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丈野狐(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1-06

 

  法师为我说了一个公案。

 

  唐朝潮洪洲百丈山大智禅师怀海,人称百丈禅师,他是唐代的大和尚,始创了中国禅门的规矩,称为“百丈清规”,是中国的高僧之一。

 

  这位百丈禅师善于讲经说法,他所居的百丈山虽山峻极五千尺,但禅客无远不至,为了听百丈一席法,堂室每天爆满。

 

  百丈禅师升座说法的时候,常常有一位老人也随众听法,法会一散,这老人也就随众散去了。

 

  有一天,老人听完法后却不离去,站在当地似有疑惑,百丈问说:“站在前面的是谁?”

 

  “我是一只狐狸,”老人说:“过去迦叶佛驻世的时候,我曾经住在这个山里修道,和你一样讲经说法,有一位修行的人来向我问法,他问我:‘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到因果里面去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因为答错了这句话,我死后便坠入畜生道,做了五百世的野狐狸,现在我做野狐狸的时间已经到了,能否请和尚开示,回答我这个问题:‘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在因果里面去吗?’让我脱下这野狐的身体。”

 

  百丈说:“不昧因果。”

 

  老人当下大悟,称谢而去。

 

  第二天,百丈率徒弟在后山找到一具野狐狸的尸体,死状安详,身体柔软,知道它是昨日问法的狐狸,他对门人说:“真吾徒也!”

 

  说到这里,法师闭目沉思,再睁开眼睛时目光清亮,他说:“光是一字之差,就堕入恶趣,做了五百世狐狸,我们在传播智慧时岂可不慎!”

 

  照佛法的说法,大修行者也不可能超越因果,他仍然在因果之中,不能不“落”,只能不“昧”,不昧,是对因果了了分明,得善果时不以为乐,受恶果时不以为苦,这才是真修行者的态度。

 

  “所以一心想传播也不一定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讲八正道的原因了。”法师说。

 

  “什么是八正道呢?”

 

  “八正道,就是八条修圣的道法。一是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是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是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是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是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是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是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是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一点点不正,就落入邪见了。为什么正这样重要,就像我们看火车的铁轨起头只要稍微偏斜,火车开到远方,已经十万八千里了。这是为什么不昧不能是不落的原因了。”

 

  听到法师的一席话,想起我们每日言语,禁不住满头大汗。

 

  “那只野狐狸虽然对修行者说错了话,他的动机至少是良善的,假如有一个人在教导别人时动机不良,又会如何?”我问。

 

  (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