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龄化社会来临,谁来赡养老人?

 老老树皮 2016-01-04
据《新快报》报道,根据《2014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2014年,广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了户籍人口的16.75%,广州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今后老年人总量还将有更大幅度增长。

提起老龄化社会,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还只是一个趋势。但数据无情地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个事实,广州不仅是老龄化社会,而且已经是中度老龄化社会。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一声:广州,你做好准备了吗?

在所有关于老龄化社会的讨论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养老问题。然而目前情形并不乐观。中国最传统和最行之有效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目前这一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是家庭养老,对于很多独生子女夫妻来讲,是无法承受的。另外,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频繁的社会流动,也使得子女与父母同居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子女由于职业等原因远走他乡,难以同父母在一起居住,照顾父母,已经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此外,还有观念的变化,很多人赡养老人的意识,以及对具体赡养方式的理解,都不同于传统观念。以上种种,都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此次发布的一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广州“纯老家庭”的数量正持续攀升,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弱化。

可以看出,现在处于这样一个关头: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已经形成,但传统养老模式却逐渐衰微。谁来赡养老人,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那么就是公共管理部门不容回避的。

同很多事业一样,养老事业也离不开政府资金的直接投入,老龄人口在增加,这部分的投入也应当相应增加。养老资金的使用,既可以用来由政府直接出资建设公益性的养老机构,也可以用以补贴私人养老机构,将其中部分床位变成公益性的。同时,还可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将一些养老项目交由社工机构去完成。总之,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应当是保障性质的,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是很高,但应当保证不让哪怕一个老人老无所依。

另外,公共管理部门还应当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比如说资金扶持、减税等措施,鼓励社会养老、商业养老。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更是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公共管理部门不能将其视为“家事”而漠视,而是要想方设法积极介入,促进家庭养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元的养老体系,老年人才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事实上,对于一个老龄化社会来说,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只是第一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同样重要,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文发表于2015年12月31日《新快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