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老师原创:作文教学始于“文有定法”_中考语文阅读作文辅导(2016)

 天侠论坛 2016-01-03

  “文无定法”源于“文有定法”

  ——反对文有定法,便无作文教学

  小时候跟老师学书法,先学柳体,一笔一划照着字帖练习,哪怕一个微小的细节,写得不到位,老师便要我反复练习几百遍。然后是学习间架结构,继而是把握章法布局,待到柳体融汇贯通,笔落则“柳意飞扬”,老师又按此法,依次教我规范学习颜体、赵体、欧体、褚体、王体、米体。在二十多年的“笔笔工、笔笔精”的“定法”学习中,我深入地理解了各种字体的独特之美,综合各家之长,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不再遵循任何一种字体的定法)——定法尽握,游刃有余,方臻“无定法”之境。

  写作亦是如此。

  一.叙事有定法

  (一)概括叙事定法

  首先是要素定法。概括一件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包括人、也包括物)、行为、时态。其次顺序定法。三个要素的排列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的——“人物”必须在“行为”之前;时态或在行为动词之前;或在行为动词之后;3.在行为末尾。这就是定法,离开了这种定法,我们就无法把一件事概括明白。例如:

  1.妈妈 要 去看望姥姥。(人物——时态——行为动词)

  2.邻居家的老奶奶 买 了 四件棉衣。 (人物——行为动词——时态)

  3.窗外的花 落 了。(人物——行为——时态)

  (二)概述叙事定法

  首先是要素定法:概述一件事,必须交代清楚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次是顺序定法。其次是顺序定法:时间必须放在第一位,地点、人物、起因必须放在第二位(这三者之间可以随意安排位置,经过必须放在第三位,结果必须放在第四位。因为概述事件一般不采用倒叙。

  例如:

  1.很久以前,在终南山上,住着一位樵夫,以打柴烧炭为生。为了卖个好价钱,这一天他很早便驾车将柴草拉到集市上,不想遇到了宫里的太监,他们用半尺红绡一丈绫,强卖他的木炭,老人哀求无果,最后被抢劫一空。

  2.很久以前,有一位樵夫,以打柴烧炭为生。他住在终南山上。为了卖个好价钱,这一天他很早便驾车将柴草拉到集市上,不想遇到了宫里的太监,他们用半尺红绡一丈绫,强卖他的木炭,老人哀求无果,最后被抢劫一空。

  3.很久以前的一天,为了卖个好价钱,终南山上的一位老樵夫,赶着自己的炭车,早早的来到了集市上。不想遇到了宫里的太监,他们用半尺红绡一丈绫,强卖他的木炭,老人哀求无果,最后被抢劫一空。

  离开了以上6种要素,三种既定的排列顺序,我们用其他方法,便会将一件事概述得颠三倒四,语感别扭,事实不清。

  (三)散文化叙事定法

  散文叙事,和一般记叙文叙事,在方法上截然不同。散文中叙述某件事,往往先用简洁的语言将整件事高度概括叙述出来,然后抓取事件中的一点或几个小点进行具体描绘,给读者”若水三千,我只捡一瓢饮“的艺术感受。

  例如:

  1.妈妈每天下班第一件事便是到市场去买菜。”能便宜点吗,你看你的菜都蔫了?“”能便宜点儿吗,你看现在所有的东西都降价了?“”能便宜点吗,你看.....“整个买菜过程,至少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她都花在讲价上。

  作者先用一句话高度整件事,然后具体写其中的一个点——讲价。

  2.爸爸整日不闲着,如果哪一刻他觉得没事可做,便会觉得六神无主。每次出门,哪些晨练归来,坐在楼下的老大妈、老爷爷总会望着爸爸远去的背影赞叹不休。”这个小伙子,那才叫一个勤快!“”可不是,谁家的姑娘嫁给他,肯定是前八辈子修来的福!“”就是,你看人家干得那个活,真的是干净利落,什么都有模有样儿!“

  作者先用一句话,写爸爸非常勤劳,然后抓取一个点——出门,具体写邻居们的赞叹。

  (四)详细叙事有定法

  将详细叙事定法概括起来就是:正面一条直行线,不断添加侧面点。所谓正面一条直行线,就是沿着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刻画人物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具体刻画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断添加侧面点,就是进行正面描写的时候,不断添加侧面描写(对周围人、周围物、周围环境、行为条件),侧面描写根据文字需要,详写则多选几个点,如果文字不能过多,则少添加几个点。

  以详细叙述”爸爸帮王大娘提菜上楼”为例。

  第一步,先写出主要人物正面行进的一条线:

  有一天下班,刚到楼下,就看到王奶奶提着一个菜篮子,步履蹒跚,准备上楼。”王大娘,那么多的菜,你怎么拿得动,我帮你吧!“,爸爸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她的跟前,一把抢过重重的菜篮,便向楼上爬去。

  第二步,添加侧面描写:

  有一天下班,天气异常闷热,每走一步,都会觉得呼吸困难,有无数的热汗顺着毛孔伸出来,黏黏的,我几乎想把背上的书包扔掉。刚到楼下,就看到王奶奶提着一个菜篮子,步履蹒跚,准备上楼。篮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足有几十斤重。”王大娘,那么多的菜,你怎么拿得动,我帮你吧!“,爸爸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她的跟前,一把抢过重重的菜篮,便向楼上爬去。王奶奶跟在身后,气喘吁吁,一个劲儿地感谢。

  二.写景有定法

  写景,篇幅有长有段,形式千遍万户,然而基本写法,也不过以下几种:

  1.总体写景。把看到的景物当做一个整体进行描述。描述的内容包括整体听觉、整体视觉、整体嗅觉、整体味觉、整体触觉、整体内心感受(可写其中一个,也可以写几个)

  例如:

  (1)春天的原野,到处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听觉、嗅觉)

  (2)三月的乡村小院,姹紫嫣红。(视觉)

  (3)初秋的黄土高原,黄与绿交织在一起,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天边,就像一条色彩斑斓的大毡子(视觉、内心感受)

  (4)距离黄果树还有四五里,便能听到隆隆的水声,看到浪花溅起的白雾,就连空气都是湿漉漉地透着清凉。(听觉、视觉、嗅觉)

  2.并列写景。就是从自然景物中,选出三四个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对每个事物的描绘可以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内心感受六个角度随意选取,即可选取一个,也可选取多个。

  例如:

  (1)天空万里无云,高远而深邃。远山连绵起伏,幽深而苍翠。河水千回百转,如彩练飞扬。

  (2)院门口,槐花盈盈,随风摇曳,馨香四溢。原野里,芳草萋萋,姹紫嫣红,彩蝶起舞。远山上,布谷声声,千峰竞上,万树叠翠。

  (3)桃花,如胭似脂。梨花,如雪似玉。牡丹,如火似霞。

  3.总分式写景。先整体描绘景物,然后选出三四个具体事物进行描绘。

  例如:

  1.花园一入夏,便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夹竹桃,一边开花,一边蒂结满树的“铃铛果”。牵牛花,舒展的细藤纤蔓,柔情万种,悄悄爬上院墙,偷窥外面的世界。各色的月季,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仿佛在这里角逐盛世花魁。

  2.呼伦湖的秋天,恬静而高傲。湖水轻轻一碧,即便有些许多情的风拂过,也不见一丝波澜,清澈、通透、灵动,将一片深蓝的天空,纯净的铺在湖底。岸边的树木,参差错落,摇曳生姿,无需任何装扮,渐渐退去的绿色搭配着金黄、橙黄和枫红,丽质天成,层林浸染。飘在湖面上的小船,轻摇漫荡,如超脱俗世红尘的隐士,尽享我行由心的惬意与返璞归真的天然。

  4.总分总式。先整体描绘景物,接着具体描绘几个事物,最后在回到整体描绘。

  例如:

  这是一方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每个角落都透着浓重的天然气息。草,无拘无束地生长着。有的地方,一个品种自成领地,夸张而恣肆的连成一大片。有的地方,多个纲目交错伴生,琳琅满目,千姿百态,花色纷繁。树木,更是个性十足。这里一棵傲岸独立,如巨伞擎天,那里一片,藤缠蔓绕,你依我靠,参差披拂,蒙络摇缀,组合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螳螂、蟋蟀、蜻蜓、蝴蝶、蝈蝈、蚂蚁,各种各样的昆虫,带着不同的乐器,齐聚到这里,共同演奏着天籁之音。置身这里,你会忘记所有的红尘纷扰,仿佛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5.彩线串珠式。以一个移动事物为线,按照先后顺序,将多个美好的事物穿成一体,构成一个景物。

  例如:

  一缕斜阳,越过神黛色的山脊,穿过浅草平铺鲜花烂漫的原野,踱过古朴笨拙地村头小桥,挺住在农家小院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的篱笆墙上,将摇曳披拂的牵牛花影,平铺于地,深深浅浅,宛如一幅飘着墨香的中国画。

  6.实虚结合式。先写景物实际的状态、色彩、造型、声音、气味、触觉等等,再生发联想、想象、回忆、憧憬等虚写内容。

  例如:

  湖水中的莲花开了。白色的花瓣,不见一丝杂质,不见一丝装饰,从花瓣的边缘,到花瓣的根部,再到毛茸茸的花蕾,绝无第二种颜色。她白得那样温润,白得那样高雅,白得那样圣洁,白得那样超凡脱俗。叶子,清一色的绿,水,澄澈得让人禁不住弯下腰来,掬之入口。一朵朵白荷,衬着这样清新的叶,这样纯净的水,让人突然觉得,这里的荷花本就不是鲜花,而是一块块通灵的玉,一个个来自九天之外的圣女,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来。

  除了叙事,写景,其他方面也有基本方法,这些方法不是“固定的套子”而是写作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定法”,并驾轻就熟,才能组合排列,综合而成各种复杂的艺术形式,使我们笔下的文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从而进入“文无定法”的写作境界。

  作文教学,如果最初就告诉学生“文无定法”,一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文学是某些先天就具有“文学细胞”的特殊人群的专利,一般人无法掌握。二会产生作文教学虚无主义认识——既然“文无定法”,那么老师的写作教学自然也就是“教无定法”了,谁又会教呢?有了这样的认识,便有了语文老师不教写作或敷衍作文教学的借口。很多老师反对“定法”教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自己都不知道写作有哪些定法,更不知道这些定法(写作规律)与“套子教学”或“套路写作”的区别;二是,他不知道“文无定法”来自“文有定法”,认为《文学概论》和《写作理论》也是一些八股式样的“套子”,不屑于定法教学。

  '文有定法'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从“文有定法”开始教学,才能让学生最终进入“文无定法”的写作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