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代抚养与幼儿心理健康

 jxufexj 2010-05-05
隔代抚养家庭的“逆效应”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无暇抚养和照顾孩子,一些当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的,便毅然挑起了照料孙子、孙女的重担,人们把这种方式称为“隔代抚养”。“隔代抚养”效果究竟怎样?
  路路5岁时就喜欢爷爷的样子,拄着柳条棍,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一边走还一边吐着痰。如果有人问句话,路路也总是学着爷爷的样子拉着长腔,慢悠悠的答非所问,有时还夹杂着“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张了半天嘴还没说清什么。爷爷倒是非常喜欢地说:“这孩子学啥象啥,净讲大人话”。
  近年来,“隔代抚养”似乎成了一些现代家庭抚养下一代的主要模式。诚然,老人分担子女的家务,以解燃眉之急,是有益的,但不能不看到,老年人记忆衰退、思维缓慢等自然衰老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且老年人对孙子、孙女放纵式教育会使正常的家教失衡。

  其一弊:隔代抚养,最容易产生溺爱。因为抱孙心切,一旦成为现实,祖辈常会陷入欣喜若狂的热切心态中,他们会备加珍惜“来之不易”成果,从而产生“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反常做法。同时,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若有差错,怕子女责怪。因此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有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愿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
  当祖辈年老的时候,子女已长大成人,不可能也不便再有亲昵的爱抚表示。现在有了孙子,还能够依稀见到当年自己儿女的影子,便会将对儿女的全部情感倾注在孙子的身上。结果,该管的时候,管不起来;该严的时候,严不起来。当孩子乱撒一气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就抱着孩子上下楼……如此种种的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变得骄横、任性、自私、依赖。

  其二弊:祖辈不能够用现代科学的育儿观念来对待孙子。他(她)们常常容易满足于甚至沉缅于过去,把“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运用于孙子身上。这种现代育儿知识的不足,加上前面所讲的两点,很容易就让祖辈们陷入到“溺爱”的误区之中。对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爷爷奶奶总是急着加以阻止:当孩子与同伴有纠纷时,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了。

  其三弊:长时间地让祖辈带养孩子,一定会使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受到影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而且老人往往比较疼孩子,相比之下,父母要严厉得多,这在孩子看来就容易形成“爷爷奶奶疼爱我,爸爸妈妈不疼”的感情错觉,从而影响亲子感情。

  其四弊:隔代抚养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因为抚养孩子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侍候”一个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人照顾的小孩,老年人难免力不从心,从而损伤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然隔代抚养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隔代抚养的益处有四:
  一是有益孩子健康。老年人细心周到、照顾得当,孩子生病少,吃得均衡,自然茁壮成长。
  二是年轻父母可省却后顾之忧,大展创业拳脚。把孩子交给父母,恐怕是最放心的了。年轻父母可心系祖孙,放眼世界。
  三是能满足老人们尽享天伦之乐的愿望。这一点恐怕是最重要的。退休了,没事了,含怡弄孙,不正是每个老人最快乐的事吗?
  四是祖辈一般不像父母那样有望子成龙的功利思想,不会去逼孩子学这学那。因此,更容易接近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更能使孩子生活得自然、轻松,而这恰恰是许多年轻父母所缺乏的。
  童年期是人生大厦的基础,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责任心的父母应当全面考虑子女的抚养问题,做出妥善的安排。

正确对待“隔代抚养”
  现实生活中,祖辈往往与孙辈特别的亲,感情特别的深。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抚养”的现象,充分的扬长避短呢?

首先,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
  1、自我价值再现的心理。老人在含辛茹苦地带大自己的孩子时,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可当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他们不再依赖父母,老人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第三代的出现,使年轻的父母手忙脚乱,而老人们却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而且第三代又是那么依赖老人,使老人的价值又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老人们便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去。
  2、老人对孩子的依恋情结。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就像有一条解不开的纽带,连接着老人和孩子的心。有人说,“老人就像孩子一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时,总是那么开心、亲密、和谐。这种依恋之情使老人一旦离开孩子,便会怅然若失,不知所措。一位奶奶曾对我说,“小孙孙不在家时,我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该干什么,真是想煞我了。”孩子成了老人生活的中心。
  3、爱的补偿心理。老人年轻时往往也因工作繁忙而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无暇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也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一切使老人们心存内疚。当他们迎来第三代时,他们有时间、有能力将这份感情加以补偿,因而他们对第三代倍加呵护,认为照顾好孙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老人有宽容、平和的心态。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老人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生活的磨练也使老人们拥有了一颗慈爱、宽容的心,他们希望孙辈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孩子在老人身边感受不到压力,这使隔代情显得更加自然、和谐。

其次,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
  1、珍惜老人的劳动价值。老人们精心呵护着孩子的生活,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是老人们对子女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要珍惜老人的劳动,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
  2、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由此而产生的天伦之乐,是人类情感生活中最让人痴迷的一部分,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老人与孩子间有一份默契,他们在一起,老人会觉得开心,充实,孩子则会更放松、自由。应让老人和孩子在欢乐、祥和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愉快地生活。
  3、尊重祖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经验。祖辈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教育经验。我们在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观的同时,也要耐心听取老人的一些经验和意见,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

第三,应主动与祖辈沟通,取得教育上的协调一致。
  1、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因此,父母再忙,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当祖辈照看孩子时,父母万万不可“扔下”孩子不闻不问,而应主动与祖辈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孩子的生长、发展情况,与老人探讨育儿的方法,尽父母应尽之责。
  2、掌握方法,侧面提醒。要经常站在老人的角度三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言行 ,尊敬、体谅他们,并且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加强与长辈的沟通,以取得教育的协调一致。当发现祖辈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应从侧面提醒老人,可以通过与老人讨论别人的育儿经验使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促使老人改变教育态度和方法。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
  3、给老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开拓老人的视野。我们应鼓励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携老人一同参加现代教育知识讲座,经常向老人介绍一些教育实例及书刊杂志,以丰富老人的家庭知识,转变家教观念,从而在家庭中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有分有合,注重情感交流。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