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维竟根源于这里!你造吗?

 我是张伟亮 2015-12-31


文/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

可以通过太极图来解释


  

  这个太极图是中华文化最完美、最典型、最形象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阴阳中和”的思想内涵,“阴阳中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思维方式。如果将中国文化的主干、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用一张图来表示,那一定是这张太极图。

  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特指中国化的佛家)三教合一的特点。儒释道三家都可以在太极图里找到各自的位置。儒家在白的位置,是站在阳刚的立场上,讲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与时俱进。道家在黑的位置,是站在阴柔的立场上,讲柔弱虚静、自然无为、居下不争、厚德载物、包容宽厚。佛家站在最外面圆圈之上,讲性空缘起、四大皆空、万法皆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同时儒、释、道三家又都在两只鱼眼和S曲线上。两只鱼眼和S曲线表达了“中和”的意思。黑鱼眼是阳中含阴,白鱼眼是阴中含阳,S曲线处在中间。这就是三家都讲“中”,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三家也都讲“和”,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代表,所以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阴阳中和”。



儒释道三家中,究竟谁是中华文化的主干?


  我认为应该是三教合一、三家互补。那三家的源头在哪里?三教合一的“一”和三家互补的交点在哪里?我认为在“易”。成书于三千年前的《易经》是儒、道两家的源头,也是中国化佛家的源头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则是儒、道思想的汇总。汉代以后则有儒家易、道家易,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与易学相结合。所以说“大易之道”才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阴阳中和就是“大易之道”。这个道表现为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天地万物生成的大本体,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呢?


  中医最讲阴阳的调中致和,中医认为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就是是不是“阴阳中和”。健康要达到三个“和”:人与自然要和谐,这叫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要和谐,这叫人我合一;人自己的心与身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达到这三个层面的“和”,才是健康的人。《黄帝内经》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理阴阳,“以平为期”,就体现了阴阳和谐的理念,所以中医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形态。


  明代大家张介宾说,《易经》好比是外易,《黄帝内经》好比是内易,“易”是什么意思?“易”有三义:变易、不易、简易。以人为坐标,外易,就是指宇宙的变化规律;而《黄帝内经》讲的内易,就是人体内在的生命变化规律。这两个规律其实是一体的,是同构、同序的,即是天人合一。


文王八卦


  可以这样认为,中医是我国唯一流传至今且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和文化的结合体。我们讲的儒释道,属于“形而上”之道,而中医既有“道”的层面,又可落地,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初的中医只融入了儒和道的思想,隋唐时期佛教鼎盛,佛教的思想也纳入到中医里。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曾讲过一段著名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里面儒释道三家的语言都运用到了。“恻隐”这是孟子讲的,人之初,有四心,恻隐之心为其中之一;“大慈”即“慈悲”这是佛家的用语,可见作为一名大医,必须医德要“诚”,医术要“精”,合起来称为“精诚”。


除此以外,一名合格的大医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


  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记载:“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前面说的是中医本身的典籍,后面说的就是文化典籍,其中这些都归结为易学。《易经》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阴阳禄命、诸家相法、灼龟五兆、奇门六壬。所以要成就一个真正的大医,无论是望闻问切诊病,还是辨证处方、针灸按蹻,除了掌握中医药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懂得易理术数。比如望诊,古代大医自然还精通相法。



孙思邈《千金要方》书影


  有人说,《易经》里只讲阴阳,没讲五行。五行在哪里讲呢?教科书告诉我们是《尚书》首先提到的。当年姬发把商纣王灭了,却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就向箕子请教。箕子说治理国家很简单,有9种大法,其中,第一种大法就叫五行,木火土金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这篇就是《尚书》里面的《洪范·九畴》。可见五行最早是用来治国的。


  但据我的考证,《周易》里讲到了五行,只不过《周易》通行版本里没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版本里面有,其中“五行”一词提到了3次,“水火金土木”提到了1次。我认为阴阳、五行其实是一回事。阴阳的细化就是五行,五行的整合就是阴阳。


  再来看五行,这里面哪一行阳气最多?火。所以火是太阳。哪一行阴气最多?水。所以水是太阴。哪一行是少阳呢?木,因为木的运动方向与少阳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从地下越长越高。少阴则对应于金。金若放在水里则逐渐下沉,与少阳的运动变化趋势相反。四行之外,中央就是土。所以,这就说“阴阳”与“五行”是一回事。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中医上,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藏象。中医讲心上、肾下、左肝、右肺、脾居中央,这与西医的知识结构不同,其实是与西医的思维方式不同。




  西医是分析性思维、还原论思维。而中医的思维方式完全是建立在《易经》的思维方式上,融合了儒释道,按照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构成了一种基本的思维模型。这个模型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最迟是在汉代初年。举例来说,中医讲的左肝、右肺,并不是解剖部位的左与右,它是一个天人大规律的左与右,左就是东边,右就是西边。因为我们是在北半球。北半球面阳背阴的方位必定是坐北朝南,那肯定是左东右西。


中医是否知道解剖呢?


  其实中医最早是讲解剖的,《黄帝内经》之前就有。《黄帝内经·经水篇》记载“上古之人,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但中医的伟大之处在于《黄帝内经》超越解剖了,它发现人体的结构特别复杂,应该按功能进行归类研究。归为几类呢?5大类,也就是五行。最早开始的时候是归为两大类即阴阳,这源于《易经》的思维。


  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讲人体结构分为4类研究,提出“四体液”说。中医“五行”多出一类,就是中间那个土,土居中央,不占四方而统领四方,不占四时而统领四时。东南西北或上下左右再加上中,这5个位置哪个最重要?中国人认为中间是最重要的。因为土将其他4行联系起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了,什么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肝为什么在左边?


  左边就是东边,可以想一想东边是太阳上升的地方,肝主疏泄,疏泄情志、气机,肝需要疏发出来,肝气上升,如果肝气得不到疏发,情志郁结日久就会得抑郁症了。

肺为什么在右边?
  右边就是西边,西边就是太阳下降的位置,肺气要下降,肺为华盖,肺为相傅之官,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需要传达皇帝的命令,是往下传达的,所以肺气要下降,如果肺气不下降,那会怎么样?那像气喘、咳嗽、呕逆等症状就都出来了。一升一降,升的叫肝木,降的叫肺金。

肺的解剖位置比心还高,那心为什么最上、肾为什么最下呢?
  因为心主神明,就好比一个君主,君主统领一切,位高权重,所以在最上方,君临天下;而肾为水,水曰润下,肾藏精,精与水都为液体,是往低处流的,故肾居下,肾为先天之本,如同本源之大海,是最深的。

脾为什么居中央?
  因为脾胃是一个枢纽,仓廪之官,但不要把它理解为一个管理仓库的,不仅仅如此,还要在仓库里加工养分,输送到全身,所以它是后天之本。




明·《针灸聚英》人侧面脏腑图


  这种结构,其实就是天道的结构,太阳从东边逐渐上升,至最高最热那就是午时,相对于是太阳之火;而到半夜阴气最重,那就是子时,相对于是太阴之水。这么一个思维模型,用在人体身上,生命的结构、五脏的结构也是“天人合一”。文王八卦,上面就是火,下面就是水,左边就是木,西边就是金,中央就是土。


  再者,中药的性味也是如此。温、热、平、凉、寒五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这五行。它不是有效成分,而是属性、功能分类。这个性味现在越来越发现它是有道理的。


  用有效成分来分析中药,它分为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请问无效成分就真的没用吗?有效成分就真的是那个成分在起作用吗?如真是那样,还要用新鲜草药、中药饮片干吗呢?就提取有效成分不就完了吗?这是不对的,有时候一提取有效成分就变味了,就没有那个功能了。它是一个整体效用的反映。


  由此可见,中医的思维就源于易学的思维。这种思维考虑既要符合天道自然的变化规律,又要符合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它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人体和宇宙万事万物有一种互动、协同作用,这也是中医科学性的来源。


专家介绍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文化学家。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医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5年12月刊

原文标题:《从太极八卦看中医思维》

新媒体编辑:肖 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