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0

 C438 2016-01-01

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赏析:

    这首古风分前后两段,前段四句,写前线官兵在寒风凛冽中守卫着边防,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衫,忍受着寒冻,而送寒衣的官员该来而不来,长夜漫漫,铁甲冰冷,难以入睡;后段四句,写都城中的大官僚,关门高卧,醉生梦死,家中帷幕密遮,根本体会不到门外的寒冷。
  
  诗写边塞战士的苦,通过受冻这一典型事例来概括。在具体写时,又采取对比手法,表示统治者只知个人享乐,不顾兵士死活,对这不合理的现象作出尖锐的批判。分写两种人时,用笔很有特色,用韵也与内容密切相合。写前线兵士,用仄声韵,写得很悲凉。诗抓住一个“寒”字,先以“风色恶”造声势,再以“衣衾薄”作呼应,最后又说寒衣不来,兵士穿着铁甲无法睡着,把兵士苦寒的情况推到极致。其中“押衣敕使来不来”句,已暗指朝中官僚昏庸误事,视国事为儿戏。写朝中官僚是配笔,用平声韵,且句句通押,笔调纡徐平缓。诗扣紧朝官的“不寒”以与兵士作对比,先说长安城中的官为“热官”,固然是形容他们炙手可热、势焰熏天,但也与兵士的冷相辉映。兵士穿铁衣冻得睡不着,高官却日上三竿还在睡大觉,大门未开。兵士们衣服单薄,在寒风中守卫边疆、浴血战斗,高官却重门密遮,喝酒取乐。对他们来说,一点也受不到寒冷的威胁,甚至于感觉不到寒冷,“押衣敕使来不来”的情况,正肇基于此。诗人通过这番鲜明的对比,不唯寄托对边疆战士的同情,也表示了对朝中高官极大的憎恶。如此受苦,寒无冬衣的兵士,怎么能抵御敌人的侵略?
  
  如此昏庸奢侈的高官,怎么能处理好国家大事,使国家不受外侮?在诗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饱含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苦寒行》是乐府旧题,多写军中兵士在雪天寒夜难以忍受的苦楚。刘克庄生活在金人不断入侵的时期,他目击朝中官僚的腐败现象,忧心忡忡,所以借旧题写边塞事,寄托自己的哀思。这样主题的诗,诗人写了好几篇,如《军中乐》写主将在帐中饮酒取乐,而营中血战的兵士却无钱买金创药。又如《国殇行》写战士血战尸骨成堆,可落得个家小无依无靠的下场。由此我们可知刘克庄诗歌的主旋律所在,也可体会到当时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普通心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