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杞:三大特点让你了解真正的中医

 我是张伟亮 2015-12-30

施杞: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近日,张悟本因脑梗住进了医院。这位声称“喝绿豆汤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十种常见疑难病症'的“大师”,自己也不能避免得病。
分析“大师”层出不穷的“养生乱象”,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医。

 

对话篇→→

  有悖科学精神的轻率言论,本质上是一种骗术。

解放周末:近年来,中医受到许多老百姓的关注和热捧,可这份关注似乎总是与“养生”二字相连,养生几乎成了老百姓对中医的主要诉求。

  

施杞: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养生尤其是“中医养生”的关注度特别高,然而这首先就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说起中医,人们就觉得是完全不同于西医的打针吃药,以为中医就是可以让你不吃药,就是食疗或者经络疗法

  

解放周末:之所以会给人们带来这种印象,不得不提张悟本那本畅销一时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施杞:每天一斤绿豆煮成水,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这种言论显然违背了中医几千年来所遵循的“辨证”和“适度”的常理,纯粹是打着中医的幌子,以偏概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不仅误导了读者的保健观念,更误导了大家对中医的认识,坏了中医的名声。

  

所以必须要强调的是,不应该把张悟本事件与真正的中医养生混为一谈,中医没有错,“张悟本事件”不是中医的错

  

解放周末:在“张悟本热”之前,各类中医养生明星、中医养生书籍在社会上就已形成了热潮,一些读者尤其信奉书中所谓的“中医养生准则”。五花八门的养生书籍似乎都有这样一些特点,老百姓关心什么话题就讲什么,牢牢抓住老百姓的心理,不仅语言浅显易懂,“操作”起来也似乎容易得很,比看病打针吃药要省力得多。

  

施杞:是的,比如被“神化”的绿豆和茄子,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这是多数人都不陌生的常识,但如果把这种功效过分放大,甚至妄下“包治百病”的定论,就显然违背了科学常识

  

解放周末: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反伪医学第一人”的史蒂芬·巴雷特说过:“面对那些自称是养生专家的人,中国人需要多一点质疑精神。类似张悟本的伪养生专家其实是很容易辨认的,他们的共性就是强调‘病都是吃出来的’。人们必须离那些声称‘某某食物可以完全代替药物’的养生专家远一点。 ”

  

施杞:说得很对,那些所谓的“养生之道”,无非是把一些常识包装成“包治百病”的诳语,再把另一些常识颠覆成“万万不可”的“神话”,这种有悖科学精神的轻率言论,本质上就是一种骗术

  

解放周末:参差不齐的养生书、养生明星受到热捧,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对于养生保健急功近利的心态。正是这种普遍的心态,助长了“养生乱象”的形成。

  

施杞:我认为,这种心态首先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包含着对传统中医的信任。但是,真正的医者绝对不会利用老百姓的这种需求和信任,打着“中医大旗”去夸大常识或者否定常识,故意炮制耸人听闻的“养生”观点。

  

真正的中医养生,绝不仅仅是几个“偏方”,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包括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多方面的内容。就拿食疗来说,应当是根据疾病的特点,给病人制定各种不同的饮食配方,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食疗也同样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来辨证使用。

  

解放周末:可以说,老百姓十分渴望了解中医养生的保健知识,但擅长讲中医,能够将这些知识讲得深入浅出的中医专家太少。

  

施杞:对,内行不说,外行乱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养生乱象”。一些外行善于抓住老百姓的需求和心理,于是就打着专业的旗号去忽悠,而一些真正的专家往往比较严谨,或者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没有加入到中医科普的行列。我认为,“张悟本事件”的产生,折射出人们对中医的某种误读和曲解,尽管错不在中医,但也映射出中医发展中所面临的尴尬和困惑。

  

阐述篇→→
  
  中医并非玄学,更非迷信
  
  
“不少人愿意相信各种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秘诀’,说明他们信任中医,需要中医,但在信任的同时却不了解真正的中医。 ”作为一名为中医事业奉献几十载的老中医,施杞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认识真正的中医。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代语境下遥望几千年前古朴深奥的中医理论,以及难解的语词间蕴含着的古典哲学思想,难免让现代人对中医产生“玄妙”甚至难以言传、难以用科学解释的印象。而五花八门的养生秘籍,恰恰抓住了人们这种雾里看花的心理。
  

事实上,中医并非玄学,更非迷信,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理念,历经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考验,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
  

在施杞看来,要了解真正的中医,关键在于认清中医的三大特点。

  

首先是整体观”。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气血、五腑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进行调节。同时,人与外界环境也是相统一的。正因为把人与外界看作一个整体,所以中医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整体平衡”和“阴阳平衡”,而不局限于一个疾病、一个证候、一种症状。

  

“既然讲究平衡,讲究度,那真正的中医决不会让人一味地多吃某一种东西,更不会认为靠一两种食物就能达到祛病的目的! ”施杞轻轻叩了一下桌子。

  

中医的另一大原则是讲究恒动”。生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并非静止僵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念就是“阴阳五行”,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始终是与五行概念相交融的。中医养生遵循“四时阴阳”的原则,《黄帝内经》认为,人首先应该顺应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饮食、起居、运动、精神各方面来养生。

  

“一种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一劳永逸地吃一两个偏方或者简单按几个穴位,这不符合中医的本意。 ”施杞严肃地说。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第三大特点。 “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各有不同,一个好的中医决不会‘千人一方’,势必通过望闻问切,鉴别每个病人独特的病理情况以及整个身体的状况,并通过不同药材的配伍来对症下药,每味药用多少量、怎样搭配都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施杞说:“单一个‘望’字就有多重涵义:一要望神,通过望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面色的变化,来判明患病的轻重、预后等;二要把望全身与望局部相结合;三要望舌苔,从而有助于辨证精确,如舌质偏紫者属血瘀,苔腻偏白者为寒湿,偏黄者为湿热;四还要望咽喉,因为咽喉能反映出疾病的虚实及正气的盛衰。如果不懂辨证施治、因病与药,治疗方法不对路,就会加重病人的病情,更谈不上治病救人。 ”

  

建言篇→→
  
  深入社区“治未病”,让老百姓认识中医,信任中医,中医才有发展力。
  
在施杞看来,要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医,掌握正确的防病治病知识,中医应该积极主动地深入民间,深入社区。他说:“只有把中医的根更深更广泛地扎于民间,才能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中医的疗效。通过看似不起眼的中医社区科普宣传,能更好地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从而不再轻信那些所谓的养生捷径。 ”
  

施杞的经验,来自于自身的实践。
  

自从龙华医院2005年与徐汇区社区结对,建立“名老中医下社区”模式以来,施杞每个月坚持去社区进行义诊。遇到最多的是关节炎病人,施杞在开药的同时,还会告诉他们日常泡脚的方法,并亲自示范一套健身操。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病人切实感受到中医简便又经济实惠的优势。
  

社区居民也都十分乐意去找这位自称是“社区医生”的中医名家。因为他除了帮病人开方,还会传授自己根据多年经验总结的“养生十二法”。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曾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之道。
  

施杞认为,中医深入社区,开展“治未病”工程,不仅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好事,更是事关中医保持其生命力的大事。只有让老百姓认识中医,信任中医,真切感受到中医的疗效与优势,中医才有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源动力。
  

在“扎根民间,取信于民”的同时,中医自身的发展在当下也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在施杞创办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疾病研究所里,挂着这样一块匾——“大道岐黄,薪火相传”。施杞说:“培养中医人才,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个学位。 ”
  

他的育人之法是“三路”。一是“引路”,引导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立志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崇高理想;二是“铺路”,他不仅帮助学生学好课程,还争取到多方资源及科研经费,努力创建具有一流水平的科技平台,让青年学生有锻炼成长的“用武之地”;三是“上路”,施杞说自己要发挥“老马识途”的功能,千方百计扶持年轻人。
  

多年来,施杞总是亲自带领或陪伴学生去投标、答辩,为他们示范、壮胆。他说:中医的传承应当“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本着这样的原则,脊柱疾病研究所与世界华人骨研学会、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骨科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每年,施杞都会把优秀的学生送到这些机构去学习。他要求学生:“在用中医传统理论去研究中医骨伤科学的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实现中医骨伤科学的现代化。 ”
  

学生们不忘老师的教诲:学中医的人一定要热爱中医,相信中医。每到学习结束,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回到老师的身边,回到中医的阵地。
  

采访结束时,施杞给记者递过一幅他亲笔书写的毛笔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施杞说,这是他在龙华医院50周年院庆之际为后辈题写的,也是他最喜欢的唐诗之一,“别小看这‘半未匀’,它就是中医的希望”。
  

#解放周末  思想悦读#

在这里,您所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解放周末》原创出品。

在这个急躁的时代,我们努力慢下来,去探寻那些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故事、厚朴的情怀。

感谢阅读,若有共鸣,烦请转发,也可给我们留言。

您的“关注”,对我们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