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茂盛达三江 (2013-05-07 07:52:51)


东太湖大桥建筑在吴淞江上源瓜泾口外。古太湖的“三江堰塞(成湖)说”,指被三条江河淤积阻塞形成太湖。“三江”是《禹贡》中“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所言的三江,概指前太湖地区的三条入江汇海的江河,它们是东江、娄江、吴淞江。如今太湖入海,北有望虞河,南有太浦河,中间就是吴淞江。
 今日吴淞江正源瓜泾口外。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入海的一条重要航道。吴淞江本来很宽,北宋时出口尚宽达10公里,后来由于泥浆淤积与人工围滩造田等而不断束窄,现在吴淞江已宽不到0.5公里,有的地段不到百米。
 上世纪,已探测到太湖湖底的古江河沟谷,且多是自西向东延伸的。东太湖北部湖底河道,西自小梅口方向经西太湖而来,向东接吴淞江太湖口相通。证明吴淞江确实是条历史大江河,或许太湖尚未形成时,吴淞江已经存在了。
 太湖地区的许多湖泊,有可能是那些纵横交错的古河道中水位上升、水面扩展又互相并合而形成的。“古河道水位上升、水面扩展”便是由古河道出口淤塞,泄水不畅而造成的。它们的“泄水不畅”除出口淤塞外还与出口水域的水位随海面上升有关,历史上曾有海水顺那些古河道倒灌的记载。如北宋郏禀《水利书》载“欲东导于海反西流,欲北导于江者反南下”之句。吴淞江太湖口的位置,也随着古河道出口淤塞而不断改变。明清时期,吴淞江上源太湖口逐渐浅狭,遂以瓜泾口为正源。


唐宋以来,苏州吴江沿东太湖一线,建筑塘岸驿道。首先方便路上交通;其次阻挡太湖洪水;第三开辟了大量良田。如今,吴淞江瓜泾口外是东太湖湖域。苏州正在对东太湖的整治工程,两条东西向的新建道路通往湖边。
 东太湖大桥,已经将苏州与吴江在太湖水面上连接起来。

 吴淞江太湖口吴江岸,已经建设成现代化的滨湖城市。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四海, 三江指哪儿? “通四海”和“达三江”的意思是做生意的范围广,地域大,没有特别的指代意思。然而,古“三江”之一却有苏州吴淞江。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引晋朝人郭璞(郭景纯)的看法,说岷江、松江(即今吴淞江)、浙江(即今钱塘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即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淞江(即吴淞江)、娄江(浏河)、东江(已堙塞)为“三江”。这些“三江”之称,是古代时期有关人士的一些见解。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三江”名称的定位都很牵强,主要是受到社会历史时代的限制,并非完全正确。生活在任何江河水系的人民,都可根据历史的渊源和延续,充分认识建设好自己的“三江”,才会真正地形成“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经济繁荣。 
  笔者从苏州越溪徒步走过东太湖大桥,吴江街头绿化工人正在布置鲜花。 吴淞江上游源头的滨湖城市,将与吴淞江下游(苏州河)边的洋建筑媲美。今天的吴淞江源头,已经是东太湖的滨湖花园,东太湖的新城。但愿“财源茂盛达三江”在吴淞江源头成为现实!
谢谢欣赏!

财源茂盛达三江 (2013-05-07 07:52:51)


东太湖大桥建筑在吴淞江上源瓜泾口外。古太湖的“三江堰塞(成湖)说”,指被三条江河淤积阻塞形成太湖。“三江”是《禹贡》中“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所言的三江,概指前太湖地区的三条入江汇海的江河,它们是东江、娄江、吴淞江。如今太湖入海,北有望虞河,南有太浦河,中间就是吴淞江。
 今日吴淞江正源瓜泾口外。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入海的一条重要航道。吴淞江本来很宽,北宋时出口尚宽达10公里,后来由于泥浆淤积与人工围滩造田等而不断束窄,现在吴淞江已宽不到0.5公里,有的地段不到百米。
 上世纪,已探测到太湖湖底的古江河沟谷,且多是自西向东延伸的。东太湖北部湖底河道,西自小梅口方向经西太湖而来,向东接吴淞江太湖口相通。证明吴淞江确实是条历史大江河,或许太湖尚未形成时,吴淞江已经存在了。
 太湖地区的许多湖泊,有可能是那些纵横交错的古河道中水位上升、水面扩展又互相并合而形成的。“古河道水位上升、水面扩展”便是由古河道出口淤塞,泄水不畅而造成的。它们的“泄水不畅”除出口淤塞外还与出口水域的水位随海面上升有关,历史上曾有海水顺那些古河道倒灌的记载。如北宋郏禀《水利书》载“欲东导于海反西流,欲北导于江者反南下”之句。吴淞江太湖口的位置,也随着古河道出口淤塞而不断改变。明清时期,吴淞江上源太湖口逐渐浅狭,遂以瓜泾口为正源。


唐宋以来,苏州吴江沿东太湖一线,建筑塘岸驿道。首先方便路上交通;其次阻挡太湖洪水;第三开辟了大量良田。如今,吴淞江瓜泾口外是东太湖湖域。苏州正在对东太湖的整治工程,两条东西向的新建道路通往湖边。
 东太湖大桥,已经将苏州与吴江在太湖水面上连接起来。

 吴淞江太湖口吴江岸,已经建设成现代化的滨湖城市。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四海, 三江指哪儿? “通四海”和“达三江”的意思是做生意的范围广,地域大,没有特别的指代意思。然而,古“三江”之一却有苏州吴淞江。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引晋朝人郭璞(郭景纯)的看法,说岷江、松江(即今吴淞江)、浙江(即今钱塘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即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淞江(即吴淞江)、娄江(浏河)、东江(已堙塞)为“三江”。这些“三江”之称,是古代时期有关人士的一些见解。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三江”名称的定位都很牵强,主要是受到社会历史时代的限制,并非完全正确。生活在任何江河水系的人民,都可根据历史的渊源和延续,充分认识建设好自己的“三江”,才会真正地形成“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经济繁荣。 
  笔者从苏州越溪徒步走过东太湖大桥,吴江街头绿化工人正在布置鲜花。 吴淞江上游源头的滨湖城市,将与吴淞江下游(苏州河)边的洋建筑媲美。今天的吴淞江源头,已经是东太湖的滨湖花园,东太湖的新城。但愿“财源茂盛达三江”在吴淞江源头成为现实!
谢谢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