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以电视和家庭影院系统而闻名的日本电子公司松下,正在加大对农业种植产业的投资力度,并从上周开始向在新加坡开办的日本餐厅销售新鲜的农产品,据他们介绍,这些农产品生长在日本第一个授权的室内蔬菜农场中。 松下的室内蔬菜农场于去年10月2日建于新加坡248平方公尺的工厂内,应用LED光培植蔬果,生产10种作物,包括迷你红萝卜、菠菜苗等,既不使用农药,也不涉及转基因,年产量在3.6吨左右。 目前,该室内蔬菜农场平均每月为新加坡的所有大户屋餐厅供应0.3吨蔬菜。该公司计划2017年3月时,室内蔬菜农场栽种农作将增至30种以上,产量由占新加坡本土生产蔬菜产量的0.015%提升至5%。 电子巨头纷纷投身高科技农业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日本消费类电子巨头的整体衰落,却不约而同的看好农业前景,纷纷转行“室内养殖”。 日本科技大厂富士通因业务陷于困境,在2009年被迫关闭福岛县会津若松市工厂一条芯片生产线,如今昔日用来生产高阶微处理器的无尘室,已用来栽种莴苣,并在6月起开始上市。 东芝公司也表示,将开始在东京附近一座闲置近20年的软盘机厂裁种蔬菜。 夏普2013年也开始在迪拜,试着在公司的照明和空气滤净技术实验室内种植草莓。 据报道,日本政府正积极鼓励这股发展趋势,改变向来以老年农户耕作小农地为主、导致食物价格居高不下的农业结构。同时,日本政府已扩大对高科技农业的补贴,据政府数据,像富士通这类高科技农场的数量,在过去三年已增加三倍,达到超过380座。 现在,李嘉诚投资“人造蛋”,据报道其营养价值要超过真鸡蛋,颇受业内关注;我国一些地方也在进行高科技农业的尝试,光伏大棚已经在不少省份展开,地下种菜、地上发电的节能种植方式,深受当地农民认可。 高科技农业,让农产品安全稳定标准化 松下表示,作为一个岛国,新加坡非常适合室内种植,其室内种植的蔬菜价格可能会比从日本进口的低50%。松下董事总经理Hideki Baba表示,结合松下的技术和制造专业知识,可实现对植物生长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水平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全年都能稳定供应优质的蔬菜。 其采用的有土栽培方法不使用农药,符合新加坡农业食品兽医局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室内蔬菜农场还通过了HACCP认证。应对全球性耕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以及对优质食品的需求增加,松下正在大力发展农业业务,准备开拓亚洲市场。 高科技农业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着更要的要求,产品品质稳定有了可靠保障,是解决一直困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 解决农业问题的良方,未来增长可期 我国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一方面耕种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质量也不断下滑;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却快速上升,尤其对安全,健康的农产品,需求缺口十分惊人。 高科技农业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方。利用高科技农业,企业不但能够提供让消费者放心满意的产品,还能够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撑,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出差异化,塑造高价值的品牌形象。 目前,众多本行业、跨行业的巨头都将目光放在了农业机遇上,联想、阿里、360等曾经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纷纷跨界而来进入农业,如能将其高科技优势与农业相结合,推进中国高科技农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农业将走上新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