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芈月与芈姝的教子方法截然不同,你更像哪一种?

 恋恋青山 2015-12-30

前几天写了一篇《芈月与芈姝,人生结局为何如此不同》意外火爆,更坚定了我在这部跨年大戏中以家庭教育的视角来剖析的决心。当昨天演到50集的时候,芈姝儿子荡儿,与芈月儿子稷儿形成的鲜明对比,把当今的家庭教育问题反应的淋漓尽致。




关注结果忽视过程


芈姝的儿子公子荡,从小力气就很大,经常欺负樊长史的儿子公子通。有时候芈姝知道了儿子欺负通儿,不但不加以教育引导,反而替儿子高兴。觉得通儿比自己的儿子荡儿大,却打不过荡儿,暗自窃喜!


芈月针对此事提醒“荡儿有些戾气”。芈姝却沉浸在自己的儿子是天生的王位继承人的优越感中,不予理会;


当芈姝设计将秦王引到后园,让珍珠事先安排好公子荡和下人在园中等候,只希望伺机让公子荡在秦王面前一展身手,结果公子荡因为木球掉在洞中大发雷霆,打骂下人。秦王看出公子荡戾气过重,心生不悦。


芈姝极其不爽,开始埋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我们今天多少家长跟芈姝一样,看到自己家孩子不如人家孩子,就责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每次考试盯着成绩,平时却不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




该立的规矩不立



公子荡凭借自己的力气欺负其他弟弟司空见惯,芈姝不能推己及人,站在对方母亲的角度体谅人家孩子被欺负的心理,而是沉浸在自己儿子霸道无敌的喜悦中。


我们很多家长也如此,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全家人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养的目无尊长,自我中心,毫无公德心。


教育孩子缺乏规矩造成的悲剧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儿子李天一犯下的滔天罪行,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规矩本身是种爱,缺乏规矩的爱是害!


清朝末年著名大盗陈阿尖,从小鸡鸣狗盗。他偷了东西母亲不但不批评她,反而夸儿子聪明。最终陈阿尖被判死刑,临死之前他要求再吃母亲一口奶,结果他一口要掉妈妈的乳头,鲜血淋漓。对母亲说:“如果我小时候小偷小摸你能够及时制止,我何至于命丧于此?”


芈姝一直为荡儿的力大无比深感自豪,却不想儿子仅仅即位三年,就因为好大喜功,试图证明自己的过人力气,举鼎而死!




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


芈月和芈姝对孩子最大的差别在于,用劲方式不同。芈月几乎从不刻意的要求孩子,可是芈姝则不然, 她期待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继承王位。


为了帮助儿子争取太子的位置,她要求儿子写策论。儿子却只沉溺于与人比力气。秦王敦促公子稷、公子荡看书,公子荡却不在书房,功课潦草不堪,秦王心生愠怒。


公子荡玩耍归来,秦王加以斥责,公子荡却为自己辩护,认为攻打天下只需要武力,不需要文韬。公子稷则不同,才思敏捷,博闻强识,让秦王非常自豪。


其实两个孩子的特点与母亲如出一辙,有其母必有其子。芈月自己本身就学识广博,在承明殿阅尽古今典籍,诸多谋士策论。而且读起来就乐此不疲,享受其中。


芈姝则不然,她去承明殿的初衷也无非是怕大王专宠芈月,怕大王忘了自己。她读一会不是这疼,就是那累。


我们多少家长也跟芈姝一样:自己本身就不爱读书,却硬要求读书。自己不爱学习,却要求孩子学习好!



把自己的期许寄托到孩子身上



芈姝虽为王后,却得不到丈夫的爱,芈月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秦王的恩宠。对此,出身嫡公主的芈姝,始终有深深的挫败感和极强的嫉妒心。


她一心想战胜芈月,捍卫她那毫无根基的自尊心。但是,她不是像芈月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而是把自己的期望全部寄托到孩子身上!


芈姝经常对儿子说:“妈妈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你。”这也是多少当今母亲的心声?


殊不知,这些都是一个放弃“自我”的母亲为自己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个迷茫无助的母亲为自己的不成长编织出的名正言顺的借口。一个把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母亲,内心都有一个不堪忍受的自己。

我们有太多的母亲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却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寄托给孩子,用情感做绑架,用付出做威胁:“妈妈都是为了你!”但是,结果差强人意。


这样的母亲内心匮乏,与丈夫关系疏离。她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孩子通常活出的不是母亲期待的样子,而是母亲本来的样子!




试图为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环境



芈姝在这一点上从自己母亲威后那里习得而来,为了确保子女的地位,不是通过身教言传教育子女,完善子女的人格。而是通过铲除异己巩固地位,威后当年屡次试图置“霸星”芈月于死地。


最终,威后命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女玳瑁护送女儿芈姝前往秦国。威后这种教育,子女长到多大,都无法安心。因为在威后的专制包办的教育中,子女没有独立健全的人格。

芈姝也是为了确保儿子的太子位试图用铲除公子稽,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的儿子被杀人蜂蜇伤,差点丧命。从此,更加对儿子百依百顺!把儿子惯的不成样子!

我们现在有多少家长如同芈姝一样,不在言传身教上下功夫,却通过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甚至不惜卖掉祖宅买学区房;孩子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国内的学校,就卖掉家当不惜借钱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但是,这些都是外在的,与一个孩子内在的软实力毫无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反而表现平平的原因。不是怀揣梦想的出国学习,而是被父母安排选择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与自己内在的修养学识毫无关系!




教育是家长的自我修行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我的孩子学习不主动,怎么引导他?”,“我的孩子太内向,我跟她爸爸都很内向,我不希望她跟我们一样。”


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家长从来不在修改自己的原件上下功夫,却总是试图向外界寻求一个“万金油”一样管用的方法来改变自己孩子这个复印件。


我们有多少家长跟芈姝一样,希望儿子成气候,一心往孩子身上使劲。殊不知,身教胜于言传。而且母亲对于孩子而言,就好比土壤对于庄稼的作用。


好的土壤,庄稼自然会有好的长势。自己的土壤缺乏营养,甚至是块盐碱地,加上拔苗助长的方式,庄稼的长势不言而喻!


内在富足的人从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杨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别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


因为要想孩子拥有富足人生,要先像芈月一样活出一个精彩的自己!芈月的儿子与母亲一样低调,不喜欢出风头,却愿意救人于危急。


当公子荡的木球掉了,稷儿想出灌水的办法让球自动浮出水面,公子稽善良的帮忙。帮助完公子荡就安静的退到母亲芈月背后,却得到了秦王的赞赏!

孩子活出的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而是我们本来的样子。真正的教育,是家长的自我修行……



转载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