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亦药亦食的火炭母

 qlxzwx 2016-01-02

亦药亦食的火炭母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志龙
来广东工作以后,才知道“火炭母”这个药。当时中医科的几位老医生,清一色的广东人,用起火炭母这个“广药”来,十分娴熟,但凡证见热毒内甚者,必用无疑,因此我也慢慢地熟悉了火炭母。


火炭母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很多:火炭毛、乌炭子、火炭母、山荞麦草、地肤蝶、黄鳝藤、晕药、火炭星、鹊糖梅、乌白饭草、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胖根藤、老鼠蔗、小晕药、花脸晕药、蓼草、白乌饭藤、信饭藤、酸管杖、大沙柑草,火炭藤、水洋流,酸广台、接骨丹、大红袍、野辣蓼。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名。火炭母野生于沟边、村旁、园边肥沃潮湿处,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旱,最怕天气干燥,因此干燥的地里是见不到这种草药的。火炭母开白色或粉红色的小花,有着质朴的美丽;叶片紫色,味酸,可食,好奇的小孩子有时会摘来嚼食;果子成熟时浅蓝色,半透明的小果汁多味酸,别有滋味。火炭母主产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等省区,日本、菲律宾、印度也有分布,是一种极佳的植被作物。


火炭母为广东地区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图经本草》:“火炭母草,生南恩州原野中,味酸,无毒,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梗方,夏有白花,秋实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时采叶,捣烂于器中,以盐酒炒敷肿疼处,经宿一易”。《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曰:“火炭母草俗呼乌炭子,以其子青黑如炭,小儿食之,冬春尚茂,俚医用以洗毒,消肿”。《唐本草》谓:“味酸、平,无毒。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火炭母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常可用于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腺炎、咽喉炎、赤白带下、风湿骨痛、肠炎、痢疾、皮炎、湿疹、跌打损伤、乳痈疮疖等病,屡用屡效。
  
广东人特喜煲汤,对于煲汤的热情,在一些外地人看来,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很多小毛病无需求医,喝一喝自家煲制的老火靓汤,自然很快康复如初。火炭母就是一款广受欢迎的煲汤食材。如用新鲜火炭母半斤煲猪血,有清热毒、利大肠的功效,可治夏日湿热引起饮食积滞以及小儿的夏季热、消化不良;火炭母草根一斤,炖黑皮鸡一只,可治风热头昏,虚火上冲的头晕耳鸣;鲜火炭母草二两,白鸡蛋花五朵,和猪骨煲汤,可治妇女带下;鲜火炭母根二两合猪肉炖熟,加少量白酒炖服,可治跌打伤。。。据说,广东这样的温热带地区,平均寿命高出全国,与广东人爱煲汤有密切关系。


这长在田边墙角不起眼的火炭母,亦药亦食,真是个好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