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物】2015年12月师友赠书录

 真友书屋 2015-12-31


20册的大部头书影



插套及布面书籍



内页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馆藏善本》,故宫出版社所出之书,一向有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豪华风格,我在该社的样书室内能够看到几面墙的豪华本。就故宫而言,当然是以藏器物为主,所以那些精美的画册也只能让我有着许多的叹羡,但是能将古籍善本也出成大八开精装画册,并且一出就是20卷一套,这样的气派真让国内的各大图书馆自叹弗如。收到了王亚民院长所赠的这一大套书,让我兴奋不已,这是我所看到、同时也是我所得到的、最大部头的馆藏善本书影。真盼望着自己某天发了大财,也把自己的所藏之书印制的如此豪华。



一部书八大箱



内附导读及收藏证



有着故宫设计血统


《石渠宝笈》也是一部大部头的豪华本,有50册之多,同样是王亚民院长所赐。这部书搬来时,竟然有八大箱之多,我还以为是重复的书套,然这八大箱就是完整的一部。拆开细看,其装帧形式也有着故宫博物院的血统,尤其在编排方式上,特别能看出该社的特色。去电王院长表示感谢之时,他告诉我,因为这套书我用的到,所以各送一套,尤其《石渠宝笈》。他说,社里为了编此书下了很大的工夫,因为该书不仅仅是影印出版乾隆时所编的这部目录,更为重要者,其动用各种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到此书中著录的原件,然后想办法取得电子版,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公藏著录书话图录中最全的一部。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确实令我羡慕不已。这些年来,我听到不少的有志之士都曾提出一个宏大的构想,那就是把藏在全世界公、私手中的中国古籍善本能够编为一书,不要说把书影或者全书汇为一编,就是仅编出一套目录来也很不容易。前些年,艾斯仁先生在某基金的支持下,准备将藏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籍善本编出一部目录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是功败垂成,而近几年海峡两岸想共同地出版当年乾隆天禄琳琅旧藏之书,我也曾参与此事,并且跟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女史进行过接洽,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几年过去,仍然没有能得以面世,即此可知,像编这种跨地域的文物著录之书是何等之难,这也正是我对故宫所出这套《石渠宝笈》的看重原因。



开卷所编之书


《开卷闲话九编》、《寓记》、《纸香墨润》,这三部书均为董宁文先生所赠。董先生主持《开卷》多年,他把《开卷》杂志中跟书友的交往细节汇编在一起,至今竟然已经出到了第九本,这份耐性让我佩服。而另外的两部书则也是他参与策划出版者。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开卷》的出版系列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独有品牌,能够长期坚持,并且有着不断的运作,才有了这样一个结果,可见耐性对于出书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物质。






《南京城市史》薛冰著,在我认识的书友中,薛先生出书速度绝属一流,我觉得自己写书已经很努力,但跟他比起来,真是差的太远。而更令我叹服者,是薛冰写书并不仅仅限于跟书话有关的著述,他那种跨领域、跨行业的视角正是我所缺乏者。这部《南京城市史》对我来说,将是一部工具书,我在写文章时,凡是涉及南京的历史,又可以从此书中放心地引用了。




《初白诗钞》,该书为四川省图书馆王嘉陵馆长所赠。大概两年前,我在珍贵古籍名录评选会上与王馆长相识,因为当时是分组评选,我恰跟王馆长与另外几位老师同组。他在评选会上的谨言慎行,显现出了严肃学者的风范,而我的随口评论竟然受到了他的赞赏,自此成为了朋友,而今他所赠的这部仿真影印本是按原本的原尺寸制作者,而该书仅制作了一百部,能够得到这么一部,也是当今的一种珍玩。






台历《丝绸之路》,这件出版物乃是文物出版社李缙云所赠。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李先生身上的那种儒雅特别让我欣赏,他一直主编著名的《文物》杂志,而近两年他开始从事古籍影印出版的选题开发,今年却收到了他制作精良的台历,看来他的思路绝对够的上视野开阔。尤其此书的装帧借助了今天的流行设计方式,那就是书脊外露,这种设计方式看上去并不难,然而他却能将书中的内页完全展开,这对读者或者使用人来说是一个体贴的设计。








《红楼梦日历》,此日历乃是中华书局的徐俊社长所赐。近两年,日历大火,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复古潮,而百年老店中华书局也能顺势而为,这样的出版理念当然是与时俱进。将《红楼梦》跟日历结合起来,这也是出版商的巧妙。打开内页,里面所选之图均为自古至今所绘跟《红楼梦》有关的图画。前两天在第二届藏书论坛上还有一位专家提到,某网上把《红楼梦》评为最读不下去书中的第一名。这个观念当然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批判,其实就社会影响力而言,无论你读的下去或读不下去,《红楼梦》的影响力都在那里,将这个广为人知的名著跟台历结合起来,这样的出版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尤为难得者,是这本日历之内还附有一张大大的曹雪芹简谱,将其每一年的生平以及发生的大事,简明扼要地排列在下面。这种做法又使得这本日历成为了不错的工具书。





“九麓山房制朱砂墨”,该墨为上海藏书家向澄先生所赠。数年前,我曾对朱砂墨大有兴趣,并且通过朋友的联络,专门跑到了安徽绩溪找到了一位刻模名家,请他给我制作自己的专有墨模,然而从交了定金到今天已经过了五年,此事再没有了音讯,可见做成一件事是何等的不容易。而向澄先生说,他近两年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开发,我收到了他的这个赠物,果真做的很精美,书内还附有一个标签,上面印着“中国首届民间古籍展销会纪念”、“古法精制朱砂墨二百锭之第8号”,将朱砂编号,这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他把第8号赠给我,当然我很感念向澄先生的情意,然其制作之用心,从包装纸上就能看到,书中包墨的一张宣纸上面印着道光七年的一个广告。在细节上多做关注,这正是我所缺乏者。




“螺钿封面笔记本”,将螺钿工艺应用到笔记本制作上,这是我所第一次见到者。这两种本制作的足够惊艳,此两本均为袁鸿蕙女士所赠,我很佩服她的这种设计理念,因为她能将两种毫不搭界的物体结合在一起,并且看上去还是那样的和谐,我收到了这两件赠物突然来了灵感,想将此设计元素跟贺卡结合起来。今年的贺卡受到了朋友们的广泛赞誉,但也有些观看我公微号上的读者感慨自己不能分一勺羹。说到这一点,我也觉得惭愧,毕竟自己精力有限,无法一一满足朋友们的期待,当时就想,明年贺卡的发放方式应当有所转变,如果能将其跟出版结合在一起,这至少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想法,但这个如意算盘是否能做成,我分别向袁鸿蕙和胡同先生谈及,他们有赞同,有反对,看来我还是多少要吸取一些教训,以改变自己以往的那种做好事落埋怨的恶习。




“十竹斋笺纸”,这也是袁鸿蕙所赠之物。她对我的《十竹斋笺谱》特别感兴趣,总想将其原汁原味儿的复制出来,我对今日的工艺水平一直没有信心,但我的这些丧气话丝毫没有影响到袁鸿蕙的信心,她一直屡败屡战地试制着笺谱,今日收到了这个成果,无论其饾版,还是拱花,都达到了原书的水准。我向她表示祝贺,她却谦虚地说,笺谱所用颜色还没有让她完全满意,她仍然希望有所提高。这种精益求精的心态,也正是我所缺乏者。






《邃谷四说》来新夏著,此书为焦静宜老师所赠。来先生过世后,焦老师出版了多部来先生的遗著,她在这方面的努力令我钦服。来老生前我跟他的交往中,知道他写书的速度远超常人,尤让我佩服者,是他到了耄耋之年依然有着年轻人的心态,我印象最深者,他有一本书的书名就叫“80后”,当时他笑着跟我说,自己已经年越80,跟当今的80后也没什么区别。这样的童心令我这晚辈大感惭愧,因为我有时已经跟人自称“老夫”,当我向来老讲到自己的惭愧之时,他仍然笑着跟我说,这也没错,老要张狂,少要稳重,东坡还曾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呢。






《非日记》两卷,这是胡洪侠先生的大作。我在深圳跟他见面时,他赠了我几部书,这是其中之一。书的封面望上去红彤彤一片,我本想跟他讲天一生水,但我近来渐渐相信了口头忌讳,于是就没说丧气话。其实我很佩服他的这种理念,就是能够打破惯常思想,在“日记”前加“非”,以此来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这种思维方式颇具禅宗特色。






《文雅的疯狂》,这部书是去年书界的热销品,我也买得了一件细读,但我能够感到,无论那位写书者,还是该书的译者,他们都不是藏书人,因为文字中的冷静与客观虽然读上去很优美,但却未曾有切肤之感,因此我还是喜欢藏书家所写的书话,虽然那样的文章缺乏一种客观,而更多的则是自说自话和自恋,但是这种自恋却深得我心。胡洪侠兄听闻到了我对该书的评论,立即要把这部书收起来,他说,既然这样,那就不给你了。但我突然意识到了此书装帧上的特别,因为这部书不但是个大开本,并且还是精装,大侠这才笑着跟我说,算你有眼!此书是我找到译者单独制作出来的,总计就做了二百本,这是非卖品,用来赠送给深圳年度好书的评委。闻其所言,我当然要把这个特装本拿下。他给我的是第100号,我以编号太靠后为由,请他写了满满一页纸的题记。我觉得自己的这一本有了这段题记,比那第一号还有价值。




《私人阅读史》胡洪侠主编,关于何为私人阅读?我在大侠的办公室跟他探讨起来,他说这是自己的一个创见,于是他给我讲解起私人阅读的外延与内涵,而我却认为每一本书都应当是私人阅读。大侠认为我的观念有错误,他说读红宝书当然就不能称为私人阅读。如此说来,我倒是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大侠告诉我,他所编的该书是1978年到2008年,他想一直上溯到古代,要把这部书编成一个系列。






《装潢志》、《和王世襄在一起的日子》,此两书均为文白兄所赠。我跟文兄说,《装潢志》一书林章松先生已经赠送给了我。他说,这一册与其他版本不同。拆开视之,果真里面夹着两张签条,其中之一是“装潢志五十之十六 尚书吧定制”,原来是特制之品;而另一张签条则是印制的古人一方藏书印印文。这样的制作方式颇为新颖,其实我更为关注者,是该书的扉页上钤有一方圭形章:泾县汪六吉造净皮罗纹。这些年来,我一直对古籍用纸颇感兴趣,这方章明确地表明该书所用纸张。细看之下,虽然与民国时代的罗纹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能够制作到这种程度,并且能够显现出所用纸张的名称,这份认真很是难得。而另一本书,文兄说这也是他所特制的精装本,并且告诉我,这些年他一直在制作一些版本上的特殊之物,他的这种求新方式很让我佩服。






《竹墨留青——王世襄致范遥青书翰谈艺录》该书为荣宏君先生编著。此次前来尚书吧,经文白兄之介,得以跟荣先生相熟,于是得到了这本赠书。经聊天,得知荣先生对艺术品拍卖界颇为了解,提到了多位我们共同相识之人,而尤为难得者,是他在现场拿出了一册张伯驹在下放时期的日记,日记中的字体跟寻常所见张氏笔风绝不相类。荣先生向大家简约地提到了他得到这部书的曲折过程。




《碧山》、《寸耕录》、《中国的家当》,此三书均为绿茶先生所赠。我初得此书,不明其何以将这类书赠我,回来后翻看,方感觉书内所拍图片确实精美,我想,绿花兄送我这三部书,其内在的用心是希望我能提高眼界,把照片拍的更有艺术性一些。我当然接受他这种婉转的批评,我也知道自己所拍图片实在太烂,但罗马城也不是一日就能建成者,我总要有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