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个明天都用希望铸就

 江山携手 2015-12-30

每一个明天都用希望铸就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910日,到了。我们共同的节日,又到了。

  每个教师节,都让我尤感自豪,因为我这一生,与教育是如此有缘:童年,有着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给我无声的影响;大学,不仅所学专业是教育,而且毕业之刻就是留校任教之时;工作,从大学校园意外走进政府机关,但是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从未离开过教育……甚至就连教师节确定的这个日子,都与我所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倡导密切相关。

  今年,是第30个教师节。今年,也是新教育实验萌生的第15个年头。从一种纯粹的教育思想,到一种稚嫩的教育行动,到如今,新教育实验正值青春年少。

  是谁让青春的热血,蓬勃为耕耘的力量?是你们,我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我当然知道,现实中,教育置身于一个不尽人意的大环境中。中国教育正和这个转型的时代一起,不仅面临着未来的挑战,同时面临着千年积习的沉疴。

  但是,我看见你们在艰辛劳作的同时,尽情地歌唱。你们在用行动告诉我:乐观是一种心态,其实与境遇无关。是这种乐观的行动,你们艰辛地创造着幸福,也痛快地享受着幸福,同时于无声之中,将这幸福的种子播撒到了更多孩子、更多父母、更多同事的心间。

  是谁让年少的痴狂,沉淀为志向的坚定?是你们,我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所有狂热的梦想,都会遭遇现实的冰冷。但是,追寻经历了挫折,你们没有沉沦。我看见你们捧起了书籍,在心灵里继续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教室里继续绽放梦想的花朵。我看见你们坚持行走,用心探索,永不放弃。宁肯碰壁也不面壁,宁肯在路上双脚泥泞,也不肯在心中垒起高墙逃避生活。

  当然,处于青春期的新教育实验,也同样有着发展到青春时的阵痛。作为民间公益组织,缺钱、缺人等诸多困难,以及因为这诸多困难而日积月累形成的种种问题,来自内部的抱怨和来自外部的批评一直如影随形地始终伴随着我们。

  我们不用青春的理由搪塞。我们也不为任何杂音而彷徨。那些真诚的建议乃至批判,我们始终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当一线老师给我发来5000字的谏言,而我回以9000余字的长信时;当新教育研究院严格推行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反复沟通、全力协调时……或许,这些努力并不能每一件都取得圆满的成效,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努力。因为我们对明天怀着热切的希望。

  戴尔·卡耐基指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积极的思维和消极的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积极的思维考虑的是事情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建设性的计划;而消极的思维往往会导致心理紧张和精神崩溃。显然,希望既是积极思维本身,还会引发更多积极的思维。

  我们对明天怀着热切的希望,因为每一个明天都是由希望铸就。那些绝望者,止步于今天,留在了昨天,而无法拥有明天。

  我们更知道,希望是颁发给努力的奖品,努力是实现希望的唯一路径。所以,不努力的人,与希望无缘。希望,如果不去努力,就会收获绝望。

  教育,正是一项播种希望的事业,教师,理应是满怀希望的人。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让我们继续前行,把更多希望播种在自己心中,把更大努力扎根于自己身上吧。有希望就有道路,让我们扎扎实实地探索,在这条希望之路上,欣赏教育的无尽风光!

  教师节快乐!

                  你们的同路人:朱永新

2014年9月9日晚于北京滴石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