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法

 香茗室 2017-09-14
    丁有宽,1929年出生,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小学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98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标志这一写作教学法的成熟。实际上,丁有宽早在1951年就开始探索,继而深化为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为主的教学改革实验。该项实验经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51年-1962年,以“文道统一,教书育人”为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著有论文《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第二时期从1963年至今,主要进行“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物化”五个阶段。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教学中,他取消作文课,把作文知识和训练融会到讲读课文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将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内课外打成一片,课内教方法,课外是拓展,着眼于学生的读写训练,使读写训练“有的、有序、有点、有法”。1983年,丁有宽提出了“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设计并付诸实践。第一步(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四要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第二步(二年级):侧重练好九种句群。第三步(三年级):侧重练好七种构段法。第四步(四年级):侧重练好篇章。第一学期要求学生通过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件简单的事表现一个人;第二学期要求学生能抓住特点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表现一个人和用几件简单的事表现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结合进行开头五法、结尾五法、状物五法和写人八法的单项片断训练。第五步(五年级):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地训练。丁有宽依据写好一篇记叙文的要求,总结出七条读写对应规律:(1)从读学题解,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3)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4)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5)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怎样突出中心;(6)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丁有宽根据小学语文10册课本中的记叙文,归纳出小学记叙文的44项基本功(亦称“四十四法”):叙事四法(按事件经过叙事、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移叙事、按事件经过结合时间顺序、地点转移交错叙事)、状物五法(写一个场面、景物、自然环境、动物、写一群建筑)、写人八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综合描写,用一件事、几件事、几个方面表现人物)、开头五法(交代四要素时地人事开头,开门见山开头,提出问题开头,描写引入开头,抒发情感开头)、结尾五法(事情结果结尾,点明主题结尾,展示未来结尾,抒发情感结尾,描写结尾)、构段七法(先概括后具体或者先具体后概括,先总述后分述或者先分述后总述,先点后面或者先面后点,先记后抒或者先抒后记,夹叙夹议,连续式或者递进式,对比写法)、写句群九法(连续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转折结构,并列结构,主从结构,点面结构总分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造句一法(写一句时、地、人、事四要素俱全的话)。

    丁有宽在长期的实验中,总结了“读写结合训练”的8条教学基本规律:面向全体,偏爱差生;寻美作文,练文练人;读写对应,有机结合;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教给规律;劳中求逸,减轻负担。

    丁有宽“读写结合训练法”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师。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1989年7月文心出版社)、《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1990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1992年12月广东教育出版社)、《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4月版)。1986年-1988年他还主编了小学五年制、六年制语文读写结合教材,通过了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评审,1993年推荐全国选用。这是他第二时期实验的最后阶段——物化阶段。

    丁有宽“读写结合训练法”是对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