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家族企业·治业】

 常有理 2015-12-31

2015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的跟踪调查研究进入了第四年,本年度将研究对象拓展至新加坡的华人家族企业。自2012年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连续出版了三本《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试图以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来考量中国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延续原健康指数研究的三个维度划分基础上,《2015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有七大核心发现。


1
求变发展,适应新常态


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驱动要素变化是当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点。对比2014年可以发现,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环境维度得分下降,从71.48分降为66.20分。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与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阶段是一致的。


我们欣喜地发现,相比于2014年,中国家族企业在家族企业精神和家族企业行为两个维度的得分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家族企业精神维度微升0.72分,而家族企业行为维度则上升了5.76分。家族企业精神表征的是家族传承、家族领导和企业凝聚力三个方面。家族企业的行为是企业精神与外部环境互动下的结果,包括家族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家族企业行为得分的大幅提高,正是中国家族企业求变发展、不断创新的表现。


2
九力互动,健康助共赢


数据分析表明,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指标体系的三个维度、九个元素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从家族企业精神维度来看,家族企业传承力中的家族控制意愿越高,行为维度中的责任力得分越高;传承力中的家族承诺得分越高,行为维度中的文化力得分越高。从家族企业行为维度来看,家族企业文化力得分越高,行为维度中的责任力得分越高;竞争力中的企业绩效得分越高,精神维度中的领导力、行为维度中的凝聚力和责任力表现也越好(见图1)。



图1 不同家族文化力表现的企业责任力得分


3
愿景为先,逐步淡化家族管理


相比于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别,家族企业之间往往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家族持股50%以上的企业更加认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家族绝对控股的企业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取得了更好的非经济绩效,在社会适应力和包容力方面得到了更高的认可(见图2)。



图2 家族控股比例不同的企业绩效各项指标得分


4
统一认知,从财富传承转向能力培养


中国和新加坡的家族企业在传承模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代际之间的传承认知差异,以及传承的计划性和侧重点的不同。



图3 中国家族企业家族控制意愿与接班意愿的契合度


在传承认知上,新加坡的家族企业在交班意愿和接班意愿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新加坡的企业家族对于领导权在家族内部交接表现出更高的认同感。图3为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的控制和接班意愿。


5
改善环境,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新加坡家族企业所处的环境维度得分为74.92分,高于中国的66.2分,是健康指数三个维度中与中国差异最大的一项。 其中,包容力的各指标均高于中国,尤其是“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大”是两国差异最显著的一项,高出中国10.65分。

新加坡和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大同小异。其中,“人才的吸引和培养”、“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公司科学发展规划的设计”是困扰两国民营企业家的共同难题(见图4)



图4 新加坡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6
家业传承,由利他走向理性


在家族二代的接班意愿方面,2015年的得分大幅下降。而在家族企业的家族控制意愿和系统传承计划方面,也呈下降趋势。


然而,如果家族企业已经确立了二代接班人,那么,其上一代的接班信心从上一年的66.57分上升到了79.02分。这说明,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正在趋于理性化(见图5)



图5 2014—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力各项得分对比


7
二代起航,创业家族现雏形


不同代际的被访者感知到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理解与支持程度不同。第二代企业家领导的家族企业感知到的社会认可度高于第一代企业家领导的家族企业。


第一代企业家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更快地做出反应。第一代企业家领导的家族企业适应力得分为73.82,明显高于第二代企业家领导的家族企业适应力得分(69.82)(见图6)。



图6 代际之间适应力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