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二)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6-01-0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文】  长江水滚滚流向东方,千百年来杰出人物消逝,就象那一去不复返的波浪。

 【出典】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注:


  1、《念奴娇》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惊涛拍岸:有版本为:惊涛裂岸。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有版本作樽。通“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3、译文1: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历史)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译文2: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幻,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译文3:

  滚滚长江向东而去,有多少英雄人物淹没于滔滔巨浪。昔日战争时构筑的营垒两边,人们都说是当年周瑜曹操赤壁大战的战场。奇形怪状的巨石直插云天,惊天动地的浪潮拍打着江岸。卷起千万堆霜雪般的巨浪。美丽的江山啊,就像一幅图画,一时涌现出多少英雄好汉!

   回忆起遥远的周瑜当年,刚刚与美丽的小乔结婚,英姿勃发,雄心昂扬。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谈笑镇定,顷刻之间,曹操那如云的战船就化成烟灭消亡。今日神游于三国的古战场,想必人们会笑我多情善感,头上已经华发斑斑,人生啊,就像一场繁华美梦,对着江天明月祭奠英杰,把酒浇洒江上。

   译文4:

   长江滚滚向东而去,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也像这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西边是古战场遗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这一片地方乱石高耸入云,江水汹涌,波浪拍击着石岸,击起雪白的浪花。这美丽如画的江山,历史上曾孕育、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回想当年,周瑜与小乔姑娘新婚燕尔,显得那么英俊潇洒。他穿着漂亮的衣服,手摇着鹅毛扇,谈笑之间,就把曹操的大军火烧净尽。我在这古战场上神游千古,真是应该笑话我自己,这么多愁善感,什么事业还没做成呢,头上就已生出了白发。人生真是像梦一样,即使是英雄豪杰也难免要被大浪淘尽,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斟上美酒,邀请江中的明月共饮一杯才是!

   译文5:

   长江滚滚朝东而去,千百年来,那些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这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常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层层雪似的浪花。俊美的江山啊,那时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正是姿态雄俊。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便在浓烟烈火中烧成了灰烬。神往于三国的古战场,不禁笑我太过多愁善感,以至于早早生出了白发。人生就像一场梦,还是把这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译文6:

   滔滔的长江奔流不歇,千古风流人物被惊涛洗绝。人们都说,旧垒西边的赤壁,三国周瑜曾建伟业。峭壁直插云霄,怒涛拍击江岸,浪冲岸阻卷如潮,涌起千堆皑皑雪。锦绣河山美如画,当时涌现多少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初娶小乔年正少,雄姿英发展才略,言论见解更高超。持羽扇,戴纶巾,运筹帷幄,谈笑间,敌船灰飞烟灭。神游故国,世人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人生如梦,还须洒酒祭奠江月。


   4、 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5、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1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8名唱和次数排名第1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1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11名。


   6、滚滚长江水,滔滔东流去。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都被江中汹涌澎湃的浪涛荡涤得无影无踪,悄没声息。在那凋零破碎的营垒西边,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期吴将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看啊,两岸高高的山峰上峭壁耸立,直插云空;听啊,江中激起的惊涛骇浪重重地拍击着江岸,飞卷起的浪花好像千万个雪岭冰峰堆聚一起。祖国的锦绣山河如此雄伟壮丽,就好比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在这历史大舞台上,曾经有多少豪杰上演过多么壮丽的英雄史诗啊。遥想当年的周瑜,美丽出众的小乔开始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少有为,潇洒风流,英姿勃发,羽扇在手中从容摇动,纶巾在头上微微翘起,就在他和别人谈笑风生之中,曹军的战船在赤壁就被烧成灰烬,化作缕缕青烟飘失。神游在这古战场上,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不要笑我多愁善感,自作多情,40来岁仍碌碌无为,却早已生出满头白发。唉,人生犹如一场梦,还是端起酒杯,面对江中一轮明月,洒上一杯水酒,祭奠一下当年的英雄。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47岁的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已经两年多了,他深感自己政治抱负未能施展,在这里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艺术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此之前,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形式,主要用来描写男女风情与羁旅闲愁。柳永词的内容有所扩展,但幅度有限。苏轼进一步开拓了词的题材。他不仅大量填写长调,且以诗为词,用词来写景、咏物、抒情、叙事、说理、刻画人物。该词为刻画人物的名篇。“遥想”以下六句,集中塑造周瑜的形象,刻画了一个年轻气盛,风度翩翩,具有雄才大略,在千军万马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谈笑风生之间大破敌虏的儒将形象。作者之所以这样称颂周瑜,正是由于他深感北宋国力衰弱,几乎无力抵抗辽夏的威胁,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疆场的热血,却身遭诬陷,无法施展抱负。社会政治现实和作者被贬的坎坷处境,同他振国兴邦的理想大相抵牾,他渴望有如周郎那样的英雄人物来增强宋王朝的国力,也希望自己能像周瑜那样驰骋疆场,报效祖国。词中,作者用正面刻画(“雄姿”两句等)与反面烘托(“樯橹”句等)的手法,用极其精炼的笔墨刻画周瑜,并把抒情、叙事、写景、咏史等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刻画对象生动鲜活,效果奇佳。

    本篇被誉为宋金十大金曲之一,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宏大,开一代之风。其波澜层迭,摇曳多姿,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之人,他的词怎么样,那人答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评语颇为精当,道出了苏东坡词的风格和意境。


   7、以一人之力开创一个时代的诗、书、词、文、画之先河;

    以一己之身力挽一个王朝的宦海狂澜;

    以一腔热血体恤人间冷暖、普济黎民苍生;

    以一往情深诠释对三位红颜的至死不渝。

    他,是真正的性情中人。

    他的才华旷古亘今,

    他的人格超越时空。

    在中国历史上,讲文学史绕不过,讲书画、美食、医药、茶道、政治、工程都绕不过,讲奇闻韵事绕不过,讲人格气节绕不过,讲正史、野史都绕不过,被无数文人墨客景仰、被无数香闺佳人倾慕,为后世百姓深切怀念,就连势不两立的政敌都赞誉有加的,统揽古今中外,当推北宋苏东坡也。

    正如喜欢称周树人为鲁迅一样,我们都喜欢称苏轼为苏东坡,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深为赏识的那个风华正茂、学通经史、初入仕途的少年才子,东坡的内涵则更为丰满,是世人心目中沧桑阅尽、淡定从容、化腐朽为神奇、变须臾为永恒的旷世奇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到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铿锵之声就不绝于耳。很难想象,这大笔挥洒、气象恢弘的词句,是他在被下大狱,贬黄州,九死一生后的作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父母亡故、妻逝十年、弟七载不得见、被贬密州的中秋之夜,他总古今,揽宇宙,趁兴而问。寄情明月,祝福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这首词被传唱了几百年,尤其是在月圆之夜,曼妙的音律和深切的思念,秋水一样激荡着人们的心田。他的词既能豪放,又能婉约,刚柔相济,彻底扭转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使宋词能与唐诗并称于世。

    他的书法是“苏、黄、米、蔡”宋四家之一,斜执笔,用侧锋,形肥扁,挟豪气,世称苏体。现存的《寒食帖》诗书造诣都很高,他所追求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境界由此可见一斑。他的诗开创了一代诗风,称为东坡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既能“求物之理”,又可“达物之妙”,前后《赤壁赋》堪称古文观止中的奇葩。他善画墨竹,亦作古木怪石,善创新,开南画派文人画之先河。他援佛道入儒,执着人生,又善处人生,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他的一生都蒙上了政治的阴影,从二十不足到六十出头,人生最光辉的四十年都深陷新旧党争不能自拔,官位高时达三品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低时则被捕入狱、数承严刑、多次流放,但他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却始终如一。任地方官时,他兴修水利、改进农业、保护劳苦大众,做了很多实事。出身于士大夫之家,但他常以“世农”自谓,写了如“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般贴近民生的词句。著名的苏堤就是他任杭州太守时治理水源,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监修构筑而成的。他懂医理,通医药,在杭州设公立医院,采药、配药,医治百姓,编著了《苏学士方》、《圣散子方》等,悬壶济世,宣传药理和食疗,意济苍生,情牵天下。

    不论是神宗时王安石新党执政,还是哲宗时司马光旧党上台,他都批叛地接受当政之治,对有损百姓的“榷盐”等法规上书直谏,以致新旧两党都不能见谅于他,如此三番,他仍痴心不改,仗义执言。当壮志难酬、身陷囹圄时,他能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潜龙韬晦,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演绎得出神入化,转而把仕途之外的副业做得不施粉黛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在满口生津的味觉享受里烟消云散,布衣春种,秋收冬藏,谈笑有声,裹腹有味。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冈后,当地猪多肉贱,遂想出这么个别致的吃肉方法--他曾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慢火、少水、多酒做出来的即享誉后来的东坡肉。他发明的东坡肘子更是名满天下:猪蹄膀洗净置清水慢炖,八分火色上屉蒸,经两次脱脂,熟后肥而不腻,粑而不烂,可清汤蘸食,亦可佐料浇食,依今天的眼光绝对是典型的美容食品,外宾都赞“可列入世界名菜”。如今,在东坡的老家四川眉山,我们可享受到正宗的东坡肘子。若非对生活发自肺腑的热爱,他做不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美味。能就地取材把粗糙日子过得多姿多彩,把平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是苏东坡浪漫人生的佐证。

    他精通茶道,《试院煎茶》道:“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从诗中能看出他对茶叶、茶汤、茶具、茶效了如指掌。现如今苏东坡的茶文、茶诗、茶话、茶联、茶事都成为他的胞衣之地四川眉山近水楼台、信手拈来的广告词,茶的故乡因为曾用茶气氤氲过一个人而永远鲜活在茶史最醒目的那一页。

    客观的政治环境和主观的品格性情造就了苏东坡冷风料峭、波澜壮阔的悲凉一生,但他的知人之慧、胜已之强又赋予他闲云野鹤、月明风清的快乐生命。

    他的快乐除了与生俱来的优雅情调和旷达超脱的解忧力外,还源于他与朋友的至情至性。虽在宦海中起落无常,噩运如影随形,他的朋友、弟子们却誓死相随。被贬之地的乡医、渔樵都与他肝胆相照。被降为黄州团练副使、实为软禁罪人时,老友马正卿主动替他请得十五亩坡地,是为“东坡”。他因文字狱打入死牢,连政见相悖、与他势不两立的政敌都群起呼吁、多方营救,包括他曾开罪过的王安石和司马光。这等人格魅力,让我想起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快乐更因了与三个女人的绝世爱情。他对生命里的三位妻子--貌可倾城、才可倾国的三个女子极尽心力,情之所致,催人泪下。结发妻子王弗兰心蕙质,善识人,有“幕后听言”的故事,是苏东坡的良师益友。婚后两人感情甚笃,不料十一年后王弗病逝于京师,苏东坡一路扶柩,遵父命将她葬于四川先母墓旁,在坟茔所处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棵松树以寄哀思。松涛呜咽,那是苏东坡对发妻的泣血相思。王弗逝世十年,他为她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此时已娶新妻,却能不忘旧爱,这是多么纯洁、深沉的刻骨深情,词中抹煞生死界线的痴语,真正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令人不忍回味。王弗逝后三年,她的表妹王闰之以才貌双绝、进士之女、小苏东坡十一岁之身嫁于他做填房,为夜读的东坡红袖添香,为躬耕的东坡赤脚扶犁,柔情似水的王闰之与穷达多变的苏东坡二十五年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她去世时,苏东坡亲写祭文,当众许以“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之诺,她死后百日,又请大画家李公麟作十张罗汉像,在和尚诵经超度时,把这些足以传世的画像献给了爱妻的亡魂。十一年后,终于由他的弟弟苏辙把停放在京西寺院的王闰之灵柩与哥哥苏东坡合葬,实现了生同室、死同穴的誓言。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是血浓于水、一往而深的亲情。

    最值一提的是苏东坡的第三任妻子,是他三十七岁任杭州通判时收留的歌女,由婢女、侍妾扶正的最后一位妻子王朝云。他五十八岁被贬惠州,仆婢星散,只有朝云义无反顾只身陪他远走岭南。朝云善解人意,多才多艺,善沏东坡最爱的“密云龙”茶,自幼貌美,不喜化妆,却美得出色,秦观称她是巫山女神,东坡叫她“天女维摩”。患难中两人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可惜她因瘴雾先他而去,年仅三十四岁,苏东坡沉痛将她安葬于惠州西湖楼禅寺东南,筑六如亭为念,上刻六十岁的坡翁亲手写的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死后,东坡为之终身不复闻她活着时最擅长的《蝶恋花》曲调,写了“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西江月》、《纵笔》、《滞人娇》等词悼念她,美得令人心碎。

    活着时被给予极尽柔情,死后被寄于刻骨相思,这在士大夫处处留情、妓妾成群的宋代绝无仅有。三个女人如花灿烂的短暂生命因为一个至真至纯的男人的缠绵思念而长久地活在许许多多男人、女人的心中。

    苏东坡的一生,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政治上的阴霾与人格上的清明交相辉映,生活中的品位与婚姻里的传奇相得益彰。多少年来,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对他多方探轶、念念不忘,为之或抚掌大笑或潸然泪下。

    他像屈原,但不愤世嫉俗,他比屈原更执着;他像李白,但没有李白狂傲,他比李白更浪漫;他像陶渊明,陶渊明选择了出世,而他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大隐隐于朝,他比陶渊明更像一个隐士;他像岳飞,但没岳飞那样犀利,所以赢得了政治斗争中把牺牲减至最小的相对双赢。他的一生悲凉、悲壮但不悲苦,重情、多情但不滥情;他的一生,不是志得意满的,但绝对是丰盈圆润的;他没能立足于政治生命的制高点,却站在了艺术人生的最颠峰。他不是一个玲珑的人,始终保持着有情有意、敢爱敢恨的书生本色;但他绝对有一颗玲珑的心,因而拥有了柔韧见长、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钻石品质和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无忧的水晶人生。

    一直想给苏东坡下个定义,但他在人们心目中过于丰融圆满,所以根本就无从定义。他从宋代翩翩而来,幽茗濯足,墨泉染鬓,欢腾落寞概惊世,嬉笑怒骂皆文章,乘风归去之际,留给后世的是一个清矍的背影。我用手指一页页拂过他的文字,用内心一次次感受他的故事,他的温度沿着他留下的那些蜿蜒的轨迹轻轻浅浅地袭来。我不要为他掬一捧同情之泪,我以现代时尚的眼光去打量他,他依然夺目,他的身上既闪耀着维纳斯的缺憾之美,又弥漫着释迦牟尼的超彻超悟。我想请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沾为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剪影奏一曲《沧海一声笑》,因为,我确信,他的生命里虽不曾被阳光照耀,却被月亮温暖着。


   8、“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夫”……水,凝结了古人太多的哲学思考和道德寄望。随着时代的不同,对水的阅读与思考也不同。而与爱相关,应始于《诗经》。《诗经 关雎》开启了华夏文明中水边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千古吟咏,绝唱不衰,至今日,黄河湿地的处女泉依然是青年男女旅游赏玩、谈情说爱的胜地。《诗经》中的“河之洲”是自然清纯、天然浪漫、润物无声的爱情与水的链接。


    汉代的乐府诗则宣告了爱情与山水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铿锵玫瑰,惊天动地。爱情的山盟海誓,即源于《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唐宋后,水在文人雅士中表现出更多更细腻的韵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既有“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忧思苍凉之悲,又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渔歌互答之乐,人的忧乐爱恨与境遇和合不同,眼中的水也不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山水形胜。但范仲淹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爱恨观,体现的是社稷江山之爱,黎庶百姓之爱,为国学儒家之正统,其秉承《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爱思想,最为后世所推崇。


    其后,水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独立人格。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水的阳刚雄浑、激荡充沛之英雄豪杰气魄表现的淋漓尽致。词有豪放派,似水之浩荡豪放;词亦有婉约派,如水之多情婉约。


    建安诗人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将爱情的思念直接比喻为缠绵不断的流水,令人唏嘘动容。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独出机杼,尤耐寻味。《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词中女子伫立江头,翘首企盼,情深义重,思君情切。“共饮长江水”将千里相隔的两地情思,用绵延不绝的一水相牵,“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蒂同根,藕断丝连”蕴涵其中,自然切切,情致天成。“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二句仍以水寄情,再进一层,与《汉乐府·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异曲同工。设问句式,令人如闻佳人心灵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哀怨倾诉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期盼。 “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爱情“心无旁属,守情不移”的忠贞祈愿与忧心情愫。全词以朴素平易的民歌风调书写,以滔滔江流表达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才思隽永,雅情高致,是水边的爱情又一传世名篇。


    逝者如斯,爱情永恒。沧海桑田,永无绝期。


   9、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春雨好环境下,易谋前划远。我却说,一年之计在于冬,在环境恶劣,所有人消沉之际,才是发力之时,此时不谋,待春花齐放,先机已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仕途受挫,在消除之际,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毅然接受上天给他的考验,挥袖而去,而后遍访名山,才有了他在诗歌史上的显赫地位。这位浪漫主义的诗仙倘若不能再消沉之际发力,那么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也就不会萌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以为仕途失意而流浪四方,面对恶劣的前景,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放大自身的痛苦,反而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寄托,于是有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渴望,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思,以为在消沉之际他发力了,所以成功降临在他头上。


    如果他们在消沉之际继续消沉,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他们都是在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艰难冬天,才迎来了美丽成功的春天,他们就像冬天开放的梅花,傲骨的走完这段历程,迎来成功。


    一年之计在于冬,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的把握冬天。


   10、席慕容曾说:”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的脚步姗姗离去,蓦然回首,却没有一丝欣享的感触,她散发着春与夏的气息,扑面而来,淡香,清新…


   青春的岁月已是捉襟见肘,沸腾的河流已渐行渐远!那逝去的年华,已不复存在。昔日的纯真童趣,琉璃瓦声,从记忆中浮现,岁月的车轮仍然不停的转动,可青春会停止逝去吗?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你们是否觉得自己在曾经的时光里碌碌无为?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你们是否还相信童话依然存在?


    韶光易逝,覆水难收。苍茫大地,我高歌一曲醉清风,只得慨叹在曾经逝去的年华里没好好珍惜,不过却让我领悟到醉于花下,美的真谛。


    漫步夜间,独享明月,那一缕缕月光,确似霜雪,心里陡然感到阵阵凄凉,花开花落,邂逅,陌路又相逢,我也煮酒论天下。


    我很幸运出生在这个梦幻的年代,鸟语花香,我们读着那卷刻有苍白印记的诗卷,沉浸其中,顿时灵魂得到洗涤,它赋予我们的是美的感悟,我发现自己如神女一样挺立在峰之巅,汲取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独厚,俯瞰先下,悦享华夏之美,别有一番趣味。


    仰望天空,青春却从仰望的眉宇间悄悄逝去,不免为美而增添了丝缕愁思,你不需要去叹惋,因为只有真正珍惜过去的人才会把美好的记忆铭记于心,之后回味,就像飞舞的碟,欢快地在花丛中跳动着,带给你无尽的笑颜。


   美好的记忆又浮现出来,暇思,给人一种梦幻、迷离,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让我想到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婉约,也想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我真的为他们的气节所折服,因为那时候的自己也曾疏狂。


   流年,驻足,总让人想到诗意的境界,朦胧却又清晰,让我联想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池塘边观花赏月,流连忘返。


   好像时光消逝越快,美好的记忆就越清晰,还记得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处处鸟语花香,花叶繁茂,我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健康、沁人心脾的空气。外面一个小女孩指着天空喊到:“妈妈,我好想有双翅膀,那样我就能像大雁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我不禁被小女孩的童真所触动,原来我们曾经也天真,也烂漫,只是这样的时光真的在繁琐的生活中渐渐消失殆尽。油然一股心伤在心间挣扎,美丽的梦感觉几乎破碎,这时我只能低着头,掩藏已滑出的泪水…


   逝去的年华,又一次让我陷入沉思,有没有一种美丽能够成为永恒?是对青春的眷恋,还是花季的情丝…


   着眼望去,天边一只执着的飞鹰用矫健的身姿,在天空滑翔,好像在唱着生命之歌,追逐搏击长空的乐趣!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遨游在天边寻找青春的痕迹,我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天使,她送给我一份精美的礼物,那就是青春的诗…


   11、春天的时候,我们没有停留。懵懵懂懂无憾无思,像尖尖春芽,似点点春蕾。不知忧为何物,不晓天高地厚。真乃少年不知愁滋味,蹦蹦跳跳嘻嘻哈哈!高高兴兴快快乐乐!一年过了又一年,花开又花落,春的时光在迷茫中溜走。天真在脑瓜里播种着希翼的种,你们在种子的旁边玩着泥巴,直到有一天种子发芽了,才发觉原来自己已经长大了。少不更事的你们也有了思考,门前的小树已经高过自己一头。你们也会摇头晃脑地吟诵“天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劳其筯骨,饿————”,似懂非懂地憧憬着未来。希望的春天,春天的希望,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了夏天。


    夏的季节多姿多彩,昔日的青涩少年长高了。七彩的人生,缤纷的世界,时代的列车轰轰隆隆。年轻你们没有驻足,迈着时代的脚伐,踏着奔放的节奏,带着豪迈的激情和梦想去闯荡。时代的列车上又多了一些天之骄子,沸腾的世界又多了一些前卫的追求。在希望中摇摇摆摆,在梦想晃晃荡荡,一路走来才发现虽然理想很宏伟,抱负很豪放,但是现实太残酷。往往我们的梦想天真得像空中楼阁,可以品味可以欣赏,但那不过是盘旋在云端的漫妙的曲章。时光悄悄地过,岁月静静地流。夏天的酷热煎熬着你的人生,炎炎烈日下的现实让你的觉得疲惫,让你无可适从。静下来翻看老皇历,原来明天的后天是秋天。


    秋天就要来了,你们成熟了。秋天是一个丰收季节,磨砺了一个春夏的你们施展开了自己的拳脚,在黄金的时段开拓进取。人生的大好年华总是在早秋,秋当人壮年,壮年多思考。如果有收获,一定很精彩。古语常说大器晚成。往往人生的真正成熟一定在秋天,人生美丽也在秋天。自古人生多悲秋,那是人们感觉到在自己成功的时候人生的大好年华已经用去了一大截,所以人们往往就触景伤情。秋天又是一个疲惫的季节,有收获就会有付出。疲惫的壮年,一为劳心劳力的付出而心累,又为硕果累累而自豪,再为失去了大好的年华而叹息。所以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叹悲的季节。人们在矛盾中等待秋天,又在喜悦之中期盼秋天。秋天就像一个悲喜交加的季节,品着自酿的美酒,看着窗外的落叶。回味着自己的成功,叹谓着年华的飞逝。还好,在你的人生失意的时候没有自叹自怜,而是奋起直追。失败的时候没有气馁,成功的时候没有奢纵骄狂。人生如果融进了秋的唅义那就必然有一份成熟的美,人们说生命之美美在生命之短暂,生命的轮回虽然残酷,但是花开花谢过程也是美丽的过程,所以我们叹息着;美丽着;为生命的短暂,也为生命之美丽。当然,秋天也有秋天的韵致,秋高气爽,秋水长天既深也沉,山路弯弯,霜叶正红。正像你自己的人生,弯弯曲曲,霜叶红时硕果累累。所以,人生的秋季并不是光有遗憾,也有“云深不知处”“依然香如故”的浪漫。


    走过了秋天的人生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秋天去了冬天来,一抹残阳夕照晚,晚年的人生一如岁末的冬天,窗外寒风怒号窗內温暖如春。因为你的内心充实,虽有遗憾但人生无悔。飞雪漫舞的天,银装素裹的地。围炉品茶的时候,人生的过往也是一种回味。人生起起伏伏像一曲曲的交响乐章,有舒缓绵长的鸣奏,也有高亢激扬的高腔。古语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岁月似水流,转瞬间少年到白头。逝去的岁月,逝去的人生都在的记忆里激荡。春华秋实;夏茂冬藏。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功。多彩的人生,转换的季节,人生的冬天一如季节的冬天。走过了春夏,走过了秋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绻缩温暖的火炉旁,多了一些浪漫多了一些遐想。冬天去了还有春天,虽然已不再年轻,虽然季节已变换。但是心中还是有着向往。向往那曾经走过的春天,走过的春夏秋冬。


    无悔的青春,无悔的人生。人生如四季,人生的不一样的春夏秋冬。


   12、诗意有时却是令人感伤的,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凄凉寂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失望,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愁绪。这些点点滴滴的忧伤挥毫泼墨地写在纸上,造就出遗世而独立的绝美诗篇,成为苦旅中的一盏盏心灯。诗人们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那丹青书写的不仅仅是三言两语的经历,那融入其中的是诗人们那颗玲珑剔透的文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或许只有易安才能咏出这般精绝的愁唱。她的那份相思啊,不薄不厚,却像文火煎熬着肝肠;她的等待啊,像漫过金山的大水,那样的将她的整颗心一点一点地淹没。于是心沉入了水底,冰冷而又绝望,哪怕是酒也无法温暖起来,在夜晚升华成了寂寞。白昼永无节日,只有黄昏下的东篱陪伴,酒温暖不了的冰冷躯壳,在夜晚成了致命的伤痛。不知经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游离失所以后,她是否还能记起,这一段最初的爱恋,最终敌不过时间。就算记起,也只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奈。此情此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最景仰的便是东坡的豪放豁达,他才是真正的隐士,是大隐隐于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看千古英雄名载史册,看三国战火纷飞,看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汹涌澎湃,那是一颗无以言喻的赤子之心。前行在“春风料峭”的路途中,峰回路转间,万物尽收眼底,又何必刻意追求结果呢?人生在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静才是最豁达的情怀。


     千古的离愁别恨,不愿重新拾起,亦不愿转身离去,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你也一定像我一样,不情愿,又不舍得,奈何?只能看得淡些,继续跋涉,那些与文字相依的日子自然成了最美的片段,就如同电影一般。在走过的日子里,我独羡慕陶潜那句对诗意生活的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又是怎样的清新脱俗而又闲散飘逸的生活啊。


     我想现在的我,该是理解了吧。


    打点自己的心情,带着梦想上路,让生活多一点诗意,多一份文心。


   1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历史是沙漠里的玫瑰”。历经久远,而愈显风采和本色。有心的人,披一缕青衫,勇敢地走进去,点一豆油灯去寻找,玫瑰总是绽放在沙漠深处。

    走过唐宫宋殿,汉家的威严在依旧的月影中,已经变得有些稀疏和模糊了。依稀可以看到昨日的尘土飞扬,看多少王候将相,匹夫野老争先登台亮相。古人有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见长江滚滚流”。

     今夜,你在史书中复活过来。走出敦煌,走出故宫。在如烟的典藉中,我惊叹你在刀光剑影中雄姿。我想着,此刻你站立在惊涛拍岸的黄河边,一边大口地喝着酒,一边扬着铁板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知你的美人是否陪偎在身旁?而你的刀是否依然吹毛断发呢?哦,也许此刻你只是一个无名村庄里的一位辛勤的农户,你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着地!

     合上历史的封面,我反省过来:我知道历史其实是不能复活的,历史往往只是文人写就的。其实历史往往背叛着历史,谁能知道数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事情啊?时间并不能矫正文人写就历史的错误,历史往往埋葬在沙漠里面,无人能找到她!但是它更多的时候成了达官显贵的代言人。鲁迅先生就说过,二十四史,只是二十四部家史罢了!史家拿起一枝笔,蘸着体内奔腾的血,更多地只是在写嘘叹和感慨。他们对弱小者的同情往往只能埋在心中,而文字只能成为道德上的谴责工具,文字只能是如受伤后一般无力。是的,史书更多的是记录着朱漆红门里面的繁荣昌盛!那路旁冻死的累累白骨,有谁去关注他们呢?谁又愿意撩拨自己的伤口?

    陈子昂就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历史就是好此,他就是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在深山老林、名刹古寺里,埋葬了多少闲云野鹤的精魂。一切都走远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不如去山野村地,听村夫野老与你说说民间野史,那就是一个偷窥历史的洞口。历史往往被时尚和流行冷落,并与之格格不入。它经常被遗忘?谁又在乎他的流逝呢?


   14、对于苏轼,我有一种特别的亲近。

小时候,每逢家乡来客,父母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就是请客人作东坡赤壁游。我知道,这些客人不少是慕名前来一睹赤壁千古尊容的。在一次又一次陪客人逛赤壁、无数次听父亲栩栩如生地讲述苏轼在黄州的故事和传说后,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大文学家在我心中便烙下很深很深的印迹。我为生活在苏轼曾经生活过的这块土地而自豪和幸福!

长大了,我从书本中认识了苏轼,渐渐读懂了苏轼。后来,身临其境:泛舟赤壁矶下,划船击浆,仰望斑驳峭壁上那飞檐翘角,遥想峨冠博带、须髯飘飘的东坡居士,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心中不禁生出无限的旷达与豪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那是他人生处于最低谷的日子,然而,他并没有消极遁世,谪居黄州的四年多,成了他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的最辉煌时期。他的“两赋一词”脍炙人口,流芳千古。黄州成就了一代文豪苏轼,黄州也因苏轼和他的“两赋一词”而名扬天下。尽管苏轼在黄州只有四年多的时间,但他留给世界、留给中国,留给黄州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笔多么巨大的精神财富啊!黄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因苏轼而熠熠生辉,光今昔对比耀古。这是黄州人的骄傲,黄州人的福祉。

苏轼没有离去。我在黄州生活这么多年,苏轼一直鲜活在我的生活之中。父亲自从在高校教授古典文学以来,苏轼一直是他研究的课题。那些年,他经常携带论文参加全国苏轼研讨会,全国各地的苏学专家也出席过在黄州举行仪式的研讨活动。我依稀还记得父亲还曾担任过东坡研究所的秘书长。黄州的苏学研究开展得红红火火。到我家的客人,话题也多是谈苏轼。二十多年间,父亲先后独立或是与人合作出版了三本苏学专著,有两本书还是我校对的。耳濡目染,我对苏轼还是相当熟悉,他完全从书中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了。可以说,我是在了解苏轼、感悟苏轼、品味苏轼的过程中逐渐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觉苏轼就在我们的身边,他那“吟啸徐行”、“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组合在一起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

即使在今天,我仍然没有离开过苏轼。苏轼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咏赤壁,写苏轼的文章总让我倍感亲切,心存感怀。他的作品,他的文才,他身处逆境,达观向上、超脱豪迈的积极处世态度值得我永生学习和追求。每当编完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我如同与苏轼作了一次漫谈,仿佛徜徉在苏轼留芳千古的瀚墨书香之中,心灵总是得到净化、陶冶和升华。

苏轼没有离开黄州。黄州人热爱苏轼。黄州的山水对苏轼都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不,苏轼那尊高大的塑像高高屹立在赤壁公园正中,每天前来凭吊的人络绎不绝。那是黄州人对苏轼最好的纪念。每次到赤壁,我都要在塑像下逗留好久好久。苏轼,你这千古人杰,是在感叹昨日浠水“门前流水沿能西”,还是在吟咏今日黄州日新月异的巨变呢?是啊,民风淳朴的古城黄州已经旧貌换新颜,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倘若你九泉有知,一定会写出新的前后赤壁赋吧!

黄州,我们为你而自豪!

苏轼,我们因你而骄傲!

啊,永远的黄州,永远的苏轼!


   15、诗词虽说文体不同,但是二者却是可以交融的。虽各有其明显的独特性,但是融通之后,互能阔其气象,达其高度。

   在我看来,词在苏轼、辛弃疾、姜夔之时,不仅能够达到诗歌的高度,在吸收了诗歌优势的同时,词还同时有着自己迂回婉转的一面,却又是乐观旷达、豪迈壮阔、刚柔并济的。

   仅苏轼的一句词就可以说明上诉观点,读苏轼的《赤壁怀古》其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将这句词改成诗的格式就是:大江东去人也逝,千古风流浪淘尽。

   虽说将其改成诗歌的形式,亦是豪放之言,然而比起原词来说的话,诗的形式只是减少了停顿,却少了一些婉转,读起来呆板、无情致。

   “大江东去”之停留,似一感叹,似一看尽山高水阔之悲壮,满目辛酸,却是脸上写满坚毅。仅仅这一停顿,就是心理上的千回百转。

   “浪淘尽”之停留,好似之前心情的抑郁的一声抒发,一根紧绷的弦,有渐渐放松之趋势。

    “千古风流人物”最后独成一句,乃是最后之爆发,这爆发,是前面积累深致的内蕴而出。这样的情感就比诗歌的形式来得更加深厚,也显得更加逼真,更有高远的气息,言长情乃真。

    这才是词之大美。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