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宏图藏经阁 2015-12-31

大明王朝一直是人们无限眷恋的一个朝代,这是一个由屠夫式的和尚建立的国家,明朝同汉朝一样,开过皇帝都是农民,也正是因此朱元璋很佩服刘邦,他也终于成为了他佩服的人。

大明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标志着大明王朝的建立。然而此时全国还尚未完全一统,元朝的北京还未被攻下,边境各处还有不少割据力量,这些朱元璋并不担心,他手下能征善战的大将随便哪个都能横扫一方。

在国内统治逐渐稳定之后,朱元璋开始效法历史,兔死狗烹,将那些万人敌的将军一一处死,杀死功臣这个事在朱元璋的手中进行的很顺利,他将朝廷大权基于皇帝一人之手,废除宰相一职,力排众议传位于孙子朱允炆,这些都是朱元璋后期的政治大手笔。

虽然后四儿子朱棣夺位了,在朱棣手中依然创造出了永乐盛世,继朱棣之后也有、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只存在了276年,连三百年都不到呢?

从其奠定时的基础来看,统治稳定,初期连续出现了几个盛世,即使在中期也出现了中兴,所以说明朝的灭亡在必然性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

笔者先和大家谈一下其灭亡的必然性。

明朝的问题在其中期就已经暴露出来了,明朝中期,朱姓皇族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功勋贵族子弟更是多如牛毛,在土地问题上他们与民争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旦无地的农民多了起来必然是要生事的,朱元璋当时也正是因为吃不饱饭才起义的。虽然在万历时期有张居正的力挽狂澜,可惜他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大明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在土地问题之外还有财政问题,无地的农民增多财政自然就出了问题,明正德年后,土地在少数豪富手中集中,税收得到隐藏,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朝廷的开支却毫无减少,皇族吃供奉的人员达两万多人,加上北部蒙古势力的不断骚扰,朝廷的军费开支沉重,到1567年(隆庆元年),太仓银仅存135万两,只足三个月的开支。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流民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明朝中叶不少流民集聚,爆发了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崇祯时期,则出现了张献忠、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流民问题最终成为明朝最大的隐患。(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独家历史故事请关注微信ID:NEN393682)

说完了必然性,再不得不说明朝灭亡的偶然性了。

这个偶然性有两点。一是关外清军的迅速崛起,在关外的满人从一个小小的民族到一夜间成为大明朝的掘墓人似乎是短短的时间,满人在入关之前没有什么文化历史记载,经济基础就是游牧打猎,所以说满族的兴起有一定的偶然性,尤其是能够入主中原,更是充满偶然性。

第二个偶然性便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崇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李自成的农民军会如此迅速的攻打到北京,当时就全国形式而言,明朝在外勤王的军队还有几十万,尤其是在江南。无奈调遣不及时,远水救不了近火,李自成绕过防守直入北京,杀进皇宫使崇祯措手不及。

正是上述这些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得强大的明朝终于坍塌了,即使到了江南,建立了南明,也是在你争我夺中彼此消耗,而最后被敌人趁机而灭。这种灭亡与吴三桂无关,与李自成无关,或许就是所谓的天数,历史的轮回。

大明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纵观三千年的文明史,三百年是一个朝代的轮回,明朝的灭亡我更愿意相信是天道使然。看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