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边的凉茶配方,食药同源“火炭母”

 一葉一如来 2020-09-06

火炭母,日常生活中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它就生长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水沟边,湿地荒草,灌木丛里,路旁,是南方随处可见的一种植物。一看到火炭母这几个字,大家是不是以为它是火红色的植物?其实不是的,这种野草的叶子大体上呈现绿色,有的叶子中间有一些像是被炭火烧过的地方,呈现出灰色V形,广东人称之为“天师印”,它的果实漆黑如炭,外面有一层透明的肉质宿存花被包裹,好像透明的水母一般,于是便有火炭母这个名字的由来。虽然是一种普通不过如杂草般的存在,但其价值却不容小觑。它的果实成熟后还可以吃,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野果。

火炭母又叫火炭星、白饭草等,来源于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的干燥全草,是岭南地区常用的一味中草药,是多种凉茶如“广东凉茶”、“王老吉”及“二十四味”和腹可安等中药保健品主要组成药物之一。其性凉,味酸、甘,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痢疾、黄疸、咽喉肿痛、湿热疮疹、肝炎等。《本草图经》云:“火炭母草,生恩州原野中,味酸,无毒,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梗形方。夏有白花,秋实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时采叶,捣烂于(土自)器中,以盐酒炒敷肿疼处,经宿一易”。《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曰:“火炭母草俗呼乌炭子,以其子青黑如炭,小儿食之,冬春尚茂,俚医用以洗毒,消肿”。

药理研究

火炭母主要含有黄酮、酚酸、鞣质、挥发油、甾体等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表明,火炭母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对EB病毒壳抗原表达的抑制及其细胞毒性、抗腹泻、抗肝癌等多种药理作用。火炭母的醇提取液或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和痢疾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其煎剂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对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松弛作用、降压镇痛作用;水提物有较好的中枢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液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等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白喉

将火炭母鲜叶捣烂,取汁30毫升,加蜂蜜适量,每天分6次服,病重者少量多次灌服。临床观察63例,全部治愈。疗程一般2~4天。

2、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用火炭母1两,煎水坐浴;火炭母粉于冲洗后局部喷撒。两者交替使用,3~5次为一疗程。治疗17例,均有效。其中9例作阴道分泌物涂片复查霉菌,均转阴性。

3、治疗小儿脓疱疮

取火炭母全草3~5两切碎,加适量水煮沸15~20分钟,过滤,滤液浸洗局部,每日数次。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另服中药。治疗25例,均获治愈。

含有火炭母的组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小儿秋季腹泻、急性扁桃体炎、皮炎、风湿皮疹、慢性结肠炎、慢性舌乳头炎、小儿脓疱疮、乳腺小叶增、角膜翳等的治疗。

 

药食同源

1、火炭母煲猪横脷汤

材料:猪横脷1~2条,火炭母(干品)20克,胡萝卜半根,陈皮1瓣,生姜15克,蜜枣3颗,食盐适量。

做法:

(1)火炭母用清水浸泡约15分钟;猪横脷洗净、焯水;胡萝卜切块。

(2)所有食材放入汤煲,加清水25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健胃消滞。火炭母具有清热、祛湿、消滞的功效,猪横脷具有健运脾胃,消食祛滞,润燥降火的作用。广东夏日多湿热,常会引起饮食积滞以及小儿的夏季热、消化不良等。火炭母猪横脷再加可辟腥和味、补中运脾的陈皮、胡萝卜、生姜、蜜枣,此汤能改善口粘口臭、腹泻便溏、胃纳欠佳、舌苔厚腻、精神疲乏等不适的症状,尤其适合于湿热体质者食用。                                      

注意:体质偏虚寒者少食。

2、火炭母猪红瘦肉汤

材料:

新鲜火炭母80克(或干品40克),猪红400克,猪瘦肉300克,蜜枣1颗,生姜3片。

做法:

(1)火炭母洗净、稍浸泡,若是干品则装入汤料袋,袋口扎紧;猪红切成大块;猪瘦肉切成大块,飞水备用。

(2)火炭母、猪瘦肉、生姜和蜜枣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左右(约8碗水份量),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熬1小时,之后再加入猪红再煲半小时,喝时加入适量食盐调味温服。肠炎腹泻者只饮汤不食猪红。约3-4人份量。

功效:清湿热,利大肠。每当夏秋之交,肠胃病多发,广东民间老百姓常用火炭母来入汤食疗之用,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中医食疗学认为,猪红性平味咸,能除中满腹胀。此汤制作简单、有清热毒、去湿热、利大肠的功效,一家老少皆宜饮用,也可以作为表现出湿热内蕴证候的胃肠道疾患的辅助治疗药膳。

 

3、清热祛湿茶

材料:

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绵茵陈15克,扁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

做法:

(1)以上材料洗净、稍浸泡,一起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清水。

(2)大火煲开后转小火,继续煲大约10分钟。隔渣留汤,放凉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编著.广东中药志 (第一卷)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29-31.

[2] 邓世明.海南常用中草药名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2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8.

[4] 谢贤强,吴萍,林立东,刘梅芳, 魏孝义.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 (5):450-454.

[5]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S].第1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56.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