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来源:易向 图|网络 文|也者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相对于寺庙的山门,佛家有所谓的“入世”与“出世”之说,前者为投身社会有沾染红尘之嫌隙,后者有脱离俗世,最好皈依佛门之所指,如此一个出入的计较,与儒家的“大隐隐于市”似相形见拙,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机锋定性,似有矛盾冲突了。而对平俗之流而言,偶尔进出一下山门,瞻仰观光而已,好奇览胜也好,明心见性也罢,不想趟这“出入世”的浑水,谨慎起见,用“出入寺”更恰。何况这此所谓的“入寺”,只是借鉴日本僧人澁泽卿的画作而已。呵呵。 宿舒湖希上人房 唐 | 齐己 入寺先来此,经窗半在湖。 秋风新菡萏,暮雨老菰蒲。 语来灯焰短,嘒唳发高梧。
▲ 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 借日本僧人的画作“入寺”却又想起郭熙的《山水训》中:“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此所云云,对以下画作而言,云山雾罩,似是而非,对照着看却多少能领会东方美学中“中国意”与“日本禅”的交通与区隔。 【春·融】 ▲ 京都南禅寺 ▲ 奈良长谷寺
▲ 京都松尾大寺 ▲ 京都清水寺
▲ 京都平安神宫
【夏·葱郁】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秋·色连波】 ▲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冬·雪比花静】 ▲ 滋贺观音堂 ▲ 京都阿弥陀寺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鲁迅在 《华盖集·青年必读书》说道:“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由此开始牵强附会地推荐大家借今天的画“入寺”,现在看看倒似乎顺理成章了。 手艺门发起人私人微信 soyime 长按二维码勾搭勾搭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 ▼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全国起艺上海起艺 核心成员 ↓↓↓猛戳 回顾历史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