丸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
盐知母9克 盐黄柏9克 酒熟地9克 炙龟板12克 猪脊髓一条 干姜1.5片 陈皮4.5克 锁阳4.5克 虎胫骨4.5克 牛膝6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  
加减;
1.若虚火上炎,扰及心神,烦躁不安者,少加金箔一片以镇心安神;
2.虚火较甚,骨蒸盗汗者,可去温燥之干姜,熟地改作生地以增清热之力;
3.面色萎黄,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等以补养气血;
4.若久病阴损及阳,怕附子、肉桂等补肾助阳。
方中虎骨可以用狗骨或豹骨代替。
 [功用]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腰膝酸软,筋骨痿弱,步履乏力,或眩晕, 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本方为治疗肝肾阴亏,下肢痿弱的常用方剂,临床以筋骨痿软,舌 红少苔,脉细弱为使用要点
   虎潜丸  (《丹溪心法》卷3)
    [异名]  健步虎潜丸(《饲鹤亭集方》)。    .
    [组成]  黄柏半斤酒炒(240g)  龟甲四两酒炙(120g)  知母二两酒炒(60g)  熟地黄
陈皮  白芍各二两(各60g)  锁阳一两半(45g)  虎骨一两~(30g)  干姜半两(15g)(一
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生地黄,一方无干姜)
    [用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或粥为丸(现代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9g,每次1丸,日服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腰膝酸软,筋骨痿弱,步履乏力,或眩晕,
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病机分析]  肝主筋,肾主骨,若病久体虚,正气亏损,或房劳过度,伤及肝肾,
肾精肝血亏损,则筋脉失其营养,筋骨失其濡润,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渐成
痿证。阴精不足,阳失所制,虚热内生,灼津耗液,则筋骨经脉益失其养,故《素问。
痿论》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肾气热,则
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藏精,精髓不足,腰脊失养,则腰膝酸软;髓
海失充,则头晕耳鸣;封藏失职,则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乃阴虚有热之征。由
此可见,本证之成以肝肾阴虚筋骨失养为本,虚火内扰灼精耗血为标。
  .[配伍意义]  本方用治肝肾精血不足,阴虚内热,不能濡养筋骨而致之痿证,故宜
以补养肝肾,滋阴降火,强筋壮骨为法。方中黄柏苦寒人肾,擅清下焦相火;龟甲甘咸
而寒,为血肉有情之品,可滋阴潜阳,益髓填精,补肾健骨,本方重用二药,既可补肝
肾精血之不足,又能清肝肾虚火之内扰,标本并治,共为君药。配伍熟地滋肾益精,白
芍养血柔肝,与龟甲同用滋阴之功益彰;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清热,与黄柏相合清热之
力更著,三药俱为臣药。虎骨为强筋健骨,治疗筋骨痿软,脚弱无力之要药;锁阳甘温
而质润,一则益精养血以助诸药滋阴之力,一则补肾壮阳而寓“阳中求阴”之法;干
姜、陈皮温中暖脾,理气和胃,不仅可防黄柏、知母苦寒败胃之虞,而且可使诸阴柔之
品滋而不腻,补而不滞,同为佐药。诸药合用,肝肾同补,补泻兼施,俾精血充而筋骨
肌肉得以濡养,虚火降而精血津液无由以耗,筋骨渐强,步履复健而诸证乃痊。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以滋阴药配伍降火药为主,标本兼治;二是在大队滋阴药
中配人补阳之品,以“阳中求阴”;三是配伍温中和胃理气之药使补而不滞。
    [类方比较]  本方与大补阴丸均有熟地、龟甲、黄柏、知母,有滋补肝肾之阴,清
降虚火之功,用于肝肾阴虚火旺证。然大补阴丸以猪脊髓、蜂蜜为丸,故滋补精血之功
略胜;本方尚有锁阳、虎骨、’白芍、干姜、陈皮,故补血养肝之力较佳,并有很好的强
筋壮骨作用,且补而不滞,为治痿证的专方。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肝肾阴亏,下肢痿弱的常用方剂,临床以筋骨痿软,舌
红少苔,脉细弱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若虚火上炎,扰及心神,烦躁不安者,原方注曰少加金箔一片以镇心
安神;虚火较甚,骨蒸盗汗者,可去温燥之干姜,熟地改作生地以增清热之力;面色萎
黄,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等以补养气血;若久病阴损及阳,怕
冷,阳痿,小便清长,舌淡者,去知母、黄柏,加鹿角片、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
附子、肉桂等补肾助阳。方中虎骨可以狗骨或豹骨代替。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结核筋骨痿软等辨证属肝肾阴虚火旺者。
    [使用注意]  痿证由湿热浸淫筋脉所致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为朱震亨滋阴降火诸方之一,其组成配伍亦体现了他“阳有余而
辙,惟因配人虎骨而使之成为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专方,丹溪将其用于治疗“痿厥之
重者”,后世医家悉遵其旨,以其作为治疗痿证由肝肾阴虚内热而致者的代表方剂。在
本方运用的过程中,历代医家又结合各自的经验对其组成加以化裁,以更加切合临床实
际。如明.吴昆在本方中加入当归以养血,羊肉以补精,牛膝以壮骨,使补血强筋之效
益佳,用于痿证属肝肾阴亏之重者;清.程国彭更加杜仲,以助补肾壮骨之效(见《医
学心悟》卷3);清。李文炳则在原方中加人人参、黄芪、茯苓等,以益气生血,脾肾双
补(见《仙拈集》卷3)。由此可见,虎潜丸实为治疗肝肾阴亏所致痿证方剂之祖,其组
方配伍被后世广为效法与沿用,迄今为止仍对临床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疑难阐释]
    1.关于对本方君药的认识  本方中何药为君历来说法不一,各版教材对此问题往
往予以回避。从方论选录中可以看到,王又原谓黄柏为君,汪昂认为龟甲为君,叶仲坚
则认为黄柏、龟甲共为君药。从本方用药分析,黄柏与龟甲的剂量明显重于它药,可见
立方之旨是以滋阴降火为主;再者本方所治痿证,乃因肝肾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故以
滋阴之龟甲与降火之黄柏同作君药,于理较合。
    2.关于本方方名的涵义  对于本方名以“虎潜”之义,注家有多种解释,概而言
之,大致有四。一是吴昆所论:“虎,阴也;潜,藏也。是方欲封闭精血,故曰虎潜”
(《医方考》卷3),王又原、汪昂、冯兆张、王子接等皆从其说,认为以“虎潜”比喻
本方通过滋补精血,使阴精潜藏体内以壮筋骨之功。二是张璐所云:“虎体阴性,刚而好
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振刚劲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张
氏医通》卷16),以虎体属阴来比喻补阴药潜于体内,滋补肝肾之功。三是叶仲坚所
说:“是方以虎名者,虎于兽中禀金气之至刚,风生一啸,特为肺金取象焉。其潜之云
者,金从水养,母隐子胎,故生金者必丽水,意在纳气归肾也”(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卷4),认为“虎”指肺金,“潜”乃“金从水养,母隐子胎”之谓,指出“虎潜”之义
乃形容本方滋水以养肺金之功。四是费伯雄所言:“虎潜丸息肝肾之虚风,风从虎,虎潜
则风息也”(《医方论》卷1),认为“虎潜”即息风之喻。细析以上各种观点的差异主
要在于“虎”字的不同解释,或认为虎为阴兽,故以其象征“阴精”或“补阴药”,或
认为虎属于金,故以其代表“肺金”,或认为虎啸风生,故以其比喻“风”,而“潜”则
皆从“潜藏”立论。由于本方所治乃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虚火内扰之证,从滋阴
降火,强壮筋骨立法,病理表现并无明显“虚风内动”、“金失水养”之机,故上述论点以吴昆等见长。
    [方论选录]
    1.吴昆:“此亦治阴分精血虚损之方也。虎,阴也;潜,藏也。是方欲封闭精血,
故曰虎潜。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黄柏、知母,所以滋阴;地黄、归、芍,
所以养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锁阳能使阴精不泄。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故用以补
阴;虎得天地之阴气最强,故用以壮骨。陈皮所以行滞,而羊肉之用,取其补也。”(《医方考》卷3)
    2.王又原:“肾为作强之官,有精血以为之强也。若肾虚精枯,而血必随之,精血
交败,湿热风毒遂乘而袭焉,此不能步履、腰酸、筋缩之症作矣。且兼水火,火胜烁
阴,湿热相搏,筋骨不用宜也。方用黄柏清阴中之火,燥骨间之湿,且苦能坚肾,为治
痿要药,故以为君。虎骨去风毒,健筋骨,为臣。然高原之水不下,母虚而子亦虚,肝
脏之血不归,子病而母愈病,知母清肺原,归、芍养肝血,使归于肾;龟禀天地之阴独
厚,茹而不吐,使之坐镇北方;更以熟地、牛膝、锁阳、羊肉群队补水之品,使精血交
补;若陈皮者,疏血行气,兹又有气化血行之妙。其为筋骨壮盛,有力如虎也必矣。
《道经》云:虎向水中生,以斯为潜之义焉。夫是以命之曰虎潜丸。”(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3.叶仲坚:“是方以虎名者,虎于兽中禀金气之至刚,风生一啸,特为肺金取象焉。
其潜之云者,金从水养,母隐子胎,故生金者必丽水,意在纳气归肾也;龟应北方之
象,禀阴最厚,首常向腹,善通任脉,能大补真阴,深得夫潜之义者;黄柏味厚,为阴
中之阴,专补肾、膀之阴不足,能使足膝中气力涌出,故痿家必用二者为君,一以固
本,一以治标,恐奇之不去则偶之也。熟地填少阴之精,用以佐龟甲;知母清太阴之
气,用以佐黄柏;牛膝人肝筋,归、芍佐之,肝血有归;陈皮疏之,气血以流,骨正筋
柔矣。又虑热则生风,逗留骨节,用虎骨所以驱之;纯阴无阳,不能发生,佐锁阳所以
温之。羊肉为丸,补之以味;淡盐汤下,急于人肾。斯皆潜之为义。”(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4.汪昂:“此足少阴药也,黄柏、知母、.熟地,所以壮肾水而滋阴;当归、芍药、
牛膝,所以补肝虚而养血,牛膝又能引诸药下行,以壮筋骨,盖肝肾同一治也;龟得阴
气最厚,故以补阴而为君;虎得阴气最强,故以健骨而为佐,用胫骨者,虎虽死犹立不
仆,其气力皆在前胫,故用以人足,从其类也;锁阳益精壮阳,养筋润燥;然数者皆血
药,故又加陈皮以利气,加干姜以通阳;羊肉甘热属火而大补,亦以味补精,以形补形
之义,使气血交通,阴阳相济也。”(《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5.张璐:“虎体阴性,刚而好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
振刚劲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其膝胫乃筋骨结聚,功力最优。若用掌骨,各随患之前后
左右取用,不必拘于左前为善也。”(《张氏医通》卷16)
    6。冯兆张:“人之一身,阴气在下,阴不足则肾虚。肾主骨,故艰于步履。龟属北
方,得天地之阴气最厚,故以为君;虎属西方,得天地之阴气最强,故以为臣,独取胫
骨,从类之义也。草木之药,性偏难效,气血之属,异类有情也。黄柏、知母去骨中之
热,地黄、归、芍滋下部之阴。阴虚则阳气泄越而上,用锁阳以禁其上行;加陈皮以导
其下降。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羊肉为丸。命曰虎潜者,虎,阴也;潜,藏也。欲
其封闭气血而退藏于密也。”(《冯氏锦囊秘录》卷7)
    7.王子接:“虎,阴兽;潜,伏藏也。脏阴不藏,内热生痿者,就本脏分理以伏藏
其阴也。故用龟甲为君,专通任脉,使其肩任三阴;臣以虎骨熄肝风,丸以羊肉补精
髓,三者皆有情之品,能恋失守之阴;佐以地黄味苦补肾,当归味辛补肝;使以牛膝行
血,陈皮利气,芍药约阴下潜,知、柏苦以坚之,锁阳涩以固之,其阴气自然伏藏而内
守矣。”(《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8。费伯雄:“虎潜丸息肝肾之虚风,风从虎,虎潜则风息也。惟知、柏苦寒,用以
泄肾经之邪火则可,若谓补肾滋阴,则予不以为是,不如用枸、菟等类为佳。”(《医方论》卷1)
    [评议]  注家对于本方证治及配伍的论述颇详,吴、汪、王氏所论尤为简明扼要。
本方组成原无当归、牛膝、羊肉三药,吴氏方论中加之并阐述其理,由此推测,本方在
明代已被广泛运用,以往不少著作中均谓加入上述三药首见于《医方集解》,显然有误。
关于本方君药,说法不一,但以叶仲坚之见较为惬当。
    [验案举例]
    痿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2:32):某男,50岁。患者4年前患脑震荡,
颅内血肿形成。急施开颅术行血肿清除。术后常出现眩晕耳鸣,头重如蒙,闷胀而痛,
自觉头重脚轻,两腿软弱无力,步履蹒跚,站立不稳,如坐舟船,严重时须持杖扶物。
经原手术医院复查,诊断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遗症。给予钙剂、维生素类及滋补剂、中
成药多种,长期服用均无显效。又多方求医,每以“外伤血瘀、术后留瘀”论治,遍服
活血化瘀之剂及中成药均未收效。舌质淡紫,苔薄白,舌体运动自如,脉沉细弦。治以
虎潜丸加减:知母20g,陈皮lOg,龟甲30g,黄柏lOg,熟地30g,当归15g,菊花
15g,牛膝20g,锁阳lOg,白芍30g,薄荷log,砂仁lOg,全虫10g(另包研细吞服),
生姜6g。水煎服,每日1剂。另嘱以猪脊髓1条炖服。药服工O剂后头晕耳鸣显著减
轻,行走已不摇晃,但两腿仍痿软无力。再加廑虫10g(盐炙)续服。两月后诸症基本
消失,仅劳累后感腿软无力,易于疲劳。又以原方续服,并嘱慎勿过劳。共服药88剂
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履健如常,胜任正常工作。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本案因巅顶创伤,复被手术,髓海受损,以致肢体痿废不用。病机虚实相
兼,虚多实少,重在不足。故以虎潜丸加减填精补髓,强筋健骨,滋阴降火,药服10
剂即获显效。鉴于实邪易祛,虚损难复,故守方2月之余而收全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