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理性、独立、适度,秦透社,与你一起看陕西!
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沉淀,文化里有一种沧桑。不光城市的名字不断变迁,连保留下来的地名也蕴含着历史特点和时代信息。这些古色古香的地名,作为城市地理的时尚标签,夹在了西安厚厚的文化大书里,成为古老的主角。与历史典故有关的地名数不胜数,探寻这些地名,仿佛就是触摸西安的历史文脉。作为一名正宗老陕你对它了解多少?
西安,古称长安,但是它也曾经有过其他名字,如京兆城、大兴城、奉元城、西都、西京等,西安不同的名字先后出现于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在这里建都的朝代,西安的建都历史长达1100余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也因此拥有了不同阶段的名称。
下马陵 下马陵位于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相传,汉朝时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安葬在长安城南曲江附近。一日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 粉巷 粉巷,这里的“粉”可不是“脂粉”的粉,这条被赋予浪漫色彩的道巷,与脂粉、青楼并无关联,是因明清时期遍布磨面的作坊和粮店而得名。据清康熙年间的《咸宁县志》记载,当时的粉巷是西安府城里的猪市所在,由此可知,粉巷是实实在在与“饮食”相关的。
后宰门 后宰门,“厚载”应是从厚德载物而来,《西游记》《徐霞客游记》中也都有“后宰门”的记载。西安的后宰门是由“厚载门”同音演变而来。也有一说,古时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他们常从都城北门通过,所以城北门就被称为“后宰门”。
湘子庙街 湘子庙街,据《类编长安志》称,现南门内街西有座杜相公庙,明代在街东段建为湘子庙,街随庙名,称大湘子庙街,偏西南街称小湘子庙街。1981年将大、小湘子庙街合并为湘子庙街。
索罗巷 索罗巷,相传,唐天宝年间,此地有娑罗园,种有异香的娑罗树,明代时此地称为娑罗巷。《酉阳杂俎》慈恩寺写:“殿庭大娑罗树,大历中安西进其木椿。”“娑罗”与“索罗”谐音,清末改叫“索罗巷”。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并注明来源,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