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的社会词典里不该有“好人难当”_社会_光明网

 刘坚韧 2015-12-30

  作者:朱永华

  如果说,一个亿万富翁,拿出100万元做善事也许很平常,那么,一个收破烂为生的人,给流浪者一个住处、管三餐饭都不容易,更难想象他会掏钱给他们治病、送他们回家了。别人做不到,尚丙辉做到了。他就是广州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十几年间一直和垃圾打交道,但却被人称作“最美破烂王”。多年来他用自己开废品回收站的收入,收留、扶助了不少流浪者(据12月28日《新快报》)。

  一位自己都靠“收破烂”为生的“路边老板”,用微薄的收入倾尽全力去救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街头流浪人员,不但管吃管住还会送上一些“零花钱”,在长期救助他人的过程中,这位“破烂王”也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好人难当”。因为经营出现了困难,红包里的钱发少了,居然被受助人责怪;因为没有及时给一位流浪老人送去资助,竟然被老人告到派出所讨要;还有些流浪人员住在“破烂王”家里坐吃坐喝伸手要钱,看见尚丙辉忙的一塌糊涂,却没有一个人伸手相助。尽管尚丙辉并没有遇到“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人,也表示会毫无顾虑将自己的这种资助继续下去。但如何保护这样的好人善举,让“小人物”的扶危济困同样能发挥出巨大的精神正能量,却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自古以来,在我们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中,扶危济困一直被奉为最高尚的道德善举,也是一个人拥有良好品格的具体表现,向来被世人所尊崇。但与此同时,社会构成的复杂,也演绎出“好人难当”、“好人没好报”甚至“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样的世事明谚,任何一个社会,好人善举都有被误解甚至“担米养仇”的个例,但这并影响好人善举的传承与发扬,越是“好人难当”,越彰显出好人品格的珍贵及善恶之间的反差,同好人受尊崇相比,依赖好人救助不知感恩甚至“好心落个驴肝肺”的现象永远都是极少数。

  但从尚丙辉长期资助流浪人员的经历来看,遭遇“误解”,把尚丙辉的资助视为“欠他的”,不资助居然告到派出所等等,这些极其有悖常理的行为,多是发生在尚丙辉受到各类表彰和以他名字命名 “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挂牌之后,这就很值得思考。实际上尚丙辉一直都是靠自己收破烂的微薄利润来资助流浪人员,即使在受到各类表彰和“工作室”挂牌之后,这一资助来源也没有任何改变,但在被救助人的心目中,尚丙辉的资助显然已经成了“政府行为”,被救助人非但对尚丙辉没有感恩之情,反而认为是一种“应该”,这才出现不给就是把政府钱“贪污”了的猜疑。但实际上包括政府表彰在内所有“奖励”都只是一项肯定和荣誉,并没有谁出钱交由尚丙辉来资助流浪汉,对于这种给好人尚丙辉精神和名誉带来很大伤害的行为,当地相关部门不但应当予以及时澄清,更有责任来维护尚丙辉的好人形象。

  现实社会的多元和利益观念的泛滥,能够像尚丙辉这样不求任何回报且执着做善举的普通好人已经不多,作为利益喧嚣中的一盏温暖洁净的灯火,无论政府还是社会以及普普通通的民众,都有责任和义务去让他越烧越旺,都应用心让这盏灯点燃更多枯萎,温暖更多麻木,照亮更多被利益熏染的晦暗。显然,同很多大慈善家相比,尚丙辉只能算是最普通的“小人物”,但正因为其普通,才更显出其朴实善良的可贵,才更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道德底色。无论误解还是猜疑,一个好人难当的社会,一个做好人需要“技术含量”的社会都是极不正常的,扭转这种“不正常”,让“好人好当”“好人有好报”成社会共识和主流,政府要主动,社会要积极,我们每个人更要去“接力”。(朱永华)

[责任编辑:刘冰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