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图文:冬季到五湖捞野鱼

 chen---5 2016-01-02

图文:冬季到五湖捞野鱼

  • 字号
2016-01-02 16:59: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捞到大鱼不是稀奇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捞到大鱼不是稀奇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捞到大鱼不是稀奇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捞到大鱼不是稀奇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捞到大鱼不是稀奇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捞到大鱼不是稀奇事

  图为:竹竿围起万亩水域

  图为:鱼儿从闸口涌进网内

  图为:鱼被拖向全国各地

  图为:野生鱼口感好,生命力旺盛

  楚天都市报蔡青 李丽 特约记者简希刚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肖颢

  丰水的夏天,鱼儿们游入仙桃市五湖渔场东荆河外滩万亩芦苇荡中。枯水的冬季,这些被大自然养肥了的野鱼,无法再回到大河,成了瓮中之鳖。

  渔歌阵阵,水鸟飞旋。武汉等地的城里人涌到这里,看村民将成千上万的鱼儿捞起,再装车买回家做年货……

  外滩热闹冬捕

  2015年12月29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从武汉出发,驱车沿武监高速南行一个多小时,驶入仙桃市五湖渔场阳明村一片浩荡的芦苇地。

  万亩滩涂,水鸟飞旋,这里正在“放濠”,一派丰收景象。游人、鱼贩子、渔民都围在壕沟边,人声鼎沸。壕沟是十来米宽的人工渠,鱼儿黑压压地从闸口涌进沟内的渔网,鱼跃水欢。

  桂鱼、刁子鱼、鳡鱼、草鱼、鳊鱼……一个电动卷扬机舀起几十斤鱼,翻到浮桥上。鱼儿在木板上欢腾起水雾,阳光下溅起一道彩虹。

  “这么大的鳡鱼!”随着人们一阵惊呼,一条一米多长的鱼被扬上浮桥。渔民喜气洋洋抱去过称“24斤!”当场,就有游客花高价将其买下。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鳡鱼。”游客笑称,回去要把亲朋好友都叫到家里来宰鱼吃。

  “四五十斤的大鱼在我们这儿不稀奇。”浮桥上忙着操作的渔民笑呵呵地向楚天都市报记者介绍。他们拿着木棒,眼疾手快将一条条在木板上乱蹦的鱼拨到分成格子的网厢中。“这厢是草鱼,这厢是胖头鱼,这厢是鳊鱼……不足一公斤的青、草、鲢、鳙要放生,来年再捕。”

  分拣后,这十几万斤鱼将被等候在岸边的鱼贩拖向全国各地。

  野鱼卖到都市

  放濠,是仙桃特有的一种传统捕鱼方式,在当地已传承百年。汛期涨水,渔民们用竹竿和渔网围起万亩水域。汛后退水,大量的野生鱼类就留在湖泊里,渔民们不需要投肥,让鱼儿自由生长。枯水时节,收网的时候也就到了。

  五湖渔场共有5个放濠点,汪成伟是其中一个点——南五湖渔业公司的经理。从10月初到来年1月的放濠期,他每天都是凌晨就接到电话预订。

  “在大城市的超市里,五湖鱼比当地鱼贵3成以上。”汪成伟说,但是五湖鱼从来不愁卖。

  早上6点钟,汪成伟一边接电话,一边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下当天预订的吨数。天还没完全亮,鱼已经被预订了十几万斤。他赶紧安排渔民到湖中赶鱼。

  放濠前期,枯水时节刚刚到来,鱼不需要赶就会随水退至村民们挖好的壕沟,落入网厢中。到了后期,湖心里水和鱼都已不多,需要渔民穿着胶衣,在湖中横起一张渔网,从上游向下游赶鱼。

  成群结队的野生鱼被赶到人工壕沟,渔民开始分拣。水声、吆喝声、惊叹声不绝于耳。

  买鱼的刘师傅麻利地将鱼车驶进一个水泥坡内。停好后,车尾的水箱平面与地面持平。“之前把鱼弄上车都要靠人举。”刘师傅说,现在从水里把鱼捞进塑料筐后,直接放上传送带,传送带的尽头是电子称,自动过称后,由渔民站在地面上往货车的水厢里倾倒,省下不少体力。

  来自洪湖的刘师傅从这里拖鱼到广州去卖已经有30多年。细数变迁,他感慨不已。最感慨的是,五湖鱼的品质从来没有变过。“野生鱼比家养鱼耐盘,颠簸到广州存活率还能在8成以上。而且它们体形瘦长,颜色深,不容易掉鳞。”他说,由于野生鱼口感好,生命力旺盛,深受广州鱼贩子喜爱。

  村民伴水而生

  站在东荆河大堤上遥望垸内,是一排排普通村舍。“其实这是个神奇的地方。”五湖渔场党委书记胡会武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每年6到9月汛期,这里是一片汪洋,村民开门见水,出门靠船,连80岁的老太太都会开机船。”

  据仙桃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五湖最低水位23米,平均水位28.16米,1998年时最高水位达32.18米,最大落差近10米。

  每幢房子都修在高地,路边的水泥电线杆半腰处,挂着“水下有钢管”的行船提示。岩石处,不太明显的水位痕迹断断续续连在一起,一只只打了桐油的小木船,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晾晒。

  汛期一过,水位下降,小路、石阶、菜地,慢慢露了出来。村民们开始劳作。

  村里有句老话:“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若有一年收,狗子不吃糯米粥。”这里肥沃的土地因每年大汛没法种粮食,只能依靠渔业。近30年来,放濠放出了一条产业链,村里成立了水产合作社,仅南五湖渔业公司就有80户村民入股。村民之间可以相互转让股份,每股的价格在3万元左右。村民们经常召开股东大会,确定当年的投资、分红。

  每年春天,渔民用麻绳绞住碗口粗的楠竹,插入地下,等待汛期水涨上来,便顺楠竹放下高达5米的渔网。迎水面的渔网,用钢丝做成,还有斜拉的桩线,可承受上游较强洪水的袭击。

  现在,订单销售、旅游餐饮,逐渐被渔民们做成了一条龙服务。

  五湖渔场四季都有让人留连的美景。有网友作诗曰:“春季碧草连天似草原,夏季一片汪洋如大海,秋季芦花漫天疑飞雪,冬季放濠捕鱼庆丰收。”

  阳明村民伴水而生,生态养殖,按需捕鱼,年年收获。人类尊崇自然,自然回报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