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国丞相。成为战 国四公子之一,这只是春申君辉煌的开始。后来自己的儿子成了楚王,春申君在接近人生顶点之际,未成想厄运来袭,命运逆折。春申君一世英名,祸起妇人之口, 命丧李园之手。那么,历史上春申君和秦国宣太后芈月是否真有一段情愫?他是如何凭着一张嘴成名于天下的?又是凭借什么登上人生顶点,受封春申君,拜为楚国 丞相的?他的儿子怎么会成了楚王?他又怎会命丧于小人之手? 近 日,一部以战国时期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热播,引发众多历史迷热议,列数剧中与史实不符之处,其中春申君黄歇与芈月这对青梅竹马的男女主角,历史里若真相 遇,也是一则“君生我已老”的故事桥段。只需要说明二人的年龄差,就很容易判断,歇公子何以无法与芈月发生这样一段纯爱故事。 历史上的芈八子其人,出生日期虽未明确记载,但她是秦国昭襄王之母,而昭襄王出生在公元前325年,如果由此而推算,可得出芈月出生在公元前340年前后。而历史记载,黄歇出生于公元前314年,也就是说芈月比他大了20多岁,因此黄歇出生时,芈月已经是孩子他妈了。 黄歇第一次有名有姓地出现在《战国策》中,是在公元前279年,即楚顷襄王二十年,此时的黄歇已周游诸国,见多识广,年纪也已过而立,看上去沉稳不急躁,同时,他还以“辩”和“游学博闻”著称,换言之,这已经是一个在民间略有名声的知识分子,等待与君主会面的机会 据 《战国策·秦策》中的记载,这一年,秦国两路兵马,一路由大将白起带队,攻取了楚国的西陵之地,另一路更是将战火烧到了楚国当时的首都郢,楚国历代君主的 陵墓都被烧毁。楚顷襄王不得已,将国都往东北方向迁徙,并在一处叫作陈城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到了此情此境的楚国“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领兵 来犯。 这时,准备了30多年学问的黄歇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进入这场战国最高决策者们的军事游戏。他被顷襄王派遣出使秦国,并很快获得了 与当时的秦国君主昭襄王长谈的机会。这段著名的游说正是黄歇“雄辩”名声的开始,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史记》,都对这段洋洋洒洒的“说秦王”,有过相 当篇幅的记载。 那么黄歇到底说了什么?简言之,他先对昭襄王进行了大肆恭维,称秦国眼下已是大乘之国,拥有天下一半的土地,威信布施得很广,以楚国之弱,要拿下自然不在话下。接着话锋一转,借《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提出了“攻易守难”的理论,举了两个例子,来论证该理论。 一 个是六晋时期,智伯攻打赵国,却换来榆次之祸;另一个是吴王夫差大败齐国,却同样遭遇“干遂之败”,以被越王勾践擒获告终。两个先胜后败的例子讲完,昭襄 王已有一半信服。黄歇更进一步,推理说楚国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且,楚国一旦灭亡,相当于“肥魏”,即隔壁的魏国会强大,另外,趁着秦兵攻楚,齐、赵、韩、 魏正好借机袭击秦国,到时就得不偿失了。 黄歇这篇雄辩,不只引经据典,还对七国的局势与纠葛了然于胸,最终,说服昭襄王“善楚”,秦楚两国收兵而相安无事。 黄歇一战成名,他的名字传奇一般流传在当时的朝野之中,人们为他贴上诸如“善辩”之类的特色标签,有些人赞其“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只凭一张嘴就化解了一场战争,即便是在七国争霸、辩士争锋的战国时代,仍然十分了不起。此乃有谋。 为进一步巩固这次外交成果,黄歇还陪着楚国当时的太子熊完,诚恳地进入秦国,承担起人质的角色。此乃有勇。 黄歇再次体现其“有谋有勇”的综合能力,已是九年后,也就是太史公所评述的“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一事。 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黄歇和太子熊完在秦国居留了九年,在此期间,黄歇竭尽所能,不仅维持了楚国的利益和秦楚之盟,而且与太子熊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他日后拜相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熊完本应立即返回楚国,但遭到了秦国的拖延和阻挠。黄歇为此无比担扰,如果太子不能及时回归楚国,楚王之位就会由别人继承,如此一来,黄歇也会失去发迹的机会。 困守于秦国数年的黄歇,很难说没有构思过这段故事的高潮部分,或许在他的头脑里,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时机一到,无非两种结果,一种是秦王放他二人顺利归楚,另一种是秦王扣住二人不放,毕竟“挟太子以令楚国”是件便宜事,后者的可能性多半大些。结果不出所料。 黄 歇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于是试图说服范雎。黄歇指出楚顷襄王可能会一病不起,如果秦国能让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后必然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 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而是利用熊完要挟楚国,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以对付秦国,秦和楚的关系就会破裂,而被秦国掌握的太子熊完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价 值的人。范雎将黄歇的意思转达给秦昭王,秦昭王却只让黄歇回楚国去探问一下楚顷襄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打算。此时的黄歇为太子熊完深深担忧。 情 急之下,黄歇果断做出了两个决定,一个是当下就让熊完化装成楚国使者的车夫逃出秦国,另一个是自己坐镇质子府,称病谢客,为熊完逃跑争取时间。他估计熊完 业已走远时,才告知秦昭王“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秦昭王大怒,即刻就想让黄歇自尽。而此时,范雎劝秦昭王说:“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 无罪而归之,以亲楚。”意思是,熊完回到楚国做了国君,一定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卖个人情放黄歇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放走了 黄歇。就这样,黄歇再次成为楚国的大功臣。 这次大智大勇的行动成为黄歇人生的转折点。黄歇回到楚国不久,楚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完顺利即位,他就是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继位后,他念及与黄歇在秦国同甘共苦的九年,尤其感谢黄歇以命相抵将自己送回楚国的恩情,于是任命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十二县的封地。此时的黄歇已经52岁了。 黄 歇与熊完之间,是太子师也好,是兄弟也罢,总之经历了这场患难,并将自己置于危地而不顾,义字当头,与熊完的这层关系,已不是其他任何人可比。黄歇不只成 功救了太子,更是救了一位对他言听计从的楚王。黄歇对继位为王的熊完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大于任何人。甚至,后世的研究者大都认为,黄歇在担任楚国丞相 的25年时间里,楚国真正的决策者,是黄歇而非熊完,是春申君而非考烈王。 十五年后,由于与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此后,春申君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尊贤重士的品行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 公 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弃秦楚两国的盟约不顾,派遣春申君 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魏无忌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一改往日羸弱的形象,重新兴盛强大。 此时的各诸侯国中,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与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而 春申君黄歇凭借其威望,最高峰时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黄歇的门客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赵国的平原君派门客拜 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 申君,却发现春申君的上等门客连鞋子上都装饰着珠宝,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西周,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公元前249年,秦国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又带兵灭掉东周国。 公 元前242年,为了遏制秦国的扩张势头,东方六国组成联军讨伐秦国,以楚考烈王为六国盟主,楚考烈王便让春申君主持指挥事宜。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 秦国集中全国之力出关应战,最终六国联军因协调配合不够而战败。楚考烈王认为是春申君指挥不力导致此战失利,从此开始冷落春申君。 伐秦失败后,为楚国安危着想,春申君劝楚考烈王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而春申君虽然继续行使相国职权,但楚考烈王却让他回到了封地吴,其疏远之心一目了然。 如果春申君趁势急流勇退,那么他最起码会安享晚年,保全全家。但赵国人李园和他妹妹李嫣的到来,却让春申君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 园来到楚国的目的就是追求富贵,他先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门客,然后又趁机把自己的妹妹李嫣献给春申君。李嫣怀了身孕之后,李园感到大富大贵的机会来了, 就同李嫣秘密谋划。李嫣便根据李园的计谋劝说春申君,说现在她怀有身孕,而楚考烈王至今没有儿子,如果春申君把她进献给楚王,将来有幸生个男孩,继承王 位,那么整个楚国将全为春申君所有。 李嫣的话让春申君眼睛一亮,此时的他正受楚王冷落,也许是贪恋富贵,也许是利令智昏,也许是想急于找回昔日的威风,他不惜违背君臣伦理,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抉择,他决定把李嫣进献给楚王。他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非分之想,为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祸根。 当李园带着李嫣面见楚考烈王时,见到李嫣貌美异常,蒙在鼓里的楚考烈王哪里知道背后的阴谋,当即接纳了她。后来,李嫣果真生了个男孩,楚考烈王大喜,便将其立为太子,又把李嫣封为王后,而且对国舅李园器重有加,让李园参与朝政大事。 看到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春申君暗自高兴。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园却心怀鬼胎,另有图谋,他担心春申君泄露秘密,那样他们兄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为了让这个天大的秘密永远石沉大海,保证其兄妹二人安享富贵,李园决定杀死春申君灭口,他暗中在家豢养刺客,等待行刺的机会。 公 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春申君手下有一位门客名叫朱英,他为春申君出谋划策道:“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春申君阅 人无数,但显然没有识出李园的真面目,面对杀机四伏的局面,他竟然道:“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听后,大失所望,害怕灾祸殃及自身, 就匆匆离开了春申君。 楚考烈王去世后,正如朱英所言,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毫无防备的春申君前去奔丧,刚进入棘门,就被李园豢养的刺客所杀,时年77岁。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李园同时派人把春申君全家老小全部杀掉。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一世英名,就这样祸起妇人之口,命丧李园之手,走完了他辉煌又悲惨的人生之路。 春申君死后,不少民众为怀念他,自发为他修建祠宇,供人祭祀。春申君死后15年,楚国灭亡。 值 得一提的是,李园妹妹李嫣所生的那位男孩最终继承王位,也就是楚幽王,可是,身首分离全家被灭的春申君,在九泉之下,是哭?还是笑?杜牧曾写《春申君》: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春申君,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人生传奇,更留下了一声千年慨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