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中有趣的“数字”

 jiataoren 2016-01-02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哲学、文学、易学等,近来,重温中医基础,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字关联,摘选部分与中医爱好者分享。


一、一个有机的整体(指人体);一指禅(一种推拿手法)。


二、二个总纲(阴阳为八纲的总纲)。


三、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产后“三病”( 病痉、郁冒、大便难);“三冲”(冲心、冲肺、冲胃);“三急”(呕吐、盗汗、泄泻);产后“三审 ”(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之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产后用药“三禁 ”(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四、四诊(望、闻、问、切);中药四气(寒、热、温、凉)。中医四大经典(《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五、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五藏(魂 神 意 魄 精)。


六、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六种组织器官);“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七、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恶(指疮疡病中的七种不良征象)。


八、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卦(八种卦象或旧推拿穴位名称);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九、九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和后阴)。


十、十宣(指十宣穴);“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中药“十大主帅”(已故云南四大名医之一的吴佩衡老师用药心得,将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等十种效专力宏的中药比喻为治病救人之十大“主帅”)。


十二、十二正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井穴: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八、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十四、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百、百骸(指人体的各种骨骼或全身)。


作者简介



何青松:副主任医师,富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教学16年,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的体会。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代表作有《〈亮剑〉与中医'亮剑'》。




编 校/陈思思 排 版/代叶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