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易错题高考地理试题解析汇集(上)

 茶香飘万里 2015-12-31

学生易错题高考地理试题解析汇集
易错题 1: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 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1) 一(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3000> B.3400<><>
C.3900<><4000> D.44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解析】(1)由图可知,两地太阳辐射总量:6000<><><><>
得出, 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3500, 只有答案="" b="" 符合。="">
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
势,答案 C 正确。
【参考答案】(1)B
(2)C
【友情提示】1.注意相对高度的计算,若①比②海拔高,且 a1<><><><><>< b1-a2。="">

易错题 2:若地球在冥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解析】冥王星轨道距离太阳遥远,温度是最低的。大气层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 深刻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及相互对应关系: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
温度适宜;质量体积适中→存在大气层。

易错题 3: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 2005年10 月 12 日 9 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下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 10 月 12 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 10 月 12 日 9 时时,15°W 为零时经线,故区时为 10 月 12 日 的经度范围是 22.5°W~180°,即此时地球上的新的一天占 202.5°,旧的一天占157. 5,故排除 A。新旧两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是 22.5°W,二是 180°经线,b、c、d 三图中只有 d符合。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表述中:区时为 10 月 12 日的范围,所以地方时为 0 点的经线向西7.5°也属于新的一天。

易错题 4: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 837km/h 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 1670km/h)。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⑵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 B.极点 C.北纬 30° D.北纬60°
【解析】由于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并且保持不动,则飞机飞行的方向应和太阳视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一致,同时由于赤道自转线速度为 1670 km/h,而 837 km/h的自转速度只能位于纬度为 60°的位置。
【参考答案】⑴B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总结昼夜交替周期问题:⑴自西向东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12 小时;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8时。⑵自东向西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西运行,则观测到的太阳永远位于同一位置;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12 时,但会出现西升东落现象。 2.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 1670km/小时,南北纬 60°的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 837km/小时,或者用 1670 的一半作答。

易错题 5: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正确表示 2008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快转慢
B.地球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解析】⑴2008 年元旦即 1 月初,位于图中的④。⑵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即地球位于近日点到秋分日的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由慢转快;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是夏至日。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参考答案】⑴D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近日点、远日点在不同图中的位置(如下图),并对其速度变化进行把握。

2.海南岛位于 20°N以南地区,注意查找海口的位置以便对海南省进行定位。

易错题 6:下图中①线表示夏至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请在图中画出10 月 17 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大致状况。 【解析】10 月 17 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也越短。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应介于 5°S~10°S 之间。绘图(从太阳直射点 5°S~10°S 间引出①线的平行线)

【参考答案】从太阳直射点 5°S~10°S 间引出①线的平行线。 【友情提示】注意思考这样绘制的原理。提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进行分析。

易错题 7: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 30 分
B.2 时 30 分
C.8 时00 分
D.3 时 30 分
⑵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
B.海口 C.岳阳 D.长春
【解析】此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第⑴题,从图中可判断,A、B、C、D 在同一纬线圈上,故日出时间相同,AB 为夜弧,跨 75°,故夜长占 75°/360°,可算出夜长为 5 小时,0 时前后夜长各占一半,故日出为 2∶30。第⑵题根据上题中夜长只有 5 小时,说明此地纬度较高,故选 A。
【参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对于昼长夜长的计算需要重视,以下方法需要把握住:晨昏圈和某纬线的交点之间的弧度/15=当地的昼长或夜长,昼长+夜长=24 小时,日出地方时+日落地方时=24 小时,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昼长,夜长的一半=日出地方时,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日出)地方时,24±夜长的一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易错题 8: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⑵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从图中看是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即压力过大而出现断层,而后在断层处较破碎而易发生岩脉侵入;侵入的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成,故为岩浆岩。
【参考答案】⑴A ⑵B
【友情提示】注意理解岩石先后关系;侵入岩脉多数是岩浆岩。

易错题 9: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建设大坝要考虑地质构造,不能建在断层和地壳不稳定地带。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发生断裂,不宜建大坝;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地壳稳定,有利于建大坝。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分析地质构造不但可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生产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易错题 10: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⑵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⑴根据甲处岩层的弯曲方向不难看出,这儿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⑵河谷的形成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1.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有二。方法一:利用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方法二: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2.河谷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风力侵蚀常见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易错题 11: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剖面可能经过六大板块中的
A.1 个
B.2 个 C.3 个 D.6个
⑵关于图中 A、B、C、D 四处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是由于板块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B.B 处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海沟
C.C 处所在的大洋,其主要海域分布在南半球
D.处所在的大陆,其自然景观具有典型的东西对称分布的特点
【解析】⑴ 图中剖面线经过非洲、南美的南部,不可能经过亚欧板块,首先排除 D;南美州以西的太平洋底属南极洲板块,图中大西洋中间的海岭西侧为美洲板块,东侧为非洲板块。⑵图中 C 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属印度洋,印度洋在南半球的面积远大于在北半球的面积。
【参考答案】 ⑴C ⑵C
【友情提示】利用已知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把握,进行空间定位,同时
采用排除法作答的技巧。

易错题 12: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少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处聚落明显少于乙丙、乙丁处,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
【参考答案】 A

【友情提示】支流上聚落小且少,干流上聚落多、规模大,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判断干支流。

易错题 13:当下图中地区为低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②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
③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④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澳大利亚北部受低气压控制,应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风向比较,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疑难点9。

易错题 14:读下图,回答⑴~⑵题。⑴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0、1012.5
B.1017.5、1020.0
C.1017.5、1015.0
D.1015.0、1012.5
⑵N 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⑴ 因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本题 M 点与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可能为 1012.5、1015.0、1017.5。M 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 M 点可能的数值。⑵N 处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应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
【参考答案】⑴C ⑵D
【友情提示】 “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中的相邻等值线,不是看距离的远近,而是之间没有其他的等值线。不可认为 1017.5 与 M 所在闭和的等值线远,从而勿认为非相邻等值线。

易错题 1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 30°N 附近 B.乙点位于 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 ,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 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上。根据教材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首先记忆各气压带的名称,再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确定各风带的风向。

易错题 16: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城郊生态林可以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对于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不同:1.防风固沙作用: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2.涵养水源作用:主要在江河上游地区,如我国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3.保持水土作用:主要在山区;4.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作用:主要在城市、工业区和交通线上。

易错题 1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根据图示获取信息,气温百分比图显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的月份占全年的 1/4,月平均气温在 23℃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 1/4,月降水量在 100 mm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 1/6,即两个月,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降水集中,为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友情提示】 对于气候类型的判别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判别方法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 6。
特别强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可以根据≥200mm 降水量的月份,<3 个月为热带草原;>3 个月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00mm 降水量的月份,>2 个月为温带季风气候,<2 个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 18: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为 1010 百帕,乙地气压为 990 百帕。读图完成(1)一(2)题。 (1)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2)丁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由题意可推断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中心的西侧出现冷锋锋面。读图中等压线分布及丁处在图中的位置可判断出丁处吹西北风。
【参考答案】(1)A (2)D
【友情提示】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 (1)中的四个选项只有 A 符合要求。同时需要明确低压槽中的天气类似于低压或锋面的天气现象(阴雨);高压脊中的天气类似于高压的天气现象(晴朗)。对于风向问题,可以根据风向的形成原理绘制得出答案。

易错题 19: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 000 m
B.1 500 m C.1 000 m D.500 m
【解析】过降雨曲线最高点,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找出该线与地形剖面线的交点,然后再据纵轴读出该点的高度即可。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这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试题,必须真正理解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

错题 20: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迎风坡 B.沿岸有暖流经过 C.全年高温多雨 D.季节变化明显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③④两地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图中两处为比较特殊成因的气候类型,我们常考查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总结如下:①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②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③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百例学生易错题高考地理试题解析汇集(2)

易错题 21:右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1)一(2)题。(1)假定 a、b 处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 )
A.a 处是暖流,b 处是寒流
B.a、b 处都是寒流
C.a 处是寒流,b 处是暖流
D.a、b 处都是暖流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当b 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涝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解析】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都向高温方向弯曲,都为寒流;如为太平洋则应位于大洋东岸,b 海域在南半球为秘鲁沿岸,题中所述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而秘鲁、智利沿岸降水异常增多,出现洪涝,而且由于秘鲁寒流减弱,浮游生物减少,造成秘鲁渔场减产。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递变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海水温度由低纬→高纬递减,而等温线图一般是上北下南,故水温由南(下)→北(上)递减即为北半球,如图甲;反之为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洋流对沿岸海域水温有影响,即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导致沿岸等温线弯曲。(1)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下图,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2)沿岸地区可以认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3.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并结合洋流性质确定图示海域所在大洋的部位一般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易错题 22:读海陆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一(3)题。(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温线情况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D.④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 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3)若阴影变为海洋而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1)据图可知,此图为北半球,且②③分别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和西岸,故②为寒流,③为暖流;①④分别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图的东部和西部,则①为暖流,④为寒流。故④处等温线受寒流影响比同纬度地区位置要偏南一些。(2)①在北半球 60°附近大陆西岸,只能是北海渔场。(3)若阴影变为海洋,则①②③④位置发生变化,洋流性质也随之改变,据著名的四大渔场可推知①处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可能形成渔场。
【参考答案】(1)D(2)B(3)A
【友情提示】需要熟练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我们可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易错题 2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区域岩层变化图,据此完成(1)一(2)题。

(1)在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很少形成的地貌有
A.裂谷
B.河口三角洲 C.块状山地 D.陡崖
(2)在图②中,地表岩层受到外力侵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下沉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B.相对上升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C.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地形常崎岖不平
D.相对下沉且远离断层的一端,常形成崎岖山地
【解析】(1)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形成断层,不可能形成河口三角洲。(2)图②中,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一端,受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崎岖山地。

【参考答案】(1)B (2) C
【友情提示】 流水的侵蚀作用先是从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开始向上方向移动进行侵蚀。

易错题 24:读下图,回答(1)一(2)题。
(1)图中洋流最有可能是
A.秘鲁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
(2)下列渔场的形成与该洋流有关的是
A.
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 D.舟山渔场
【解析】由等温线向南凸出,判定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或南半球的暖流,由于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寒流,判读为北半球;根据等深线西北低东南高,西北应近陆地,判断答案为千岛寒流。
【参考答案】(1)D (2)A
【友情提示】先判断洋流的性质、所在半球,进而可以判断具体的洋流名称。

易错题 25: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 3 000 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一(3)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 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 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 坡是向阳坡,a 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 T(T 冬表示冬季最低
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
B.T夏>18℃
C.T冬<18℃> D.T夏<>
(3)假如一座 3 000 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降水量与高度的关系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解析】(1)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分布高度大。山体某一侧水汽充足,水流充足的一侧由于降雪量大,则雪线高度低。(2)高度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该山相对高度是3 000 米,山顶与山脚下温差是 1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夏季最高山顶气温应该在 0℃以下,山脚下最高气温应该小于 18℃。(3)从山脚向上,降水量先是增加,后减少,一般在山腰地带降水最多。
【参考答案】(1)C (2) D (3)D
【友情提示】判断山地的阳坡和阴坡,可以根据自然带分布高度思考,分布高度大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判断某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可以根据雪线的高低,雪线高的说明降水少,为背风坡;雪线低的说明降水多,为迎风坡。山地降水量的一般分布规律为先增,达到最大值,再减少。

易错题 26:下图所示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2)题。(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可能分别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滑坡、沙尘暴
D.泥石流、寒潮
【解析】图中地质灾害多发区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在夏季降水多导致地质灾害出现机会较大;同时夏季气温高导致家庭制冷等用电量增加,从而出现有些地方限制用电现象。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夏季的用电量大于冬季。

易错题 27:读下面“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回答(1)一(2)题。(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防御措施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
【参考答案】(1)C (2)D
【友情提示】(1)容易勿选 A,对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需要把握(详见学生疑问课堂第四单元 5。对滑坡、泥石流的成因若表述其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年际变化大,而是季节变化大。

易错题 28:分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 ,回答(1)一(3)题。(1)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保护耕地的力度在加强,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其直接原因是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②过度抽取地下水 ③人口的不断增长 ④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⑤草场载 畜量过大 ⑥流水侵蚀作用加剧 ⑦荒漠化
A.①④⑥⑦
B.①③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④⑤⑥
(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历史上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只出现在工业文明阶段
B.我国土地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
C.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首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
D.荒漠化土地不包括工矿业建设所造成的退化土地
(3)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地突出的矛盾问题是
A.人口众多,土地的承载量在逐年下降
B.土地资源有限,后备可供开垦荒地不足
C.国土总面积大,耕地相对比重小
D.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
【解析】(1)不合理灌溉导致耕地盐碱化,流水侵蚀、荒漠化(耕地沙化)都使耕地减少,而城市化进程占用耕地是近年来非常明显的问题。(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农业文明阶段已出现,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漠化以及工矿建设造成的土地退化等。(3)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逐年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
【参考答案】(1)A(2)C(3)D
【友情提示】 人口的不断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的重要原因。人地突出的矛盾要从变化幅度上分析。

易错题 29:下图所示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A.农业用地向牧畜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解析】从图中的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动带,可以分析出原来的畜牧用地将转变为过渡带,即畜牧用地将转逐渐转变为农业用地。
【参考答案】C
【友情提示】在做这类试题时,需要注意分清谁向谁转变,不然的话容易把结果弄翻。

易错题 30:下图是我国华北地 1954~2002 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一(2)题。(1)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
D.降水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
(2)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2)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温在不断升高,而降水却在不断下降。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锻炼从图中查找答案的技能。右图中降水量多的年份多出现涝灾,降水量少的年份,多出现旱灾。进而可以得出“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的结论。

易错题 31:根据下表内容判断,有关甲、乙两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
B.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
C.乙国这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大多数属于过渡型
D.甲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计算甲国老龄人口占 25%,乙国老龄人口占 5%。甲国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小于乙国各年龄段。总死亡率甲国为0.925%,乙国为 0.81%。甲应为现代型且进入老龄化社会。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需要注意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是两个概念,不可以根据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得出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的错误结论。这里需要根据计算死亡率的方法进行详细计算。

易错题 32: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引起 Y 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
B.全球气候冷暖周期性波动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D.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
(2)X时期社会刚处在
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
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
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
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 Y 时期人口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死亡率很低,但出生率波动较大。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出生率的变化。全球气候因素、传染病对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影响很小,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不会发生短期内的大幅变化。由农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出现出生率下降的势头。
【参考答案】(1)A (2)C

【友情提示】死亡率的下降早于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下降时间基本等同于农业社会的开始,而出生率下降的时间基本等同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阶段。

易错题 33: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就业压力最大的是丁国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丙国
C.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的是甲国
D.近几年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是乙国
【解析】甲图 20 岁以下的人口最多,呈年轻型,将来就业压力最大;乙国 30 岁左右男性数量增多,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丙国 30 岁左右的男性数量减少,可能是战争或人口迁出所致;丁国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大,是一种老年型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 这是一类比较典型的试题, 需要结合解析认真分析, 进而总结出一般规律。

易错题 34:下图中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1)一(3)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上升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解析】(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这样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甲丁两图人口总数下降过快、过多,而丙图反映的是人口总数大幅增加,都对社会发展不利。(2)新中国成立以来,从 50 年代至 7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处于上升势头;70 年代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稳步下降。故甲图反映情况符合实际。(3)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过渡型转变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在保持较低的水平,主要是出生率下降的结果。
【参考答案】(1)B (2)A (3)B
【友情提示】对于这类一图考多题的类型需要明确,并列的试题之间是无相互影响的,均为单个的试题。不要把上题的结论当成已知条件使用。

易错题 35:读山东半岛城市群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下列因素中,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①临渤海和黄海,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 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资源丰富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山东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三个特大城市
B.是我国花生和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C.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D.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区
【解析】(1)山东半岛以丘陵为主,气候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黄河入海口在东营 市。
【参考答案】(1)C (2)D
【友情提示】不要勿认为山东半岛靠近海洋,便为海洋性季风气候;不要想当然的认为烟台市属于特大城市,要从图例中找所需要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济南、青岛、淄博为山东半岛的三个特大城市。山东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

易错题 36: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镇信息,回答(1)一(2)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以及花卉与乳牛区的是
A.g和 e
B.a 和 d C.b 和 d D.b和 c
(2)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在图乙中,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应依次选择在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⑤④ D.①②⑤
【解析】(1)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市中心,应是 a;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到郊外应该发展农业,由于城市的大量需求,一般最接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蔬菜、花卉等,更远的地方才发展粮食种植业。(2)印染厂会污染水源,要建在河流的下游,①处在河流下游位置较好;水果批发市场要求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货物的运输,④处在市外与市内交通的结合点位置很适合建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一般在市中心便于客人入往。

【参考答案】(1)B (2)A
【友情提示】1.判断河流的流向时可以根据上游狭窄,下游较为宽广判断,在等高线图中也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进行判别。 2.付租能力高低商业>住宅>工业>花卉>乳牛>蔬菜>粮食。3. 注意区分印染厂、印刷厂、造纸厂的污染问题。印染厂严重污染水源,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而印刷厂污染很少,应靠近市场,可以布局在城市中心。造纸厂也严重污染水源。

易错题 37:读某城市 2003 与 2005 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图,其中 2003 年城市面积 6500公顷,2005年城市面积 7100公顷。回答: 有关该市 2003 年至 2005 年发展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商业服务活动仍趋于集聚 B.各种土地用地面积有增有减
C.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
D.用地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两年的数字对比可发现,2005 年与 2003年相比只有住宅商品房、工矿仓储比重减小了,但总面积由2003 年的 6500公顷增加到了2005 年的 7100 公顷,则 2005年的住宅商品房、工矿仓储比重虽然减小了,但面积却增加了。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在此类图中,需要特别注意,比重的大小并不能说明具体数量的变大还是变小。

易错题 38:下图中图甲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图乙是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图,读图完成(1)一(2)题。
(1)图甲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 1980 年至2000 年,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数量
A.增加了约 13 亿
B.增加了约 3 亿 C.减少了约 13 亿 D.减少了约 3亿
【解析】(1)从图甲中的比重大小可知①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②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③为发达国家农村人口,④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2)从两图中读出相关数据计算可知 D选项正确。
【参考答案】(1)D (2)D
【友情提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比重在上升。2.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不能改变这些人的城市人口性质,所以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易错题 39:图示为我国东北某城市中心道路图,图中公交车站点布局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乙、丙位于十字路口,如果建设公交车站点的话,会影响到过往车辆的行驶;甲处与已有的公交车站隔街相望,也容易导致该路段的拥堵;在实际操作中,街道两侧的站点常错开布局,如图中的丁处是最理想的地点。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公交车站不可建在十字路口,站隔街相望的公交站点需要错开布局。

易错题 40: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一(3)题。
(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3)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根据省(区)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三地均有小麦种植。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乙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而丙所在的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热量不足。
【参考答案】(1)C (2)A (3)C
【友情提示】1.注意该区的空间定位;2. 注意该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农作物的类型;3.注意该区的地理事物识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