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指出:授权国务院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开发行,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关于股票公开发行核准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注册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作出规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该决定的实施期限为两年,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和股票扯上关系的国家机关如证券会、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等等最近可真没闲着,晚上和周末都加班加点的干活。注册制这次为何让国家机关一改作风,我们不妨来探探究竟。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30多年的高速增长几乎完全消耗了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红利,出现了递减效应,光靠现有政策增量很难再进一步刺激经济。与此同时,产能严重过剩,债务高企却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 中国财政部网站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30日,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总额达到77.7万亿元人民币。而8月整体债务数字为71.8万亿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在仅仅一个月中,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增加了惊人的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这是中国国有企业最大幅度的月度债务增加量,但考虑到中国国有企业债务总量,即使是最大月度涨幅也仅仅占到中国国有企业债务总量的10%不到。 9月末中国国有企业总体债务约合12万亿美元,规模已超过中国GDP的总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而我国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余额是70万亿元,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债务率已超过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余额,而这一切是还没有算上民营企业的情况。 说到民营企业,其困境比国有企业更甚。因为民企无法像国有企业一样获得政府背书,也没有垄断的资源作为抵押,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考虑到自身的风险,几乎不可能乐观的贷款支持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很多前景看好的民营企业因为一时因资金周转失灵而不得不关门倒闭。 面对当前如此庞大的企业债务规模和严重的产能过剩,别说让银行贷款给民营企业,就是贷款给大型国有企业,银行也要仔细的掂量掂量。银行的本身终究也还是企业,也需评估风险,如果持续贷款给这类僵尸企业,其累计的风险将不可估量,一旦迎来“明斯基时刻”,不只是银行,“大家”都得玩玩了。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历史一直在重复。 面对这种难解的困境,国家不得不另寻它法。幸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个长期改革停滞,畸形的股市就在那里,它是企业筹集资金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如果股市制度设计合理,很多优质、有前景的企业可以很容易通过发行股票筹备企业发展或度过困境所必须的资金。当然首先股市的制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关键,如果有太多的人为干预,只会造成巨大的寻租空间,伴随着前面几十年股市一起成长的张育军、姚刚等证监会的高级官员的下台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培育一个健康的股市,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因为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股市就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很多关键性技术只要在照搬后再适当的结合本土的实情修正即可。注册制不是来的太急,而是来的太迟了所以才急。但是这个急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们只是在补课,再不补课就真来不及了! 来源:鼎益丰集团德一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发请告知。 扫描文中二维码,收获更多精彩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