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本是三国时期的名将 为何在史书和演义中他被如此嫌弃

 宏图藏经阁 2016-01-02

历史可以让一个人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但是那是对于写入史书的人而言。也有一些人,虽有才德,却被史学家抛弃,就像一颗流星,只是突然闪过历史天际,就黯然不知其所归。三国时期,有一位叫牛金的将领,本可如一颗明星闪耀在那个乱世,但是史学家的有意隐藏,让他沉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他本是三国时期的名将 为何在史书和演义中他被如此嫌弃

牛金首次出场应该是《三国志。卷九。诸夏侯曹传第九》中的“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试以周瑜挫曹操于赤壁,携战胜之威,而牛金却敢以寡兵与之相对垒,不可不谓之勇也。

牛金第二次出场则在《晋书。帝纪第一》中的“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诸葛亮出兵数,各家纷争不断,但保守估计也应该在五万左右,然而牛金本是诱敌之人,却敢以轻装的骑兵与诸葛亮交兵并将其击退,不可不谓之勇也。

牛金第三次出场则同样出现在《晋书宣帝纪》中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武都氐王苻双、强端帅其属六千余人来降。

于此三次出场皆可见牛金武勇和能力,而其官拜后将军也是其能力证明。而于三国中封后将军不过朱灵文聘曹洪黄忠等数人而已,而朱灵,文聘曹洪黄忠等人皆有传纪可明,而牛金则无传传于后世,岂不奇哉怪也。

那么牛金无传记传于后世原因又是什么,依小编看来,应该是诸葛亮缘故。此一说法未必让人匪夷所思,然后仔细推敲,却不无道理。陈寿一直被误认为是亮黑,其实这是最大误解,(按晋书中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言:《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定《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至今梁、益之民,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过也。’又《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赵翼可谓有识之论。

可见陈寿是亮黑实乃大缪,陈寿可谓最大亮迷。虽然陈寿言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然而马上为其军事辩护“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而且陈寿言(诸葛亮)用兵不戢,屡耀其武。显然陈寿是相当崇尚诸葛亮。而诸葛亮后期可能最大败绩俘斩万计中,牛金无疑是一个关键性人物,而牛金传记无载,导致诸葛亮在四伐时俨然成为一位胜利者,不得不说是陈寿表里春秋缘故。

由此观之,牛金无传记,正是陈寿曲笔缘故;而其曲笔原因正是为了诸葛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