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药对与代用药

 赵东华 2015-12-31

网上资料
  中医在临床用药中,经常出现银花连翘、附子干姜、天冬麦冬、苍术白术、三棱莪术、昆布海藻等两药组成药对使用,以取的更好的疗效。如果因某种原因发生用药缺味时,往往将组成药对的中药互为代替,使人误认为凡属组成药对的中药皆可互代,其实不然,有些药对可互为代用,有的则不可:

1 中药药对其实就是简单的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治病的经验结晶,用药治病最为重要的就是尽可能要求高效、速效,药对经配伍后可产生更强的药理效能,其组成方式有:

一是相须配对
,就是两药的性能相近,作用相似配合使用,使之产生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即中药配伍中的相使、相须。如荆芥、防风两药同属辛温之品,解表之药,两药合用治风寒表证药力大增;陈皮、青皮两者同出一物,均能理气消积,两药合用理气消积药效更佳;羌活、独活皆具祛风胜温、通痹止痛之功,配伍后药效更著。在临床上使用的药对大都属于这一类。

二是相制配对
,就是用一种药物制约另一种药的性能,或者两药之间相互制约产生抵抗作用,以使药效更好的发挥。中药配伍中的相畏,相杀即属此类药对,如生姜制生半夏,不但能制半夏之毒,且可增强其化痰止呕之功,故古人有“半夏性畏生姜,用之制其毒,得姜则其功益彰”之说。石膏性寒,细辛性热,寒热相配,互制其偏,即石膏之大寒可制细辛温热过盛,而细辛之热则制石膏寒凉太过。此类药对在临床上使用较少,被人们所
淡漠了。

2 中药代用药是因为某些原因发生处方用药缺味时,为保证处方用药的治疗效果,选用它药代替以确保疗效,因而只有在熟悉药物功效的前提下,才能选好适宜的代用药。其选用方式有:

一是相似或相近功效和主治的中药相互代替,这和药对组成的相须配对相类似,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缺味时的选用方法,如荆芥与防风,银花与连翘,昆布与海藻,天冬与麦冬等功效相近,在缺味时可互为代用,这也是人们把药对同中药代用药联系在一起的原因。然这类中药虽属功能相近、作用相似,但各有其特长,在使用中应区别对待。
如桃仁、红花虽作用相似,若用于大便秘结,红花则不能代桃仁,用于关节痹痛,桃仁则不能代红花。
酸枣仁柏子仁功效相近,然而自汗盗汗宜用酸枣仁,柏子仁则不能代替。

二是同科植物相代用,有的中药来源于同科植物,功效基本相同,如唇形科的荆芥与薄荷;十字花科的板蓝根和大青叶;毛茛科的赤芍和丹皮;伞形科的羌活与白芷;菊科的大蓟与小蓟,百合科的川贝与浙贝等,它们的作用相近可互为代用。但有些药物来源虽属同科或同一植物,其作用并不相同,
如麻黄和麻黄根虽同一植物,作用却相反;
桑枝、桑皮和桑椹来源相同功效有别;
枸杞子和地骨皮仍同一植物,一为补阴药,一为清虚热药,其功效相差甚远,虽来源相同然作用有别却不可互代,故同科药物相代也应以药物的功效为依据。

综上所述,药对是为了增强某种疗效而结合使用的,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而代用药只是选用与某药功效相近的药物,是临床上为保证疗效的一种被动的用药方法。然而药对的相须组合方式同代用药的功效选用方法确有相同之处,都是以性能、主治为组合或选用标准。
但药物各有其所长,
如苍术、白术均能燥湿健脾,苍术味辛苦燥烈,散多于补,以燥湿健脾为主;白术味芳甘性缓,补多于散,风湿在上者为宜。独活发散力缓,而善治下部之痹病。

临床上应根据所治病证,应用中药药学理论来确立药对间的药物可否代用,而相制配对的药物是不可互为代替的,所以绝不可不根据病证不加分析地把组成药对的药物当代用药使用。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