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ve Smart | 我在伦敦上了一节关于死亡的课,人生难题是否能就此解决?

 真友书屋 2016-01-04
赛赛说

怎样找到一个你爱的工作;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选定生活伴侣,又怎样让爱情历久弥新;要哲学做什么?怎样保持冷静……如何面对死亡,这些你我一生中都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被划归为30个课程,在伦敦的一个地下室,每天晚上你都有可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讨论、思考这些人生大问题。真的这样就能找到答案么?我好奇地参加了“The School of Life”的一节与死亡有关的课。

我看过两本哲学家Alain de Botton(阿兰·德波顿)的书《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普罗斯特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和《The Art of Travel》(此书有中文版),就对他起了兴趣,发现他居然和友人在伦敦开了一间关于人生的学校。于是,我在雨夜只身前往,做采访、上课,跟你聊聊这个游客肯定会错过的地方。


The School of Life虽然门脸看起来不起眼,但选址却很考究:坐落在文化学术的交叉口: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伦敦大学都近在咫尺。如果你熟知当地语言,首尔和特拉维夫都有分校,洛杉矶和苏黎世也都要开了。

像很多英国青年一样,大学学英文学的瓦斯同学(Vas Christodoulou)毕业后也去Gap Year(间隔年)了。在武汉教英语后,他回到英国先后在The Old Vic和The Institute of Art and Ideas工作,这两个都是英国文艺、思想重镇。现在,瓦斯是“人生学院”的教学主任(Head of Programme),在我的课开始之前,我和他先在教室中聊了聊。



SS=孙赛赛 VC=Vas Christodoulou

SS:你是如何来到这所学校的?

VC:之前,我研究音乐哲学5年多了,来到这所学校工作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因为The School of Life就是关于想法和文化,哲学、社科及其他人文科学的,我们在实践想法:运用哲学去更好地理解工作、人生。在研究哲学思想时,我之前是研究一些宏大的想法,比如如何改变世界,这所学校给了我一个实践这些想法的地方,让想法真的对人有意义。


The School of Life也是大IP啊,周边产品都做得特别有趣,比如Tote包和行李牌都写着:Emotional Baggage(情感包袱)。(theschooloflife.com官网有售)

SS: 你是怎么听说这家学校的?

VC: 这家学校其实很有名,如果你曾留意过世界上的创意领域(我是刚听说,是骂我么!-SS注),或者伦敦的文化生活,就很有可能听过这所学校。因为我之前是研究创意和想法的,所以我很了解这家学校。他们在伦敦做的事儿和我之前5年做的的事儿都是一样的。


这简直是“极其适合买来装点你书柜又绝对不会看的”书的天堂,The School of Life的这些盒装书的主题和装帧都美得让人动容:这个系列全是大师的人生课堂,每本一人,从拜伦、尼采到弗洛伊德。

SS: 在伦敦,有没有相似的学校?

VC: 没有,在伦敦没有。但是我们有国际分支,在巴黎、阿姆斯特丹、贝尔格莱德、首尔、特拉维夫、伊斯坦布尔。我们最火的项目是在30个关键的领域,讨论最要紧的生活话题。这些课我们在全球都在教授,我们也会根据当地文化来进行调整,但是即使你走进首尔,你学到的和在伦敦的是一样的。


自然也有卖所有Alain同学的书。

SS: 这30个话题是什么?

VC: 分为几类,包括爱情、工作、自我发展、文化。在工作领域,我们有话题关于如何找到你喜欢的工作、如何成为一个好领导,如何认识金钱,话题会兼顾一方面如何找到你喜欢的工作,另一方面教你如何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在情感方面,我们有如何处理家庭、友情的课程,同时有大量话题讨论如何对待爱情,在你爱情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在一段感情中更好地沟通、如何告别一段旧爱,找到真爱,全是世界上每个人每天担心、想要了解的东西。

在自我发展领域,我们教人们管理自己的长处、管理和分类一些对成长和快乐紧要的事情。在文化领域,我们有哲学、文学、艺术等等……


这一间小房就是单挑Therapy的地方,咨询主题有5个,有职业咨询也有怎样选书(Life’s too short for bad books……it can be hard toknow where to start.),100磅一次。

SS:我看一层(教室在地下)还有个小的咨询室,你们还做别的对么?

VC:对,你可以来做一对一的咨询(Therapy),我们还会不定期的举办活动,邀请特殊嘉宾来演讲,比如不久前《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Arianna就来过。我们还会为无神论者举办“周末礼拜”(Sunday Sermon),这是一个情感布道活动。我们会有主讲者给予人生建议,这活动上还会有流行乐、饼干、茶,就像你在普通教堂体验到的差不多:大家在一起唱流行乐、在一起聊天,为情感疗伤……


这就是无神论者的周末礼拜,摄影:Immo Klink,来自《纽约时报》

SS: 天啊,我好想赞参加!这个怎么收费的?

VC:20磅。我们会有200人参加,并在伦敦市中心找合适的场地。这些活动都十分具有互动性:我们可以在那里做运动、做游戏,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去更深入地思考自己,你想要什么,如何快乐、如何保持强大,所有这些事物都在训练情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帮助人们训练、管理自己的情感。


太扯了吧,但我好想要:哲人蜂蜜。3瓶原产自伟大哲人诞生地的蜂蜜:雅典的柏拉图、塞浦路斯的芝诺以及萨默斯岛的伊壁鸠鲁。这些才是真正的“Food for Thought”(思想之食)。

SS:平常的课程一般都多长?

VC:在学校举行的晚间课程一般都是2.5小时。特殊邀请了演讲嘉宾的活动是2小时,更重要一些的嘉宾,大概时长半小时左右。在上午我们还会为公司或小群体定制课程,供他们学习专业技能,一般是3个半到4小时左右。

妈妈呀,有了哲人蜂蜜,怎能错过“乌托邦蜡烛”?!“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在设计乌托邦,那些完美又不真实的世界却能照亮真实之需……”来,点亮这些带有理想国味道的蜡烛吧,分别来自柯布西耶(《明日之城》)、梭罗(《瓦尔登湖》)和柏拉图(《理想国》)。

SS:Alain de Botton为什么建立这所学校?

VC:我相信他的书曾给过一些答案。我们不信仰宗教,我们想去探索如何生活地更智慧、更美好。我认为这所学校的核心在于,去教导人们智慧地生活。教育不仅仅是关乎知识、智慧,参与一次项目或者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课程如何教导你在生活中更智慧、能与生活斗智斗勇。我们希望能教会人们如何生活。因为我们坚信,很多生活中的人都在问自己我到底是谁,在做什么。你的想法会对实际生活产生影响。


Alain同学不容易啊,秃顶保持几十年啊……摄影:Wayne Taylor

SS:一直都是这30个话题吗?中间有变化过吗。

VC: 在一直变化的。我们是随着一个话题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开始我们并没有30个话题,随着人们生活中的需求增多,我们也开始一个个的加入。直到现在我们基本覆盖了生活中情感的方方面面。


SS: 一节课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VC:课程会从一个小酒会开始,食物和饮品都准备好了,每个人都互相见面熟悉一下,然后就今晚主题小聊下。我们会给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开始打破尴尬,确定本晚的基调,让人们开始思考。然后我们开始讲课。这些课程都是非常互动的,因为我们本身希望能引发每个人更多地思考自己,当话题涉及到生活的时候,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想到个人经历,做一些分享。可惜的是,今晚你的课不是核心课程,但是今晚的教师Mark很棒,他从2009、2010年就开始帮我们建立了很多课程。


我当天的同学们还以两位颜值超高的,不好意思拍。哈哈……一起相约暑假班好么?

SS: 他的工作背景是怎么样的?

VC: 他之前是一个翻译,后来做了记者。他写了很多新闻方面的书,他现在是一位情感治疗师,我觉得他应该也在同时做记者。


课上分享了一些不同的关于死亡的思想,这是古罗马哲人塞内卡的,课间不断穿插小组讨论,英国同学们都从小被培养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能说,然后几个小组一起说,大英音我几乎很难听懂,然后同学们说完了就问你怎么看……我就只能胡说。

SS: 你上过多少课?

VC: 很多,虽然我还没有全部上完所有核心课程,因为我才来这里11个月,但是我参与的课程数量已经很惊人了。


这个是那组著名的照片,一些人在临死前几小时的最后留影和刚去世之后。

SS:你个人最喜欢哪个?

VC:很难选啊。面对死亡主题(How to Face Death)的课程非常有深度、非常感人。

课前还留了作业,让每人带一个能感到生命短暂的小物件,带什么的都有,祖父的老照片,落叶……

SS: 每个人参与这个课程的都要有面临死亡的经验吗?

VC: 不一定。一些人可能只是很悲伤,或者怀念某个人。这课非常感人,但有时又非常感性、紧张。

SS:你从课程中得到的最有用的忠告是什么?

VC: 比如“找到你喜欢的工作”这个课程是最受欢迎的课程,因为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职业规划师会给你做各种测试,找到你的性格、扮演的角色,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胡扯。真正能让你找到你喜欢的工作的方式是写下一个列表,这表上是一切你觉得有兴趣、或者吸引你的事情,一周后划掉一些事,一周后再划掉一些。然后选出几个选择,你试着去做这些让你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开始从志愿者、或者一些基本的工作做起,参与到这种能做你感兴趣的工作中去。然后你会慢慢对这份工作有基本的认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直到你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


墙上贴着幽默的“忠告”:良好精神状态12步:1.高网速、2.马杀鸡、3.电视、4.买只豚鼠……9.润肤乳、12.睡觉。

我们还教授一门课:“20岁时的生存技巧”。这是为职场新鲜人准备的。他们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想法,但是遇到现实就又非常失望。这门课希望能帮助他们在20岁左右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比如如果你以很低的底薪在一家公司努力工作,就要确认自己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然就不值得为之工作;如果你打算跟大学的伴侣分手,你会心痛,一些人可能会尝试藕断丝连地继续做朋友,但是其实这并不值得,所以我们建议他们来一次干净利落的分手……我们从很多人的经验出发,去给予建议,让他们在20岁出头的时候就知道一些事儿,而不至于在之后说“真希望当初有人告诉我这些”。


继续周边:大爱这些五颜六色的黄线缝边的笔记本,每本照样都被套了个大名分:包豪斯笔记本、佛教徒笔记本……

平衡工作这门课是关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的,有时人工作大于生活,有些生活高于工作,这门课就是引导大家如何让这两者达到一个平衡,让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从这两者的关系中获益而不是受到牵制。

SS: 学生都是什么样的人?

VC: 他们各种各样,男女都有,20-50岁都有。有银行家,学生,也有广告创意人……

SS:你会帮助学生们建立更长期的关系吗?

VC:我们暑假会用最强的阵容做一个特训班,大概20人左右,课程持续一周多。这些学员往往后来会变成朋友。我们有早餐会、鸡尾酒会、聚会等用来加深学员的关系。可能有些人只对一个话题感兴趣,那他就来一次。有的可能对很多课程、嘉宾都感兴趣,他每周都来,他就会见到很多人,获得一个非常广泛的交际圈。

SS:一般提前多久预定课程?

VC:一般可以提前三个月预定,但是大部分课程都是在开始一周前卖光的。但是如果是明星教师,他们一个月前就会卖光。


快来看1月课表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月24日的周末礼拜特别场,因为请到了著名牛津学者Theodore Zeldin来讲生活中那些隐蔽的快乐……

SS: 这所学校从商业层面来评判的话成功吗?

VC: 是的,我们不是做慈善,而是商业行为。现在的消费社会,我们为很多不需要的垃圾买单,我们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希望能给不是用一次就不用的装点外表的东西,而是一些内在的,在你关键时刻能够帮助你的东西。

SS:你有没有一些关于学生上过你的课后人生改变的故事?

VC:我们6个月前做了一个调研,邀请了一些参加了一节课、两节课、或者十节课的人来。有一位女人告诉我她并没有搬回加拿大,原因就是那儿没有The School of Life。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的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哲人玩偶么?!够了好么。这是英国心理研究家Donald的一个概念:转变之物。

课上完了,我走入淅淅沥沥下小雨的伦敦夜色中。课上讲了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佛家等各派对死亡和人生的理解。但比所学更重要的是,在这两个多小时内,我重新回看自己的人生,思考死亡这个看似遥远的概念。我想到塞内卡所写:我们的一生并不短暂,而是我们使它短暂……如果你知道如何物尽其用,此生长远。想到课上留的作业:踩着脚下的落叶,我慢慢试图感知死亡。Momento Mori, Momento Mori(拉丁文:记住你将会死亡)……

The School of Life还有一本书叫做The Book of Life,可以看做是'教材参考书'吧,内容深刻有趣,摘录给大家看看。(有兴趣的可以访问:http://www./,真的像一本哲学书一样,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 关于接受改变

The shift from being a child of eight to a youth of eighteen is utterly momentous. The change from being younger than most people to older than most can be profoundly unsettling. The person you got swept away by in a magical romance might turn into an annoying, cold-hearted spouse……The body that raced across the tennis court to return a treacherous backhand volley is (five minutes later – or so it feels) cautiously going down stairs or beset by strange pains. Personal change is along our own path to mortality.


It may be because we are so exposed to change in ourselves that – ultimately – we seek to make or protect things that will outlast ourselves. We have to learn to cope with change but often find ourselves deeply interested in things that resist change, that survive. The discussion of change leads to an intimate, and perhaps deeply important, question – what does one hope will not change?


从8岁孩童到18岁青年的转变绝对巨大。从比大多数人年轻到年长也会特别让人不安。那个让你在一次魔力似得浪漫中为之倾倒的人可能会变成一个烦人、狠心的妻子(丈夫)……那个疾驰过半个球场去回击反手球的身体(感觉像在5分钟后)会小心下楼或备受各种奇怪疼痛。个人的改变是我们一生的不变。


也许是因为我们不断经历自己的改变,一直——最终——我们追寻去创造或保护那些能比我们更长久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应对改变但会经常发现我们对那些不会改变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关于改变的讨论导向了一个个人,且可能更重要的问题:一个人希望什么不改变?


  • Sex的要义?

At the core of sexiness is an idea; the idea of being allowed into someone’s life, when the memory of having been excluded from it is at its most vivid. Sexiness stems from the contrast between prohibition and acceptance. It is a species of relief and thanks at being given permission to touch and go anywhere.


性的核心是一个想法:当好久没有的记忆特别强烈的时候,又被允许进入某人的生活的想法。性来自禁止与接受的反差间。它是一种宽慰,也是一种对获准触摸、进入任何地方的感谢和宽慰。


  • 关于自信

However unfair the distribution of appearance is today, time will – eventually – bring justice. No one ends up happy with how they look, it’s just a question of waiting. For some disenchantment may start at 10. For others it may take another 40 years. But it will happen for sure.


无论今日每个人外貌的呈现有多不公,时间终会带来公正。没有人满意自己的外貌的,这只是一个等待的问题罢了。有些人的不满大概10岁就开始了,有些可能要再花上40年,但是终归会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