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6-01-01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译文】 满怀感情地想说宫里的事情,在鹦鹉面前却不敢说了。

 【出典】 朱庆馀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

  注:


  1、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2、注释:

    寂寂花时:意谓百花盛开的时节,宫中却是一片寂静。

    琼轩:对廊台的美称。


  3、译文1:

    百花开时宫院大门已锁闭,宫中美人相依相并站在廊台边。满怀幽怨想要诉说宫中不平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贸然吐真言。

    译文2:

    春花盛开庭院紧闭冷清清,美丽宫女相偎并立长廊前。满怀幽怨想要诉说宫中事,面前有鹦鹉学舌谁敢出声。

    译文3:

    正是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的大好时节,可是皇宫中御花园的大门却紧闭着,院内的气氛又是那样的寂寞和冷落。这时,只有二位宫女并排站立在花园一角那精美华丽的长廊下。满怀情思想说说宫中的一些事情,但举头看见旁边还有一只鹦鹉鸟,她们担心这只鹦鹉会把谈论的事儿说给别人听,所以就闭口不再出声了。

   译文4:

   纵然是百花盛开的时节,却寂寞地站在紧闭的庭院;尽管有华丽的长廊,一群相依相伴的宫女,也空留有俏丽的容颜。深宫冷寂,有说不尽的恩恩怨怨,人人都想倾吐一下自己心中的悲情,只可惜有鹦鹉在前,谁也不敢随意轻言。


  4、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5、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这首诗却是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

    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诗从写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时闭院门”,既是以景衬情,又是景中见情。就以景衬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开之景从反面来衬托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人幽怨之情,从而收到王夫之在《诗绎》中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就景中见情而言,它虽然写的是“花时”,却在重门深闭的环境之中,给人以“寂寂”之感,从而在这句诗中已经把哀情注入了乐景,对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已经作了暗示。这样,在第二句中把两位主角引进场时,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并立琼轩”的画面,而不必再费笔墨去写她们被关闭在深宫中的凄凉处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看了上半首诗,也许读者会猜测:诗人之所以使双美并立,大概是要让她们互吐衷曲,从她们口中诉出怨情吧。可是,接着看下去,诗人却并没有让这两位女主角开口。读者从“含情欲说宫中事”这第三句诗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含情不吐、欲说还休的场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么情,欲说之事是什么事,也没有去点破它。读者也许还会猜测: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后总要让她们尽情一吐、畅所欲言吧。可是,读到终篇,看了“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句,这才知道:原来这幅双美图始终是一幅无声的画,而这两位画中人之始而欲言,终于无言,既不是因为感情微妙到难以言传,也不是因为事情隐秘到羞于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么,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乐事,就不言而喻了。

    诗人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的还不止以上这些。这首诗还有一个言外不尽之意。它最后说,两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为在“鹦鹉前头”。而谁都知道,鹦鹉虽会学舌,并不会告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这是一个托辞。从这一托辞,读者自会看到:在这幅以“花时”、“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风光旖旎的画图背后,却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的。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6、中国封建帝王最没有人性的地方之一就是把大量的宫女幽闭在深宫里只供自己享乐。宫女们进入皇宫后,幸运者能够一睹龙颜,蒙受恩宠,怀胎生子,才算真正在宫里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但对绝大多数宫女来说,只能是一生不得睹龙颜,寂寞老死上阳宫。对于宫女来说,能获得皇帝的恩宠是一件大事,不愿轻易放过任何表现的机会,“欲得君王回一顾,争扶金辇下金阶”(王涯《宫词》)。正如白居易《后宫词》所言,“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对于普通宫女来说,她们想要得到皇帝的眷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她们对平常人的生活非常向往。杜牧《秋夕》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牛郎和织女是普通农夫与农妇的化身,他们在传说中尚且能一年聚会一次,自己何时才能成家呢?再看张祜的《赠内人》:“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宫女拯救扑火的飞蛾表明她同情飞蛾实际上也就是同情自己,这只飞蛾的经历实际上就是她自己的经历。宫女不但人身自由受到禁锢,连思想也受到钳制,所以,往往是“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馀《宫词》)——战战兢兢的,就怕出错惹来祸端,这样的日子,是非人的呀。成千上万的妙龄女子就这样在深宫里消磨尽了青春,直到生命的尽头。所以,许多诗歌都明确写出了宫女们对囚禁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比如“君门一入无自由,唯有宫莺见得人”(顾况《宫词》),这是她们的心声。可惜,事实是,她们只能无奈地在漫长的孤寂中度过痛苦的一生。


   7、“你是一个好人,我爱你,明天见。”这是世界上最有语言天才的灰鹦鹉亚历克斯留给它的导师伊雷妮·佩珀伯格和整个人类最后的话语。就在当天傍晚(2007年9月6日),亚历克斯去世了。动物心理学家佩珀伯格及她的助手们和亚历克斯相处了整整19年(鹦鹉在人类的家里最多可活60年),其间对亚历克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有语言能力的鹦鹉。亚历克斯会说约200个英语词汇,但它能听懂的词汇更多(500个左右)。


  鹦鹉能学人说话,在我国的《礼记》中已有记载。但人们历来习惯把“鹦鹉学舌”作为贬义词理解。唐敬宗时,宫廷里养着许多鹦鹉,那些被打入冷宫的失宠妃子喜欢互相诉说怨情,后来发现鹦鹉们在学她们的话,因此又怕又恨,骂鹦鹉“学舌”和“饶舌”。朱庆余的《宫词》便是这一情状的直白反映:“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鸟类主要依靠特有的发声器官“鸣管”发出鸣叫声,而鹦鹉的发声器官比一般的鸟类完善,其鸣管外面有3对发达的鸣肌。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鸣管便进行不同程度地收缩和放松,鸣管的形状得到改变,鹦鹉便能发出各种鸣叫声。鹦鹉的口腔大、舌头肥厚、肌肉发达,形状也类似于人的舌头。而且,鸣管与舌头形成一个接近直角的钝角,这一角度使鹦鹉的发音具有强烈的音节感和腔调感。此外,人类利用鹦鹉具有较强模仿能力这一特性,将特定的动作和声音结合起来,对鹦鹉进行条件反射式训练,提高鹦鹉的说话能力。


  鹦鹉一生都保持着语言模仿和学习能力。它们既能始终保留自己的语言习惯,又很愿意学习别的鹦鹉群体乃至别的动物的发声。所以一旦鹦鹉被人收养,就肯定会学这个家庭成员的说话。说话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主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


  有人说鹦鹉说人话是学舌而已,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对此,佩珀伯格及一些经验丰富的动物行为学家和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看法:鹦鹉不仅在学话,鹦鹉还在与人对话,在回答人的问题。鹦鹉还会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佩珀伯格训练的亚历克斯经常会在恰当的时刻说出恰如其分的话。如果它说要吃香蕉,而训练助理却给了它坚果,它便默默地看看周围,然后重复一遍“要吃香蕉”;或者用嘴咬住坚果并将它们扔向训练师。亚历克斯也经常接受有关物体的颜色、形状和材质的训练,经过一定的时间,它能将学过的词和有关物体结合起来。牵涉到数量问题,六件以下是不会出错的。


  鹦鹉因它们的语言天赋、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而曾经在中外案件侦破中立过功,它们会指证作案嫌疑人(不断唤叫嫌疑人的名字)。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一只绿色鹦鹉因“举报杀人者李弇”有功而被唐明皇封为“绿衣使者”。


  鹦鹉能举报作案嫌疑人,但也会出卖自己,如果它从主人家溜出来,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人送回去,因它不断呼唤主人的名字及住址。(作者:陈钰鹏 来源:新民晚报)


   8、朱庆馀有诗:“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鹦鹉学舌,如果不慎将宫禁秘闻传扬出去,这两位并立的美人,岂非死罪?宫女们还能说什么?“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诗透露出答案,原来宫女们谈论的,是当今圣上抑或大行皇帝,甚至是前几朝的帝王秘史。这还了得!

    红楼梦中林妹妹的那只鹦鹉给人印象深刻,第三十五回中,更有几段十分有趣的描写:“……那鹦哥又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再如:“……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的丫头紫鹃美眉本来叫做“鹦哥”,后改名。因为只有叫做鹦哥,才能和宝钗的丫头莺儿配对。

    相传三国祢衡曾做《鹦鹉赋》,以鸟喻人。后祢衡死于曹操手下,祢正平裸衣骂贼,不屈而死,为曹操割去舌头。虽非学舌,却也吃亏在这张嘴上。  


   9、一千二百年前,唐人朱庆余写了一首《宫词》,其后两句云“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最末的一句堪称唐诗精莘,其精彩之处,大约今人只有鲁迅先生的刀锋堪与比试,锋芒所及,直抵人心深处。

  

   直言之,现在的人心,似乎渐渐已由纯朴爽朗转变为不可捉摸,“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诸如海里针、黄锋刺、青白眼、眼中钉、翻手云、覆手雨……形形种种,欲遮还掩,似随时随地可见可闻,但是你不可轻易捉摸。在深不可测的人心面前,人人自惕,于是防人之口如防川,“鹦鹉前头不敢言”有了新的演绎。

  

   自然界中的鹦鹉,羽色绚丽,舌肉柔软,能摸仿人说话声;经过特殊训练的鹦鹉更是技高一筹。明人张岱在《夜航船中》记载:“唐李繁云:东都有人养鹦鹉,以甚慧,施于僧,僧教之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动;问其故,对曰: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这鹦鹉能诵读佛经,能以佛家语为自己的疏懒找个好听的理由,可称慧鸟,更可以说得上是狡猾鸟。然而,这样的鸟如果一生气,将主人原计原味的话直白,比如那些直话、真话、假话、空话、大话、小话,甚至酒话、骚话、怨言、谤言合锅端出,传来传去,传到上峰之耳,膨润于同事之口,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设想主人是个贪吏,东窗事发日,会将鹦鹉一棒敲掉。至于百姓,则忧自己的饭碗惶惶不可终日。

  

   人世上如此鸟的人似多。不说亦罢。究其实,朱庆余的“鹦鹉前头不敢言”有他自已的用心,看那上一句的“宫中事”,侯门深似海,机关玄妙,只有天知晓。如将宫中事与鹦鹉这两句联缀起来思考,内涵就似乎相当醒豁了。朱庆余同时还写了另一首《闺意献张水部》,末句为“画眉深浅入时无”?他借闺房情事来隐喻进士考试,自比新娘,而将主考官比作舅姑;从中似窥出他的逢迎而胆怯的一丝意绪。再如果将这两首诗的最末一句联起来揣摸,可以从另一角度悟出:朱庆余这类学子,主考官这类官僚,在皇帝或其上峰面前,都可能是“鹦鹉”。宋代词人柳永《鹤冲天》词云:“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考上进士,却被皇帝“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作鹦鹉了,不过,他也够脸皮厚的,从此鹦鹉似的自称奉旨填词,“才子词人,自是自衣卿相”。反观朱庆余的诗纵然绝妙,也定有被曲解被传错的可能;或者说各有怀抱则各有解释。

  

   如何规避鹦鹉,我辈布衣读书人,窃以为途径有三条:不养长羽毛的鹦鹉,在家可自在说话;不与人世上的“鹦鹉”为伍,不和他们亲近,而敬鬼神而远之;不当办公室的“鹦鹉”,守口如瓶就能守身如玉。可能还不止这些。


   10、说光风霁月的话,做坦荡明亮的事,纵然身边潜伏着学舌的鹦鹉,又有何惧哉!但如果有人爱传一些去头去尾甚至添加富有想象力的话,你能不害怕吗?!


   11、中国古代的悲情女子,依我看,大抵是宫中女子。


   看中国千年历史,也许首先看到的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朝代江山的数度更变,但无论怎样改朝换代,有一群人却是始终存在的,她们便是藏在深宫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宫女和皇帝的嫔妃们。


   都说红颜祸水,但在红颜还未成为祸水之前,她们的命运往往是最悲苦的。毕竟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李煜,也没有多少唐玄宗。没有几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没有几个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妄断肠。更多的却是昨日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的失意和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的凄清。无论是那些名垂千古的帝王还是默默无为的帝王;无论是明清这样存在百余年的大朝还是五代十国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邦。其背后,都会有数不清的女人留下了辛酸泪水,都会有无尽的叹息留在历史的上空。作文


   叹宫花之怨。深宫寂寞,又岂是寻常女子她们独守空房的焦急可比?皇帝亦非常人,后宫风景旖旎,如果你不是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话,那很可能博得一次宠幸之后,便被弃之空房,再无“朝圣”之机,当真是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座到明。你渴望有朝一日能再被皇上记起,于是为了这个愿望,你熬白了双鬓,憔悴了红颜。直到最后,即使你有无尽的怨与愁,却也只能是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看宫花之怯。你有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有菊花般孤高的傲骨,你有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有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可那又怎样?在重重铁门的深宫之中,你敢大声说出你的爱吗?不,你不敢!因为你的爱人只有一个,那便是皇上。可叹宫女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你的胆怯,成全了多少帝王枕边的春梦?


   感宫花之思。有哪个女人不渴望美满的婚姻?又有哪个女人不希望有个幸福的家庭?可这些美好的愿望在你身上,都成了无尽的哀思和漫无边际的幻想。也许你只是单纯的希望皇上会在笙歌笑语后偶尔想起那段曾经的温柔,但承恩不在貌,叫妾若为容的你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遥窥正殿帘开处,袍挎宫人扫御床。幻想宫外的美好世界,幻想不用再整日的勾心斗角。你用一生来守候,不妨借用一生去追求!


   江山易改,红颜白发。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原创】庄灿煌诗词

《蝶恋花·八仙山有感》庄灿煌          《鹧鸪天》庄灿煌  

《蝶恋花·女儿泪》庄灿煌        《点绛唇·晋江五店市》庄灿煌  

 《忆江南·咏蝶》庄灿煌          《清平乐》 庄灿煌

 《浣溪沙· 八仙湖》庄灿煌     【七绝】《绿洲公园观荷》 庄灿煌  

【七言古绝】《风雨荷》庄灿煌      【五绝】《戏题凤凰花》 庄灿煌

《一丛花令·三角梅》 庄灿煌  《临江仙·浮生若梦》 庄灿煌

 《相见欢· 鸡蛋花树》 庄灿煌   《苍梧谣·美丽异木棉》 庄灿煌

《菩萨蛮·秋心》 庄灿煌           《调笑令·枫叶》庄灿煌

《清平乐·咏晋江》 庄灿煌   【五律】《紫荆花又开》 庄灿煌  

【七绝】 《题八仙山拒霜花》 庄灿煌  《荷叶杯》 庄灿煌  

生查子·五店市遇桂花》 庄灿煌【七律】 《赠洪明芳君》 庄灿煌    

  【五律】 《梦神州》 庄灿煌   《渔歌子》 庄灿煌    

     【七绝】 《炮仗花》 庄灿煌   【五绝】《晋江五店市梅凌寒》

庄灿煌             《眼儿媚·桃花开》《谒金门·五店市春雨》 庄灿煌

  《南乡子·陂塘》 庄灿煌  《行香子·八仙山之春》 庄灿煌

【五律】《清源山感怀》庄灿煌   《东风第一枝·茶花红》庄灿煌  

【七绝】 《叙利亚》庄灿煌   【巫山一段云】 庄灿煌    

 《如梦令·贺巴萨勇夺欧冠》 庄灿煌   【五绝】 《夏夜即景》 庄灿煌

【七绝】《咏莲》 庄灿煌    【七绝】《咏莲》(二)庄灿煌

《渔家傲》庄灿煌     《念奴娇·洛阳桥怀古(步东坡先生韵)》庄灿煌

《浣溪沙·莲心苦》庄灿煌    《浣溪沙》庄灿煌

【七绝】 《赞中国女排日本夺冠》 庄灿煌【七绝】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庄灿煌

【七律】《晋江草庵寺》庄灿煌   【七绝】次韵吴松茂会长《秋荷》 庄灿煌

【五律】 《中秋博饼》 庄灿煌  《临江仙·秋思》庄灿煌

【七律】 《安海星塔村》 庄灿煌   《沁园春·安平桥》庄灿煌

《江城子·晋江龙山寺》庄灿煌五律】 《石井书院怀古》庄灿煌

【七律】 《加油习马会》庄灿煌    《更漏子·芦苇》 庄灿煌

【七绝】次韵漠漠平林《竹吟》庄灿煌【五律】 《秋游罗裳山》 庄灿煌

【七律】《诗歌颂》(写给晋江校园诗歌节)庄灿煌

宫怨诗名句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  《后宫词》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张祜  《宫词》 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  《宫词》 其一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  《怨情》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  《春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李白  《玉阶怨》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  《行宫》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五首其三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