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怎么办?(妈妈必知的常识)

 yqzy 2016-01-04




孩子发烧怎么办?


我曾经开过三年的门诊,当时病人最多的就是孩子.孩子又大多因为感冒发烧来看病,给孩子看病很容易看出很多'老病号',因为他总找你看,过一段时间又犯.一年十二个月,你会有六个多月看到他,不是月头来,就是月尾来,他不来,我会怀疑他搬家了.当时三年的门诊经历让我收获满满,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来的.


在所有的感冒症状里,发烧肯定可以排在家长担心症状的前列.怕烧高了,把孩子脑子烧坏了.烧久了,把孩子身体里的水分烧干了.我开门诊时,处理最多的症状就是孩子发烧.很多家长只要体温一高,就让孩子就医.就医吃药还不行,必须打吊针才放心,因为万一回到家里又发烧怎么办.我当时的生意很好,现在想来就是因为很多家长对于发烧没有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判断发烧的类型了.


你看到以上我写的,你肯定明白我要讲什么了!今天我要讲得主题就是孩子发烧怎么办?在健康的问题上想自主,你必须具备一些健康常识.普及健康知识,让知识变为常识,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在中国我们是怎么来规定儿童的.新生儿(0-28天),婴儿(1岁以内),幼儿(1-3岁),儿童(3-14岁),也就是说14岁以下生病看儿科.


什么是儿童发烧?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


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


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们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什么是体温?体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温血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靠热产生动力,作为人体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热来维持生命。人类热的来源主要是靠摄取食物后,经过氧化燃烧而后产生。


可是假若热量不断产生,身体体温一再提高,就无法适应生存,最后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烧掉,所以身体产生热量外,还得把多余的热量想办法散出去。这样一面产生,一面散失,使身体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这个狭小的范围是最有利于人体活动、新陈代谢,及各种生存条件最适当的温度。这就是体温调节的平衡。


我们已知道丘脑中体有一个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主司其事,当人需要较多的热量时,就要多摄取食物,譬如在冬天饭量增加,夏天吃的较少,就是这个道理。


食物中以指脂肪产生热量较高,每摄取1克可产生热量9千卡,而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糖类)每1克只产生4大卡,其中蛋白质一部分产生热量,一部分作为组织生长与修补之用,所以吃油多的东西容易使体温增高。肌肉的活动也可产生大量的热,当我们感到冷的时候,就不由得跳跃或做各种运动以增加热量.


人要发烧时,身体就颤抖,这也是增加肌肉的活动使热量增加,经过这场寒颤之后,发烧就跟着来了。热量放散的减少,也可使温度增加。身体体表血管收缩,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为绝缘层,体温就不再散失而温度自然提高了。


我们身体温度的消散,大部份是靠对流、幅射与蒸发三种方法。皮肤的面积大,所以体温的散失,多半靠皮肤来调节,大量出汗可使水分蒸发而增加散热功能。由呼吸道呼出也很重要,流涎、大小便排泄也可放散一部分热度。


除了身体的调节机能外,环境的影响对身体温度的变化更是关系重大,人体周围的气温太冷,体温的放散就快;如果周围气温太高,体温就不易消散,就会使温度增高;假若气温太高,就会造成'中暑'。空气温度高低与空气流通与否,也可影响体温的散失程度,当然穿衣服与被褥的多少、厚薄、质料对体温也会发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儿童体温判断标准?

发热程度分级(腋表)

(1)低热37.3~38.0℃;

(2)中等热38.1~39.0℃;

(3)高热39.1~40.0℃;

(4)超高热40℃以上。



孩子为什么会发烧?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发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引起发烧;各种急性传染病像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菌痢、伤寒均可伴有发烧。


最常见的是还是感冒


非感染性发烧:结缔组织病如儿童类风湿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均可有发烧;此外,小儿脱水热、药物热、暑热症、肿瘤、白血病以及颅脑外伤后的中枢性发烧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烧。




怎么判断发烧需不需要去医院?

做过很多年的医生,对于儿童病情的判断其实也不是那么复杂.我总结一下发烧时应该观察的小儿症状如下:

(一)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发烧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二)观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三)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有颅脑病变的可能,应去医院。

(四)查看皮肤有无出疹,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五)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六)观察孩子的大小便与胃口.发烧时,大小便通畅很重要.小便次数正常,观察颜色,太黄说明水分水不够,少量多次补充.大便如果一天以上不排,说明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发烧难退.胃口是身体的很重要一个指标,发烧时变差是正常的,可以吃流质饮食.如果三项指标均很差的情况下,需要就医.


照顾孩子,要胆大心细,有原则,有方法.一味的害怕或是蛮干都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说孩子最常见的病因普通感冒占绝大多数,所以先观察是很重要的.医院病人多,细菌病毒相对密集,生病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有些孩子去医院总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院内二次感染.



我的总结:发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烧只是身体在生病的情况下为提升免疫力所做的一种选择.这是一个常识,人人都知道.但为什么真正在面对发烧时,很多人的选择与自己的常识相违背?急着退烧,急着好.身体的损伤是一个过程,修复也是一个过程.损伤往往在不知不觉间,衣服穿少了,吃错了东西,吹了过冷的空调.这些因素的累积,让身体的免疫力不能抵御疾病的侵袭.发烧也是身体走向恢复的过程,支持身体的发烧行为才是正确的方式.多饮用水,补充维生素,促进排便,帮助身休散热等等.疾病永不会消失,只会一次次重来,用正确的观念面对疾病才是健康之道.如果你担心自己不懂,就学习一下.智能手机也很复杂,但你玩得很熟,只是因为需要与反复尝试.照顾自己与家人的健康是提升生命质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什么不学习一下呢?它不会很复杂,只是需要你耐心一点,愿意尝试一下.



发烧时如何照顾孩子?


发烧时,照顾孩子的方法很多,有些方法甚至是祖传秘方.但有效是最重要的标准!有经验的成分在里面,更要有科学的指导.下面我们就理一下,在发烧的过程中,照顾孩子要注意那些方面.


(1)环境温度:需尽量使居室环境保持凉爽。打开窗户通风很重要。如果天气炎热,可以使用空调降温。 在使用空调期间要注意通风,可以不关窗,只拉上窗帘.空调的风不能直接对准孩子,空调的温度调节不要低于27度,最好控制在28度左右,特别还要强调一点,不能给孩子吹风扇,这样孩子散热太快,另外对流比较快,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不稳定的,可以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本来没有感冒的,可能造成感冒,本来感冒很轻的,可以加重感冒。



(2)穿着:宝宝发烧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3)饮食: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4)物理降温:

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5)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是含“扑热息痛”的解热镇痛的药物。它安全有效,有滴剂、溶液、片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当孩子体温达38.5℃以上时,需要按医嘱或说明正确地服用。



营养食品的使用:


当孩子生病时,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带他去医院?因为我们想帮助他,我们觉得不能就这么看着孩子受罪.但仔细想一想,一年算下来,受罪的次数减少没有,是不是反而增多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减少麻烦,却制造出更多的麻烦来.孩子发烧,绝大部分原因是普通感冒,是身体免疫力在进行一次锻炼的好机会.我们想帮助孩子,就要帮助孩子的免疫力完成这次锻炼,漂漂亮亮的打一次胜仗,而不要想着去压制它,去干扰它.


发烧只是症状,当病因消失时,它也会完成使命而消失.而身体的免疫力需要什么?需要营养,需要营养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皇帝不差饿兵',这些民间俗语都说明了营养对免疫系统的重要性.那免疫系统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呢?来看看我常用的营养食品吧!


1 提升免疫能力(水肿,充血都会消除)

 牛初乳 4粒/次 4次/日


2 清理血液毒素

S茶 1包/次 2~3包/日(用温开水冲服)


3 清理肠道

乳酸菌  1支/次 3次/日(饭后)

低聚果糖 10克/次 2~3次/日


4 改善酸性体质

螺旋藻 3粒/次 3次/日(饭前,磨成粉冲服)


5 修复粘膜

基础营养(蛋白质,钙,维生素)



身体是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生病是一个状态,健康也是一个状态,往往在一个状态向一个状态过渡中,完成了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发烧到最终退烧,身体内部自有一套机制.自然退烧的孩子发烧过后会长高,食欲会变得更好,关键是下次生病的时间越来越后,直到很少生病.我儿子是早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到十岁了,从来没有打过吊针,你相信吗?不相信,你就照做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