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357

 湛璿 2015-12-31
http://
357)
伤寒六七日,大下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
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首先我们看伤寒六七日,这六七日并不是真的六七天,是指一段时间也就是一个时间段,大下后http://
本帖最后由 赵杰 于 2015-12-31 09:59 编辑


大多数人认为麻黄用量最多的方子就是大青龙汤,6两,折合现在剂量100克左右

但却不知伤寒论用量最大的方子隐藏在这里

何以见得    前面已经明言

相去如炊三斗米,令尽

也就是3到4小时一副药要喝完

喝完以后当然也需要煮汤皆仿此,发汗

如果不出汗如何处理

表废话,继续喝,无论几剂,出汗为止,虽然是难治,汗出则愈,


为什么汗出而愈。皆因病邪内陷脏腑,或者内陷肠道而泄利不止,或者呼吸道呼吸不利又或者急性胃出血肺出血

汗出之时,病邪随汗而出,休克症状已经改善,随之稍进饮食,性命之忧无虑了


那有的人会问

连续进几剂,会不会药死病人,

其实大可不必忧虑,在用药时早就做好铺垫了

君再看组成剂量

麻黄40. 升麻16、当归16、知母、黄芩、葳蕤各12,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各4克


麻黄40,更多的药物是4克,为何如此排列剂量

其实是为连续进剂已经做好绝佳铺垫,要是都是大剂量,病人承受不住,肝肾也是受不了的

但麻黄100克的大青龙汤已经使用非常熟练,此处连续进剂3,5付,想必是无碍

其他4克就是就是一个绝佳妙招,要是连续十剂也不过超40克,也无肝肾损害之大碍


所以从开始到结尾,从剂量到汗出愈都是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遇到急性传染病,放胆用之无妨

至此不禁说一句好一个汗出愈,真乃神来之笔也

汗出愈,汗出而痊愈,

这就是麻黄升麻汤真正解读

以临床实战为主



很多前贤都列出种种对麻黄升麻汤的质疑,,看看前人评价,至此一笑而过即可

古人对此方的评价:用药至十四味,犹广罗原野,冀获一兔,与防风通圣等方,同为粗工侥幸之符也。谓东垣(李东垣)用药多多益善者,是不论脉病之合否,而殆为妄谈欤!

首先这就是一个误治,何以见得,伤寒本应汗法而用了下法,就是当汗而下,病邪内陷,是伤寒最大的原则性错误。从而引起种种症状

寸脉沉而迟,心跳低于每分钟60次为迟,多余100次为数,连起来解释就是寸脉很弱用力才摸到,而且心跳也很慢

手足厥逆就是四肢逆冷
下部脉不至,下部脉就是趺阳脉,说白了就是足背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以上三个症状就是休克前期典型表现,心跳慢弱,手足冷,足背动脉搏动等大动脉消失,当然也包括血压下降了

其实与下面三个症状是倒装句,因为下面三组症状而引起上述的表现,再看

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
不止者


喉咽不利,非典,中东呼吸窘迫症,禽流感等属于这一组症状


唾脓血,由嘴巴往外吐血,一个是消化道胃出血,一个是呼吸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肺脓疡,最 让人恐怖的,当然脓血与埃博拉病毒吐内脏是高度一致的



泄利
不止者
包括急性腹泻,急性食物中毒以及最猛烈的急性霍乱都属于此范围




翻译出现代文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霍乱急性腹泻,非典禽流感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胃出血以及埃博拉吐内脏,肺出血引起的心跳慢弱,四肢厥逆,动脉搏动消失血压下降等症状,用麻黄升麻汤来治疗,当然以上都是急性脱水循环衰竭,古代多是死症,所以为难治  ,也就是说古代烈性急性传染病很多时候是用麻黄升麻汤来进行治疗的,何以见得,且看楼下分解

按照考古发掘出来东汉度量衡为准,

一两,15克
一分4克
一铢0.65克

折合现在剂量

麻黄40. 升麻16、当归16、知母、黄芩、葳蕤各12,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各4克

这个剂量看起来十分难理解,麻黄40到其他药物的4克为什么是这个比例,其深意有如神来之笔。暗藏在煎煮法以及服法之中http://使用经方最主要的就是方子之后的煎服

本方煎煮法如下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令尽。汗出愈。


东汉度量衡与现在换算
十升一斗,一升折合200毫升,2000毫升一斗,也就是现在一斗就是4斤,先煮麻黄沸腾一两遍,打沫,再把其他药物放进去,最后煎煮到剩下600毫升液体,


大家要注意4斤水只剩一斤2两了。煮去2斤8两,而且这个比例很多方子都是4斤剩一斤2两,古人是闲的没事干才这样做?

当然不是,古人多陶器,柴草,是木有天然气的,陶器盖的不严,柴草火力小。只有3小时以上才可以做的如此,其目的也有了,久煎以去毒




相去如炊三斗米,令尽。

一斗米4斤。相隔时间大约煮熟三斗米,也就是煮熟12斤米的时间,古人用大锅柴草煮熟12斤米的时间大约3,4小时,让病人把药喝完




其实之前的解释都不是神马重点,从开头到结尾,最主要的3个字就是汗出愈
http://
本帖最后由 赵杰 于 2015-12-31 09:59 编辑


大多数人认为麻黄用量最多的方子就是大青龙汤,6两,折合现在剂量100克左右

但却不知伤寒论用量最大的方子隐藏在这里

何以见得    前面已经明言

相去如炊三斗米,令尽

也就是3到4小时一副药要喝完

喝完以后当然也需要煮汤皆仿此,发汗

如果不出汗如何处理

表废话,继续喝,无论几剂,出汗为止,虽然是难治,汗出则愈,


为什么汗出而愈。皆因病邪内陷脏腑,或者内陷肠道而泄利不止,或者呼吸道呼吸不利又或者急性胃出血肺出血

汗出之时,病邪随汗而出,休克症状已经改善,随之稍进饮食,性命之忧无虑了


那有的人会问

连续进几剂,会不会药死病人,

其实大可不必忧虑,在用药时早就做好铺垫了

君再看组成剂量

麻黄40. 升麻16、当归16、知母、黄芩、葳蕤各12,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各4克


麻黄40,更多的药物是4克,为何如此排列剂量

其实是为连续进剂已经做好绝佳铺垫,要是都是大剂量,病人承受不住,肝肾也是受不了的

但麻黄100克的大青龙汤已经使用非常熟练,此处连续进剂3,5付,想必是无碍

其他4克就是就是一个绝佳妙招,要是连续十剂也不过超40克,也无肝肾损害之大碍


所以从开始到结尾,从剂量到汗出愈都是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遇到急性传染病,放胆用之无妨

至此不禁说一句好一个汗出愈,真乃神来之笔也

汗出愈,汗出而痊愈,

这就是麻黄升麻汤真正解读

以临床实战为主



很多前贤都列出种种对麻黄升麻汤的质疑,,看看前人评价,至此一笑而过即可

古人对此方的评价:用药至十四味,犹广罗原野,冀获一兔,与防风通圣等方,同为粗工侥幸之符也。谓东垣(李东垣)用药多多益善者,是不论脉病之合否,而殆为妄谈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