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研究称201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看到这个数据,相信大部分的国人都在咒骂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堪的食品安全现状,不过先不要开骂,因为调查同样显示,在中国吸烟率高和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肺癌比率实际上低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仍高于发展中国家。北美和欧洲国家的居民最易感染癌症,但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 换句话说, 即便是在欧洲、北美那样如此空气清新、天蓝水碧的优美环境和严苛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依然无法遏制癌症的高发。虽然中国的环境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安全环境令人担忧,但是发病率却并不是最高的。那么如果不是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癌症的发生呢?我们中国人如何把癌症的发病加速度降低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饮食结构”!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说, 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民众患癌症的机会大幅增长。 此说法在现代营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有更为详尽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其中最为石破天惊的就是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的T·柯林·坎贝尔的研究,他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 他通过27年的研究发现,牛奶、羊奶中的酪蛋白是非常强的促癌剂,尤其当蛋白质的摄入量达到了全天能量20%的时候,效果特别明显,尤其对于肝癌和乳腺癌来说。在他的团队针对中国农村疾病调查的时候发现,通常营养过剩的人,容易罹患所谓的富贵病,即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儿童脑癌、胃癌、肝癌),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这个调查调查结果,与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与结论是非常吻合的。 在坎贝尔教授的调查中发现,中国以豆谷类为主的饮食结构,是癌症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的根本原因所在,他本人也有原来的肉食主义推崇者,彻底转变为素食者。 但是,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一个家庭如果吃肉喝奶都很困难,那么是极其不体面的事情,尤其在城市里面来说,家庭中再穷,也至少要保证每顿都要有肉吃,每天都要喝上一袋奶,认为这对于医疗费逐渐攀升的现状来说,是最好的自保方法,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周遭亲朋患癌的消息依然络绎不绝。很多癌症患者的家属,甚至在患者患病期间,不惜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各种高动物蛋白的补品、营养品,去医院探病的人也会带上一箱子牛奶以示慰问。殊不知这些做法,会加剧癌症的进程。 那么如何在饮食上照顾癌症患者,我们如何又避免罹患癌症的呢?最关键的就是摒弃以鱼肉蛋这类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方法,在饮食中多多增加豆类蛋白、谷类蛋白的摄入量, 把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10%以下,因为在实验中显示,当牛奶蛋白质的摄入量达到10-20%的时候,促癌效果最明显。 在实际生活中,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低,患癌的人群分布于不同年龄层,下表是建议不同年龄的癌症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请大家予以参考,便于实际生活中应用。 大家可从表中可以看到,在成人的推荐食材中,增加了豆制品,因为根据现代营养学数年来的统计发现,奶制品的补钙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有增加钙流失的现象,但是豆制品、蔬菜等植物来源的钙效果非常不错,因为动物蛋白质增加了体内的酸负荷,使得我们的血液环境和组织环境偏于酸性,身体为了适应这种酸性,需要使用身体的钙来中和,而钙的来源当然是从骨骼中分离出来的,从而骨折的概率越来越高。最新的统计表明,美国50岁以上妇女的髋骨骨折发生率是全球最高的,而比美国髋骨骨折发生率更高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阐述过,同时也说明了,从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来考虑,牛奶属于甘、淡之物,入脾胃,但是补益太过,会导致肾受损,而肾主骨,我们的骨骼和牙齿会遭受损害。虽然中西方的理论完全不同,但是结论完全相同,可谓殊途同归。 文章写到这里,估计很多读者和营养学家会给予板砖无数,但是请在反驳和吐槽前,仔细查阅现代营养学发源地西方人所写的最新营养学研究报告、统计数据,以及那篇震惊全世界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或许看完之后,你就不会在看望癌症患者的时候,带上一大箱子的牛奶,也不会再担心中国糟糕的环境一定会让自己患上癌症,相信自己只要改变了饮食结构, 不仅可以避免罹患癌症,更可以通过饮食的调整,抑制癌症! 哦,忘了说一下,曾经平均寿命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本冲绳地区,已经下跌到26位,原因是西方化的膳食!所以,奉劝国人,在饮食上最好保持传统的结构为佳,不要崇洋媚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