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江山携手 2016-01-04

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有50%的家庭是老人在帮着照看第三代;在北京,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隔代教育渐渐成为主流,与此相关话题的争论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那么隔代教育是利大还是弊多呢?

支持隔代教育的基本上是一些上班族父母,他们觉得每天朝九晚五的日子辛苦,劳累,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教育孩子。而把孩子交给祖辈们来看管实在是“方便实惠”,一方面腾出了大把时间,另一方面也省下了把孩子“全托”给幼儿园的经济开支。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省时和省钱的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已经埋下孩子教育失败的种子和家庭人生不幸的阴影。

当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懒惰消极,乖戾自私,无理取闹,您觉得这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因为大人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使然。因为只有问题大人才会培养出问题孩子!所以追本溯源,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孩子”的时候,更要看到这个孩子背后的问题父母,问题爷爷,问题奶奶。

那么,隔代教育又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只在于:爷爷奶奶们太喜欢宠孩子了,而且他们实在做不到不宠孩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很容易解释:离休之后赋闲在家、专职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绝大多数并没有多少教育思想和智慧,但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可能都还不错。因为生自己儿女的时候,往往面临很多人生和事业的问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宠孩子”,反而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结果自己的儿女往往还比较正常,甚至是优秀。因此如果儿女指责他们带孙子的方法有问题,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怎么啦,还不是把你们带大了,还不是有出息?让儿女无语。 

但是后来带孙子的时候,这些老人往往已经从人生的战场上“退居二线”,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人生和事业等着他们了。但每个人都是有成就需要的,对于没有“事业”的,不甘寂寞的老人来说,照顾孩子就是他们获得自我成就感的一个良好的工具。这种老人其实很少有什么“教育思想”,他们甚至缺乏基本的思考能力,往往依照“本能”来行动,甚至根据自己的情绪喜好来“培养孙子”。

他们的“权威地位”,不是来自于智慧的思考和前瞻性的眼光,而是来自于儿女们的孝顺和服从,这让他们误以为自己还是很有“能力”的,会依仗自己的身份地位,喜欢给孩子们出主意,下结论,提要求,教孩子们很多混乱不清的人生概念。而儿女们为了体现“孝心”,在发生教育观念冲突时,往往牺牲自己的原则,牺牲孩子的未来,来服从,讨好老人,造成后期教育的问题。

真正很有智慧的老人,极少会在五六十岁后就专门退休来“带孙子”的,这些老人此时可能正在事业的顶峰期。因为拥有“智慧”会让他们更被这个社会需要。多数带孙子的“寂寞老人”,本质上是社会的弃儿,他们不被社会所需要,缺乏真正的成就感。带孩子是儿女们让他们发挥余热和自己“找点事做”的心态。

这种老人不会去真正考虑孙子的教育和成长的问题,他们只是善于非常自私地用所谓的“爱心”和“宠爱”,去削弱孩子天然具备的能力,而不会去督促和培养孩子具备更强的能力。在心理深处,老人们如果发现孩子很无能,很依赖自己,他们在嘴上“抱怨”的时候,其实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满足感:这证明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离开他们的“照顾”后多么的无能和痛苦。所以,如果孩子无能,绝对是被父母和祖父母们在这种变态心理下“大力培养”出来的。 

只是这一种本质上极端自私的心理行为,会被公众和儿女原谅,甚至赞誉。即使孩子明明被他们带出了问题,他们也很少受到指责。因为他们已经“忙得团团转”了,已经“很辛苦”了,很尽责而且还“累病了”,所以这种本质上是自私的情感敲诈的行为,在中国基本上是“正常”情况。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父母们也很少会去反思老人的过错,会以“这孩子真是不好教”为由,替父母推卸责任,把“问题儿童”的板子,打在本来无辜的孩子身上。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时代,四个老人都在争夺把孙子当宠物养的机会,用含饴弄孙的“豢养权”,来解脱自己的寂寞人生,而不是试图承担起真正的教育责任。这种争夺之激烈,以至于有些小夫妻只好让自己的父母“轮流执政”,每家带一个月,结果每对老人都在孩子的面前争相献宠,可笑,同时可恨!同时父母们自己也以“宠爱”来代替教育,以互相间的感情敲诈来代替责任,所以造成了目前国内这种严重的局面:我们培养了太多无能而性格乖张的下一代,给自己,给家庭,家族,也给社会造成太多的问题。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具备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懒,可能还是“超懒”。因为他们在出生后勇敢地探索世界的关键期,在他们非常积极进取的时候(一岁到五岁的孩子都会非常积极的探索世界),被自恋的老人们怕他们成长起来后不需要自己的服务,就用各种理由:如怕孩子受伤,怕衣服弄脏,怕东西弄坏,怕孩子做不好事情等等理由,以保护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探索的热情和愿望,成功地教育给他们一套“享福哲学”:只有安心地享受他人的服务,才是“尊贵”的表现。

在这种“哲学”的浸染之下,孩子当然不可能拥有自强独立的品性,乃至会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直到他们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缺乏各种能力的废物后,父母才发现一个简单的常识:不能让老人宠孩子。

那么,在隔代教育中能不能让老人不宠孩子呢?基于以上心理学分析,绝大多数老人都做不到!因为不宠孩子他们就得不到成就感,而一个人是不会有热情去做一件得不到成就感的事的。所以在老人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不带孩子,要么继续宠孩子。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之弊远远大于其利。还望各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多加斟酌,好自为之。

 

作者的观点我能理解,但是我经常会处在既要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又能规避隔代溺爱的两难之中。最头痛的是两代人的教育观点有很大差异,老人的注意力每天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已经是八岁了,每天有学习的任务,还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要做,画画、看书、弹琴、游泳。。最近画也很少画,游泳也经常不去,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所以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从没像别的家长那样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把她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都是观察她更喜欢什么,或引导和挖掘她对文化知识和艺术的兴趣,比如带她去书店、美术馆、798、陶艺吧、游泳馆等,就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发挥,本着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儿的原则快乐成长,这个度把握起来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每天都要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周日也要早点去陪爷爷奶奶,吃饭时经常是爷爷奶奶轮番给彤彤夹菜并不时的往她嘴里添,多多宜善,爷爷奶奶忙活的不亦乐乎,孩子最近有点开始挑食的苗头,不吃这个不吃那个,爷爷奶奶也很生气,说还是孩子太少,孩子多了大家抢着吃就好了,一边喂着孩子一边说孩子吃饭太慢,其实孩子八岁了,不应该再喂饭了,可就这点我说了两年了,也没有用,老人说喂她吃,心里就特别高兴,吃饭时四双眼睛紧盯着孩子,其实宝贝挑食厌食,不是孩子多和孩子少的问题,而是大人管的太多,给宝贝喂得太多,孩子产生了逆反的心里,我还真是没办法,又不能惹老人生气,所以经常就以妥协或睁一眼闭一眼告终,但是每每到了吃饭的时候,老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断的给孩子夹菜,我有时真的很想制止,可是当着孩子面,又不能说两位老人,只好忍着,很痛苦,有时都很想逃避和老人孩子一起吃饭,很痛苦呀,作者说的要么选择老人不带孩子,要么就继续宠孩子。也许需要开个家庭会议,因为我们每天要和老人在一起吃饭,我想有些事情需要沟通一下,也许是可以避免或改善的。总之需要方法,不容易。真希望老人们能理解我们的用心,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好老人的晚年,让老人老有所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