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

 藏经阁480 2016-01-01

《仁术便览》大柴胡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柴胡汤
《删补名医方论》大柴胡汤
《时方妙用》大柴胡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柴胡汤
《汤头歌诀》大柴胡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大柴胡汤
《医方考》大柴胡汤
《医方论》大柴胡汤
《伤寒括要》大柴胡汤
《伤寒论》大柴胡汤
《伤寒明理论》大柴胡汤
《伤寒寻源》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目经大成》大柴胡汤
《冯氏锦囊秘录》大柴胡汤
《医述》大柴胡汤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儒门事亲》大柴胡汤
《医学心悟》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仁术便览》大柴胡汤

《仁术便览》

治诸服小柴胡汤症后病不解,表里热势更甚而心下急,郁微烦,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下利。或阳明病多汗,或少阴病下利清水,心下痛而口干,或太阴病腹满,或无表里症,但热七八日,脉浮而数,脉在肌,实而滑数者,及两感诸症可微下者,双除表里之热,并阳明少阳合病,下利,日晡发热如疟。

柴胡 黄芩 芍药(各二钱半) 大黄(五钱) 半夏(二钱) 枳实(三钱,生用小者是也,兼

上锉如麻大,作三服。水一钟半,生姜枣子同煎,至半钟,温服。如未利,再服。

引用:《仁术便览》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柴胡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证状大略与大承气汤同。轻则柴胡,重则承气。

柴胡(四两) 黄芩 赤芍药(各一两半) 半夏(汤去滑,一两一分) 实(麸炒,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五片,一枚,煎八分,去滓,食后温服。若内热里实,身体疼痛,是表证未解,不可服。

足少阳胆经伤寒,胸胁痛耳聋口苦咽干往来寒热目眩干呕。其脉流注伤风同,以少阳主胆,属半表半里,故三传之。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删补名医方论》大柴胡汤

《删补名医方论》

治热结在内,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柴胡证仍在者,与大柴胡汤下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 大黄(二两)生姜(五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时方妙用》大柴胡汤

《时方妙用》

柴胡(四钱) 半夏(二钱) 黄芩 芍药 大枣(二枚) 枳实(各钱半) 生姜(二钱五分)一本.有大黄五分.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

引用:《时方妙用》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柴胡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有力者,可服。

枳实(去瓤,炒,半两) 柴胡(去,半斤) 大黄(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 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未解,不 可服之。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汤头歌诀》大柴胡汤

《汤头歌诀》

(仲景)用大黄,枳实苓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柴胡八两,大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柴胡解表,大黄、枳实攻里,黄芩清热,芍药敛阴、半夏和胃止呕,姜、枣调和营卫。按∶本方、次方治少阳阳明,后方治太阴阳明,为不同。)柴胡(加)芒硝义亦尔,(小柴胡汤加硝六两,仲景。)仍有桂枝(加)大黄汤。(仲景桂枝汤内加大黄一两,芍药三两,治太阳误下,转属太阴,大实痛者。)

引用:《汤头歌诀》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退思集类方歌注》大柴胡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热结在里,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复往来寒热脉沉数者。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黄二两,若

大柴胡汤芩夏芍,枳实姜枣共煎尝。(此小柴胡、四逆散二方合用者也。除去人参甘草者,盖热邪已结在里,不可更实其脾也。前小柴胡汤独治阳枢,故曰“小”;此则阴阳二枢并

呕(半夏生

黄者,表里兼

用大黄。大黄乃

亦尔,仍有桂枝

硝,乃合用调胃

解表里法也。)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医方考》大柴胡汤

《医方考》

柴胡(半斤,去节) 黄芩(三两,炒) 芍药(三两,炒) 半夏(半升,泡七次) 生姜(五两) 枳实(四两,煨) 大黄(二两,浸) 大枣(十二枚)

伤寒,阳邪入里,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此方主之。

表证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证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表证未除,故用柴胡、黄芩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黄、枳实以攻里。芍药能和少阳,半夏能治呕逆,大枣、生姜,又所以调中而和荣卫也。

引用:《医方考》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医方论》大柴胡汤

《医方论》

柴胡八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枳实四枚 大黄(酒浸)二两

大柴胡为发表攻里之剂。可见表症未解,虽里症甚急,不宜专于攻下,置表症于不问也。

然究竟攻里之力倍于解表,从此可悟立方之法,当相其缓急轻重而投之,则不拘成法中,自然处处合法矣。

引用:《医方论》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伤寒括要》大柴胡汤

《伤寒括要》

柴胡 半夏 黄芩 芍药 生姜 大枣 枳实 大黄

太阳过经.反二三下之.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微烦者.与大柴胡汤.又曰.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夫大实大满.非驶剂不能泄.当与大小承气汤.苟不至大满大实.惟热甚而须下者.必轻缓如大柴胡汤为当也.清热必以苦为主.余邪必以解为先.故用柴胡之苦平解肌为君.黄芩之苦寒清热为臣.芍药佐黄芩祛营中之热.枳实佐柴胡祛卫中之热.是以为佐.半夏姜枣.理胃气之逆.大黄荡涤.夺土中之壅.是以为使.

引用:《伤寒括要》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伤寒论》大柴胡汤

《伤寒论》

柴胡半斤(味甘平) 黄芩三两(味苦寒)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枳实四枚(炙,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大黄二两(味苦寒)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引用:《伤寒论》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伤寒明理论》大柴胡汤

《伤寒明理论》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此言所共知.至如峻缓轻重之剂.则又临时消息焉.大满大实.坚有燥屎.非峻剂则不能泄.大小承气汤峻.所以泄坚满者也.如不至大坚满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又非承气汤之可投.必也轻缓之剂攻之.大柴胡汤缓.用以逐邪热也.经曰.伤寒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又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可大柴胡下之则愈.是知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 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用汤者.审而行之.则十全之功可得矣.

柴胡(君半斤) 黄芩(臣三两) 枳实(佐四枚炙) 芍药(佐三两)生姜(使五两切) 半夏(使半升洗) 大枣(使十二枚擘)

上件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引用:《伤寒明理论》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伤寒寻源》大柴胡汤

《伤寒寻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洗)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小柴胡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乃少阳阳明合治之方也.往来寒热.热结在里.是邪已内实.因其内实而下解之.乃通以去塞之法也.心中痞硬.呕吐下利.是邪已内陷.因其内陷而下夺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也.表未罢仍主柴胡.里已实宜加枳实大黄.不用人参甘草者.惧其缓中而恋邪也.加芍药者.取其约营而存液也.按少阳病本不可下.

此则热邪结于阳明.而少阳证仍在.故主此为表里两解之法.

引用:《伤寒寻源》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目经大成》大柴胡汤

《目经大成》

柴胡 半夏 大黄 枳实 黄芩 芍药 姜枣佐煎。

阳邪内传,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此方主之。

表症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故用柴胡、半夏、生姜、大枣以解之。里症又急者,大便结而解难也。故用大黄、枳实、黄芩、芍药以攻之。

诗曰∶大柴胡芩白芍药,庄黄半夏小枳壳,表邪未罢里邪催,度量煎倾病合却。

引用:《目经大成》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冯氏锦囊秘录》大柴胡汤

《冯氏锦囊秘录》

治阳邪入里,表症未除,里症又急。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枚,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半夏(半斤) 大枣(十二枚,去) 大黄(二两,酒洗) 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滓,再煎一升,日三服。

成氏曰∶大满大实则有承气汤。如不大坚满,惟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必须轻缓之剂,乃大柴胡也。伤寒可下则为热,折热必以苦,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芍药、枳实为佐,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用半夏、姜、枣为使也。加大黄,功专荡涤,不加恐难攻下,应以为使也。表症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症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此为两解之剂。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医述》大柴胡汤

《医述》

大、小柴胡,俱是两解表里之剂。大柴胡主降气,小柴胡主调气。调气无定法,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进退;降气有定局,故大柴胡无加减法也。(柯韵伯)

引用:《医述》大、小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医宗金鉴》

柴胡半筋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洗)半筋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抟,即为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按】

此条脉重出,下条有证无脉,「其脉沉紧者」之五字,当在下条里急之下。然脉弦而紧,是劲急之甚,当属寒疝之重者。其白汗之「白」字,当是「自」字。下条其脉沉紧是里痛之脉,当属寒疝之轻者,必是传写之□。

【注】

疝病犯寒即发,故谓之寒疝也。其病发则绕脐少腹急痛,恶寒汗出,手足厥冷,不欲饮食,脉弦而紧,主急主痛,此寒疝应有之证脉也。主之乌头煎者,是专以破邪治标为急,虚实在所不论,故曰: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医宗金鉴》

治热结在内,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柴胡证仍在者,与大柴胡汤下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擘)十二升,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稍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医宗金鉴》

柴胡半筋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芍药三两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生姜(切)五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

许叔微曰: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此方用大黄者,以大黄有荡涤蕴热之功,为伤寒中要药。王叔和云: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且经文明言下之则愈,若无大黄,将何以下心下之急乎?应从叔和为是。

【方解】

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温温」当是「嗢嗢」。又云:「以呕」之下,当有阙文。

【注】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曾经吐、下不解者:以极吐则虚其胸,邪热乘虚入胸,故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也。极下则虚其里,邪热乘虚入里,故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也。询知先时若经极吐下,则为在表之邪热,悉陷胸腹,而所见者,皆是里证未和,故宜与调胃承气汤下而和之。若不尔者,谓不因极吐、极下而有斯证,则又不可与是汤也。夫但欲呕者,少阳也;胸中痛者,太阳也;微溏者,太阳少阳合病之利也,并无心中嗢嗢郁郁,腹满烦热等证,固不可与承气汤矣。然此亦非柴胡证,故柴胡汤

亦不可与也。须从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若呕者,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胸中痛,邪在膈也。若曾极吐,则应有心下嗢嗢欲吐之状,何也?以胃口已被吐伤,邪热上抟于膈,故欲吐而不得吐也。腹微满郁郁微烦,邪在胃也。若曾极下,则应大便微溏,何也?以下则胃虚,邪虽实于胃,大便反不能结□也。故曰: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谓胃承气汤。言当荡其热以和其胃也,不尔,言未经极吐下也。

但欲呕至末,申明上文之意。

喻昌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吐,其人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者,此有二辨:若曾经大吐、大下者,表邪从吐解,且已入里,可用调胃承气之法;若未经极吐、下,但欲呕不呕,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伤,溏非下所致,调胃之法不可用矣。

程知曰:过经者,谓病过七、八日至十三日,经气已周犹不解也。岂惟十三日,且有二十余日者矣。盖过经不解,病必皆在阳经留连;若在阴经,则又岂能若是之持久耶!久持且不能,安望其生乎?

程应旄曰:大便溏则气得下泄,腹不应满,烦不应郁郁,今仍腹微满,郁郁微烦,必胃有阻留,而下后仍不快畅也。病属阳明证,反无阳明,而只有少阳,其中必有所误,故直穷其所以致证之由,而后可从证上认病。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

凡伤寒过经不解,热邪转属胃府者多,皆当下之。今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胸□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证也。下之而不通利,今反利者,询知为医以丸药迅下之,非其治也。迅下则水虽去,而燥者仍存,恐医以下后之利为虚,故复指曰潮热者实也,是可再下者也。但胸□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以外,复以小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不用大黄而加芒硝者,因里不急且经迅下,惟欲其耎坚润燥!是又下中兼和之意也。

【集注】

『内台方』议曰:潮热者,实也,何不用大柴胡、大小承气下之,却用芒硝何也?盖潮热虽属实,然已先用丸药,伤动藏府,若再用大黄下之,则脾气伤而成坏证矣,祗用芒硝润燥以取利也。

方有执曰:十三日,过经也。不解,坏证也,非其治也。以上乃原其坏,由于医之误。以下至末,救误之治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柴胡汤方

中医宝典App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芍药 枳实 大黄

于小柴胡汤去人参炙草之补阳补土,加芍药以降胆经之逆,枳实大黄以下胃腑之热,仍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以解少阳之经也。少阳经病,亦少阳经本气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经,预防阴脏阳退之法。大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经,预防阳腑热进之法。口苦心下痞硬,少阳胆经之结也。呕吐酸臭而下热利,阳明胃腑之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柴胡证仍在,服小柴胡汤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而心下急且微烦,此胃间有当下之热,宜大柴胡汤,解少阳之经,兼下胃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头汗、恶寒、手足冷,心烦,不欲食,大便硬,脉细,此少阳经气微结,可与小柴胡汤以解少阳。若仍不了了,可用大柴胡汤,一面解少阳,一面下胃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柴胡 五钱 黄芩 三钱 芍药 三钱 半夏 八钱 生姜 五钱 大枣 六钱 枳实 二钱 大黄 二钱

治按之心下满痛者。

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少阳胆经,郁阻阳明胃腑,经腑相逼之实证。然实在胃腑,不在胆经。故用枳实大黄,以下胃腑,而以柴芩芍半姜枣和少阳之经也。少阳胆经无实证。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儒门事亲》大柴胡汤

《儒门事亲》

柴胡(四两) 黄芩 赤芍药(各一两半) 半夏(一两二钱半) 枳实(二钱半) 大黄(一两)

上为粗末,入半夏片子。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

引用:《儒门事亲》大柴胡汤

中医宝典App

《医学心悟》大柴胡汤

《医学心悟》

柴胡(一钱五分) 半夏(洗,七分) 黄芩 芍药(各二钱) 枳实(一钱) 大黄(二钱)

水煎服。

若兼寒热往来,加生姜五分,大枣三个。

引用:《医学心悟》大柴胡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