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考点精讲-桑基鱼塘

 许愿真 2016-01-04

 真题训练: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珠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清朝,丝鱼业达到鼎盛。顺德一带,咸同后,田多变基塘,获利较丰。史称“广纱甲天下”,特别是“粤缎之质密而匀,真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蚕丝质量好坏与桑叶质量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下图为桑基鱼塘分布及模式。

  

  (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不利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咸同后,田多变基塘”的原因。(6分)

  深度解析:

  第(1)问:

  根据材料分析,该地以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雨季易涝,而旱季土壤盐碱度高,秋季多咸潮影响。

  第(2)问:

  咸同后,人口增加,基塘农业成本低,产出高,利润大,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增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该地农业模式的转变。

  本题答案:

  第(1)问:

  地势低洼(或: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2分)雨季易涝(2分),而旱季土壤盐碱度高。(或:秋季多咸潮)(2分)

  第(2)问:

  人口增加(2分),基塘农业成本低,产出高(或:利润大),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2分),市场需求量增加。(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