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别墅图 明 杜琼 纸本 墨笔 设色 纵33.8厘米 横51厘米 各幅略有大小 上海博物馆藏 杜琼(公元 1396—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江苏苏州人,经学渊博,善诗文,山水还宗董源,近法王蒙,多用乾笔皴擦,淡墨烘染,风格秀拔遒丽,开吴门派的先声。亦工人物。私谥渊孝。著有《东原集》、《纪善录》、《耕余杂录》等。 此册为依据陶宗仪撰《南村另墅十景詠》景而图写,分别为:竹主居、蕉园、来青轩、拂镜亭、罗姑洞、蓼花庵、鹤台、鱼隐、蠃室计十幅。 别墅主人陶宗仪是元末明初颇有声望的文学家、史学家,著作甚富,安贫自甘,不慕利禄,人称南村先生。杜复为陶宗仪的徒学弟子,特绘此别墅图册,“以志不忘”。此选罗姑洞、鹤台两幅。 艺术手法朴素自然,笔墨技法,较多吸收了黄公望、王蒙的长处。皴染缜密松秀,墨韵滋润苍茫,设色清淡明澈,具有文人画儒含蓄的特征。 图册前有明周鼎篆画题引首“南村别墅”,册后有作者在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补录陶宗仪《南村别墅十景詠》言辞题跋。接后,有明吴宽、杨循吉、文壁、周嘉胄、朱泰祯、李日华、陈继儒、董其昌、王铎等人题识,清费含慈观款。 苦瓜鼠图 明 朱瞻基 纸本 淡设色 纵28.2厘米 横3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朱瞻基(公元1399—1435年),朱元璋曾孙,建元宣德,庙号宣宗,在位十年(公元1425-1435年)。自号长春真人。雅尚翰墨,书法出沈华亭兄弟而能出於圆熟之外,以运劲发之。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当作图书赠重臣,上书年月及受赐者姓名,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画绘小鼠踞石上,回首仰望苦瓜,瓜藤攀援竹枝,长草出於石缝。小鼠茸毛用乾笔皴擦,富有质感:顾盼之情,亦很生动。瓜叶、草叶用水墨写意法,藤枝挥洒如草书。石的勾勒、点皴极似赵孟頫。笔墨多取自元人水墨花卉、竹石书法,具较多生拙的文人书意趣。自识“宣德丁未,御笔战写”。朱瞻基时年二十九岁。上钤“广运之宝”一印。\ 秋江鱼隐图 明 姚绶 纸本 设色 纵162.2厘米 横5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姚绶(公元1422—1495年),字公绶,号丹皇,又号云东逸史,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举进士,授监察御史,官江西永宁知府。王书画,兼能诗,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影色,墨色苍润,间写竹石,笔致潇洒。\ 画群山间水面宽阔,近处临水山坡上,乔木高耸,枝叶繁茂,树荫下泊一小舟,一宦者着袍服,戴乌纱,坐船头持竿而钓。山石、树木画法近元人而有所变化,风格苍秀清逸。上方自题诗跋。钤“云东仙馆”、“紫霞碧月翁”印二方。上诗堂有董其昌跋。 鹰击天鹅图轴 明 殷 绢本 设色 纵158厘米 横89.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殷偕(生卒年未详),字汝同,金陵(今南京)人。殷善之子,花卉翎毛,能传父艺。 作者描绘鹰击天鹅的瞬间。天鹅被袭,顿失平衡,翻滚下坠,犹作挣扎,背景以茫茫湖水,芦荻隐约,更显出高远凌虚,搏击天外,画法工细。毛羽先用淡墨勾出,再用白粉细描,柔毛茸茸,体现了院体画的风格传统。钤有:“锦衣都指挥殷偕”朱文方印和“御用监大韦氏藏珍玩”收藏印。 山茶白羽图 明 林良 绢本 设色 纵152.3 厘米 横77.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林良(约公元1416—1480年), 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弘治拜工部营善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与四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善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变格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 图写山野一隅,屹岸上伫立着一双神态俊逸的雄白雉,雌白雉在崖下过步。石后山茶树枝叶疏落有致,纷开粉红色的花朵。一对喜鹊在树斡上跳跃喳叫。洋溢着观腾的气氛。林良长於水墨写意禽鸟,而此图用精细的工笔勾勒,敷色鲜妍雅丽,发扬了宋代院体画周密不苟的写生传统,崖石和树斡则以劲健纵放的得寸进尺墨皴染,形成了工写结合、刚柔相济的艺术神采,是较工整的代表作。图上署款“林良”。 梅茶雉雀图 明 吕纪 绢本 设色 纵183.1厘米 横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吕纪(公元1477—?年),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弘治中供事仁智殿,为宫廷作画,官锦衣卫指挥。 擅画临古花鸟,近学边景昭,还宗南宋院体,多以凤凰、仙鹤、孔雀、鸳鸯之类鸣禽为题材,杂以花树浓盛,画面灿丽清新有致。亦作粗笔水墨写意者,笔势劲健奔放,与林良相近,与边景昭同为明代院体花鸟画中的临古派的代表作家。 着色雪景,寒意茫茫。坡石上,白梅老斡欹曲,双雉楼息斡上,一正一反,侧首相互呼应,形态生动,树根处,隐露兰竹业草,梅枝虬曲凌空,花杂疏密散聚,气势飞动,更增寒意。数雀聚楼梅枝,山茶红映其间,正如《无声诗史》所评“设色鲜丽,生气奕奕”。远处岗阜覆雪,间水曲流,冷壑荒寂。图右款署“四明吕纪”。 ![]() 残荷鹰鹭图 明 吕纪 绢本 设色 纵190厘米 横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吕纪(公元1477—?),字廷振,号乐遇,浙江宁波人。弘治中供事仁智殿,为宫廷作画,官锦衣卫指挥。擅画临古花鸟,近学边景昭,还宗南宋院体,多以凤凰、仙鹤、孔鹤、鹭鸶线发现,仓皇窜入荷叶芦草业中,张嘴尖声鸣叫,扑腾双翅,企图躲过苍鹰的袭击。鹭丝的腾窜又惊动了原楼息水面的两双野鸭,它们惊恐地注视着从天而降的灾难之神。和者的画幅下半部,用错落纷披的笔法,把芦苇和残败的荷叶、莲蓬画得西歪东倒,增添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便悲剧效果起了泻染的作用。生物界弱肉强食的争斗被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是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还是另有所喻呢?令人深思。款“品纪”,下钤“四明吕廷振印”一方。 ![]() 刘海战蟾图 明 刘俊 绢本 设色 纵139厘米 横98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刘俊(生卒年未详),字廷伟,善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官锦衣都指挥,为宫廷画家。 画刘海居中,呈正面像,双手持蟾,情态和善观悦:宽袍大袖,衣带飘动,与海涛相谐,一派得道成仙之相。画风工谨,设色淡雅;衣纹用笔,刚柔相济;海涛以战笔勾描,具有装饰性。右下水纹间置“刘俊”二字。经邓拓藏,后捐献国家。 ![]() 北观图 明 陶成 纸本 设色 纵27.8厘米 横12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陶成(生卒年未详),字孟学,一作懋学,号云湖仙人,宝应(今江苏宝应)人,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举人。生性疏狂,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擅画花鸟人物,山水多用青绿,浓丽蔚拔,喜作勾勒,竹兔与鹤鹿均妙,随意画山水、花鸟、人物,都逼肖南宋人。鞭蓉称神品,为切所珍。 此图用墨笔双勾数茎细竹,描绘精确,颇得元李衍勾竹的遗法;凫鸭则用淡墨简笔画出卧息的神态。满地细草茸茸,间以汁绿密点烘染,益视出竹、鸭的洁莹。用棣书自题:“玉树亭亭,莹澈霜信,能永宝之,张侯世胤。云湖仙人陶为为天鏖契兄写。”画史记载陶成画山水擅用青绿,烘染空灵。这种画法於此图亦得见证。 图卷前有程敏政弘元年(公元1488年)题《北观序》,记述陶成北游经历,又谓李东阳曾为此图题“北观”两字引首,又有词林诸文士题识,现匀已失去。清王文治复有两题、罗天池一题,王文治并补题引首“北观”。《过云楼书画记》著录中定名为《业笪水鸟图》。 ![]() 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 故宫博物馆藏 吴伟(公元1459—1508年),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号小仙,湖北武昌人。幼弧贫,流落常熟为人收养,自弄笔墨习画山水人物。成化间为宫廷作画,官仁智殿待诏。弘治时孝宗晋授其为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章。人物宗吴道子,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势奔放。早年作白描,则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取景多片石一树,落笔健壮,近学载进,还师马还、夏圭而较放纵。是明代中叶继功进后“浙派”健将,从学者颇多,从称“江夏派”。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另者多於此折柳相赠,有“霸桥折柳”典故。又有“诗思在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此图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县崖,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迫人。署款“小仙”,钤“吴伟”一印。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骑驴人物虽极简率,而形态生动。放纵有余,精严不足,为吴伟山水画风定型后的面貌。 ![]() ![]() 杂画 明 郭诩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8.5厘米 横46.5厘米(每页略有大小) 上海博物馆藏 郭诩(公元1456—约1529年),字仁宏,号清狂,江西泰和人。专力於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徵人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后期,笔势飞动,尤善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 此图册绘蕉石妇婴、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鸡冠蛱蝶、竹石秋菊、草亭犯错误艇、芦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图,每图自题七绝一首,单发画意。此选二幅。 《芦塘芥菜图》上题诗:“金盘堆满紫峰,此味人能几得逢。不似此根滋味好,瓦盆相对日从容。”寄托他不恋富富贵,狷介自高的志向。《蕉石妇婴图》是他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白描的线条细柔飘逸,具有凝静的格调。山水画以笔墨纵恣酣畅见长。在花鸟的表现技法上更具创造性,如青蛙、 蝶和鸡冠花、水草等,纯用色彩勾划点染,色泽鲜洁而运笔简练,生物的形态栩栩如生;芥菜、竹菊等画法,也显见他水墨写意的娴熟 工力。 图岫上钤有“仁宏”、“清狂”、“典笃子”、“一齐”等名号印,其中后面三个字号为历来画史所失载。 ![]() 题竹图 明 杜堇 绢本 设色 纵189.5厘米 横1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杜堇(生卒年未详),有极居、古狂、青霞亭长等号,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市),成化中试进士不第,绝意进取。工诗文,通六书,善绘事,取法南宋院画体格,最工人物,笔法细劲畅利,当时推为白描高手,又能作飞白体。亦善山水、花卉、鸟兽、界画楼台,严整有法。 图绘一老者持笔对竹题诗,左侧一小童捧砚侍候,右侧一老一少旁观。背后巨崖衬托,石栏弯曲,竹林苍翠,枝叶繁茂。观其情节,应是“东坡题竹”的故事。人物刻划细腻,设色淡雅。东坡宽袍大袖,峨冠长髯,风度洒逸。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劲健有力。竹午浓淡还近分明,枝叶赂背扶疏,笔法秀逸,清翠如水。左上题诗云:“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戛玉声。极居杜堇。”下押二印,一印文不清,另一朱方印为“天青日白”。 ![]() 吹箫女仙图 明 张路 绢本 墨笔 纵141.3厘米 横9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公元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太学生,未入仁途,游情於绘画创作。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学载进,风格趋於粗豪。亦能鸟兽花卉。 此图描绘一女仙盘膝席地坐在松荫底下,旁边竹编花蓝放有一双大寿桃。微风吹拂,女仙面对汹涌波涛,正在悠闲自在地吹箫。作者可能表现的是麻姑女仙的题材,女仙那优美动听的箫声,似在招引凤凰。 此图用笔粗简劲挺,放纵中见工整;仕女形象刻划细致生动、娴列洒脱。图右款落“平山”,钤有“张路”印。 ![]() 烟江晚眺图 明 朱端 绢本 设色 纵168厘米 横10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朱端(生卒年未详),字克正,浙江海监人。正德间以画直仁智殿授指挥俸,宫廷赐一樵图,遂号一樵。画山水宗马还,人物学盛懋,花鸟效吕纪,墨竹师夏昶,亦善书。 画临江峻岭平岗,树木葱茏,岗上二人对坐,居高还眺,一童侍立。江面烟霭迷蒙,对岸村落人家,岸边船樯林立,鱼舟扬帆,江中有堤岸小桥,老翁携童步行其间,桥畔坡蛇边,两舟罱泥。江南山青水秀的清旷境界,水乡农村的生活气息,毕露绢素。画法学郭熙,用笔精劲,墨彩明媚,画风秀润,自成一格,此是朱端传世作品中之佳构。左方款“朱端”。钤“克正”、“辛酉徵士”、“钦赐口樵图书”印三方。又“怡亲王宝”、“明义堂览书画印记”鉴藏印二方。 ![]() 寒山图 明 王谔 绢本 设色 纵216厘米 横107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王谔(生卒年未详),字廷直,浙江奉化人。党师里人萧凤。后肆力唐宋名家。弘治初以绘事供事仁智殿,其画树石多著烟霭之态,势如泼墨。考宗称王谔“今之马还也”。武宗朝,天德初坠至锦衣千户,后乞归,家居至八十余乃卒。 此图画突兀雪山,巍巍峨峨。古树盘错,叶多凋零。山道上行旅者趱行。山石多作斧劈皴,间以粗笔横斜扫擦,笔力劲健,笔触清晰,深得宋人画法。树枝瓷意挥毫,笔墨飞动而刚健。树上一片寒鸦,打破了深山的寂静。危崖殿堂,经营亦妙。全画气势宏伟,写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严寒之间而具浓厚热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简洁而意境高深,较之诸家,有继承也有所变化,可视为明代时代风格较典型的一件作品。 |
|
来自: 昵称18203252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