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竹简帛书-----读世家范蠡传随感

 我的近代史馆 2016-01-02
转自:搜狐社区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战乱纷纷,思想争鸣的时代。乱世英雄,能人智士辈出。
  范蠡身为越国高级谋士,头脑清晰,识见断人超众。对其辅佐的越王性格剖析分明。吴国才灭,即抽身离去,无居功之傲。后又选择交通制衡,富甲一方,齐人以为贤,举为相。时隔不久,他自觉人的智慧太高,不是幸事。再次请辞归去。三番两次,未陷朝庭政治漩窝,终成就千古之陶朱翁。
  他育有三个儿子。其二儿子在楚国犯下了杀人罪。为什么二儿子在楚国又杀人,估计与家族的经商有关系,有财富做后盾,富家之子与人冲突,难免意气行事。
  父子情深, 范蠡知道此事说了一句话:虽犯重罪,千金之子也不应该大庭广众之下被斩。能救回来更好。于是,他安排小儿子准备黄金千两要去楚国救他二哥。
  那知,大儿子晓得他父亲安排小儿子去救兄弟,不要他去,要自杀。奇怪,为什么大儿子要自杀,因为那个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育。
  大儿子非要去救他二弟回来,范蠡还是坚持不让,僵持中,夫人出来说话了。她给范蠡说:“你要不让大儿子去,他立即自杀,那边楚国二儿子若救不回来,不就一下失去了两个儿子吗?”范蠡无奈,只好重新安排大儿子去救他二弟。但是,临行前,范蠡给大儿子交待道:“你去楚国,把带去活动的千两黄金和我的亲笔信交给一位先生。然后,什么都不管,你二弟从监狱里放回来了,你也不问什么原因,你们兄弟俩只管回家。切记老父之言。”大儿子点头,可还是私藏了几百两黄金携去楚国。
  到了楚国,大儿子找到他父亲说的那个人的住处,把千两黄金和书信交给了他。那人见范蠡给的黄金,对大儿子道:“赶快回去,你的兄弟回来也不能问他。”
  大儿子内心有想法,两个想法。首先,有钱能使鬼推磨,一般商人看法。不是他父亲那种政商合一的全面观点。他不懂他父亲为什么找一个居住穷乡的人帮忙。其二,他以为多条路救人的更好。办事的思维从表面上看很正确。可是忘记了有人情不是以金钱,多条路的问题。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杀人重罪岂能用金钱收买。但也需要金钱铺路。
  抱着想法,大儿子又去找了一个楚国的贵人帮办。古代,贵人是什么?大家了解今天社会上一句俗话:贵人相助。贵人,就是君王和诸侯敬重的人。换句话,可以手眼通天。满足你的要求,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人。每个君王身边都有贵人。放眼现在,企事业单位,也有贵人品质的人。古时君王的身边,贵人的地位弱于帝师,帝王的老师。
  楚国贵人收受了范蠡大儿子的几百两黄金(相当大儿子的私房钱),承诺帮忙。大儿子歇在馆驿,安心等待两边消息。
  收千两黄金的先生出发了。他来到楚王宫中,给楚王说:大王,最近有一颗星犯楚地,不妙啊。楚王对这人才德很是敬重,虽然身处穷乡僻壤,门前的小路长满了青苔。楚王却当他是老师。楚王一听急了:先生,这要如何办?读到此处,不得不服高级谋士范蠡如何处置一件事关重大事情的妙手和火眼金睛。解决了事情找谁,如何说,给谁说的中枢问题。
  先生不急不慢的道:“只有王德消除。”楚王听了欢喜。那就开放监狱,赦免重罪犯人吧。先生同意,这是好办法。楚王颁下旨意,先使人去封三钱王府。
  这封三钱王府是一个信号,表示楚王要大赦天下,放犯人了。贵人知道后很惊讶,他不明白这么轻易,还没有动口,托他帮办的那人兄弟快放出来了。于是,他去馆驿给大儿子说,你兄弟很快要放出来了,命令已经下达了。
  大儿子听到放人消息,第一反应,不是等兄弟出来再说,而是认为他父亲太没有看人眼力了。还花一千黄金找穷人帮忙。立刻 ,他自做主张,再去找那位先生,要回千两黄金。
  去了那位先生家,大儿子给先生说:我家兄弟已经放了,上次送的黄金还在吗?先生知道他想要回黄金。回答:“没有动用。你拿回去吧。”大儿子兴高彩烈拿走了黄金。书中这段,可以想像大儿子心情欢快,几百两黄金办成了大事。父亲老了不中用的感觉那家儿子心里也有吧。
  先生是位贤者。他的内心真正想法,并非得其黄金,而是一个承诺,给当代名士陶朱翁的庄严承诺。范蠡看得起他,以千两黄金来委托他办事,这是高人之间的相惜,互相借重之意。
  等大儿子走后,先生怒了。通过信件和当时路途计算,先生心中已认定那家大儿子自以为是,太不懂事,不守承诺的规距,这明显摆了他一道。托人办事,事成与否,绝不能收回礼金。既然黄金给了又收回,那么,他也有本事让放出去的人继续他未完的命运。先生又出发找楚王去了。
  先生见到楚王说:最近要大开监狱,放出犯人。消除灾星犯楚,很好。可是,我又听说,君王不是要消除灾星放犯人。楚王不明白,询问先生,为何外面人这样说?先生又不急不慢的回答:国中人都传言,说我们国王放人,因为有一个富公子杀了人关在楚国,他的家族势力太强大了,所以,楚王要以这个名义放了富公子。楚王听了火冒三丈,孤王虽然品德不好,也不至于,因为一个富家小儿而低三下气吧。传令下去,先斩了富家公子,再放其它重犯。这下,二哥丢了性命,大儿子没有办法,只好押着灵车回到家乡。
  灵车回到家乡,大大小小的家人都痛哭。唯独父亲不哭。大家又奇怪了,问不通人情的父亲:你的儿子死了,你不哭?
  不一般的谋士,不一般的商人,范蠡思维早已洞察了未来。
  他解释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小儿子去救他二哥吗?因为小儿子一出生就穿金戴银,吃喝不愁。根本不知道老父亲和哥哥们赚钱的辛苦,安排他带千两黄金按去找那位先生,他定视金钱为土,舍得。一舍就一得。即便小儿子再找别人帮忙,人放出来了,他不再意这千两黄金,再去要回来。他大哥就不行了,一直跟我做生意,知道赚钱的难处。也知道钱的用处。他一定会去要钱回来。还是不知道人性啊。我早就知晓二儿子回不来了,日夜所盼的就是灵车回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