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开过三年的门诊,当时病人最多的就是孩子.孩子又大多因为感冒发烧来看病,给孩子看病很容易看出很多'老病号',因为他总找你看,过一段时间又犯.一年十二个月,你会有六个多月看到他,不是月头来,就是月尾来,他不来,我会怀疑他搬家了.当时三年的门诊经历让我收获满满,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来的.
在所有的感冒症状里,发烧肯定可以排在家长担心症状的前列.怕烧高了,把孩子脑子烧坏了.烧久了,把孩子身体里的水分烧干了.我开门诊时,处理最多的症状就是孩子发烧.很多家长只要体温一高,就让孩子就医.就医吃药还不行,必须打吊针才放心,因为万一回到家里又发烧怎么办.我当时的生意很好,现在想来就是因为很多家长对于发烧没有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判断发烧的类型了.
你看到以上我写的,你肯定明白我要讲什么了!今天我要讲得主题就是孩子发烧怎么办?在健康的问题上想自主,你必须具备一些健康常识.普及健康知识,让知识变为常识,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在中国我们是怎么来规定儿童的.新生儿(0-28天),婴儿(1岁以内),幼儿(1-3岁),儿童(3-14岁),也就是说14岁以下生病看儿科.
什么是体温?体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温血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靠热产生动力,作为人体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热来维持生命。人类热的来源主要是靠摄取食物后,经过氧化燃烧而后产生。
可是假若热量不断产生,身体体温一再提高,就无法适应生存,最后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烧掉,所以身体产生热量外,还得把多余的热量想办法散出去。这样一面产生,一面散失,使身体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这个狭小的范围是最有利于人体活动、新陈代谢,及各种生存条件最适当的温度。这就是体温调节的平衡。
我们已知道丘脑中体有一个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主司其事,当人需要较多的热量时,就要多摄取食物,譬如在冬天饭量增加,夏天吃的较少,就是这个道理。
食物中以指脂肪产生热量较高,每摄取1克可产生热量9千卡,而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糖类)每1克只产生4大卡,其中蛋白质一部分产生热量,一部分作为组织生长与修补之用,所以吃油多的东西容易使体温增高。肌肉的活动也可产生大量的热,当我们感到冷的时候,就不由得跳跃或做各种运动以增加热量.
人要发烧时,身体就颤抖,这也是增加肌肉的活动使热量增加,经过这场寒颤之后,发烧就跟着来了。热量放散的减少,也可使温度增加。身体体表血管收缩,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为绝缘层,体温就不再散失而温度自然提高了。
我们身体温度的消散,大部份是靠对流、幅射与蒸发三种方法。皮肤的面积大,所以体温的散失,多半靠皮肤来调节,大量出汗可使水分蒸发而增加散热功能。由呼吸道呼出也很重要,流涎、大小便排泄也可放散一部分热度。
除了身体的调节机能外,环境的影响对身体温度的变化更是关系重大,人体周围的气温太冷,体温的放散就快;如果周围气温太高,体温就不易消散,就会使温度增高;假若气温太高,就会造成'中暑'。空气温度高低与空气流通与否,也可影响体温的散失程度,当然穿衣服与被褥的多少、厚薄、质料对体温也会发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我的总结:发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烧只是身体在生病的情况下为提升免疫力所做的一种选择.这是一个常识,人人都知道.但为什么真正在面对发烧时,很多人的选择与自己的常识相违背?急着退烧,急着好.身体的损伤是一个过程,修复也是一个过程.损伤往往在不知不觉间,衣服穿少了,吃错了东西,吹了过冷的空调.这些因素的累积,让身体的免疫力不能抵御疾病的侵袭.发烧也是身体走向恢复的过程,支持身体的发烧行为才是正确的方式.多饮用水,补充维生素,促进排便,帮助身休散热等等.疾病永不会消失,只会一次次重来,用正确的观念面对疾病才是健康之道.如果你担心自己不懂,就学习一下.智能手机也很复杂,但你玩得很熟,只是因为需要与反复尝试.照顾自己与家人的健康是提升生命质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什么不学习一下呢?它不会很复杂,只是需要你耐心一点,愿意尝试一下.
营养食品的使用:
当孩子生病时,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带他去医院?因为我们想帮助他,我们觉得不能就这么看着孩子受罪.但仔细想一想,一年算下来,受罪的次数减少没有,是不是反而增多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减少麻烦,却制造出更多的麻烦来.孩子发烧,绝大部分原因是普通感冒,是身体免疫力在进行一次锻炼的好机会.我们想帮助孩子,就要帮助孩子的免疫力完成这次锻炼,漂漂亮亮的打一次胜仗,而不要想着去压制它,去干扰它.
发烧只是症状,当病因消失时,它也会完成使命而消失.而身体的免疫力需要什么?需要营养,需要营养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皇帝不差饿兵',这些民间俗语都说明了营养对免疫系统的重要性.那免疫系统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呢?来看看我常用的营养食品吧!
1 提升免疫能力(水肿,充血都会消除) 牛初乳 4粒/次 4次/日
2 清理血液毒素 S茶 1包/次 2~3包/日(用温开水冲服)
3 清理肠道 乳酸菌 1支/次 3次/日(饭后) 低聚果糖 10克/次 2~3次/日
4 改善酸性体质 螺旋藻 3粒/次 3次/日(饭前,磨成粉冲服)
5 修复粘膜 基础营养(蛋白质,钙,维生素)

身体是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生病是一个状态,健康也是一个状态,往往在一个状态向一个状态过渡中,完成了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发烧到最终退烧,身体内部自有一套机制.自然退烧的孩子发烧过后会长高,食欲会变得更好,关键是下次生病的时间越来越后,直到很少生病.我儿子是早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到十岁了,从来没有打过吊针,你相信吗?不相信,你就照做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