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分章节复习(八)

 angelzhang69 2016-01-06



第八章 荧光免疫技术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四乙基罗丹明RB200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D、镧系螯合物

E、藻红蛋白R-BE


2、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双标记法

E、多标记法


3、作为荧光抗体标记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可以提高观察效果的是()。

A、必须具有化学上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稳定结合

B、性质稳定不会影响抗体的活性

C、荧光效率高,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

D、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快速

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


4、荧光抗体试验所没有的类型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间接抑制法

E、双标记法


5、要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

A、激发光必须很强

B、样品浓度应适中

C、待测物吸光系数必须很大

D、光源与检测器应与样品在同一线上

E、液槽厚度要足够厚


6、下列有关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易行,特异性好

B、敏感性较间接法差

C、可对抗原或抗体作检测

D、检测一种抗原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E、结果直观,易于判断


7、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双标记法

E、混合法


8、荧光效率是指()。

A、荧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

B、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

C、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

D、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

E、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用将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异荧光抗体。不可对抗原或抗体作检测。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作为标记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健的化学基团,与蛋白质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于清除。②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③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④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性质。⑤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⑥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其中,②③与提高观察效果有关。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试验的类型包括:直接法、间接法、补体结合法和双标记法。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要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样品的浓度适中。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是用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结果直观,易于判断,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异荧光抗体。不可对抗体作检测。间接法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法中,间接法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本法有两种抗体相继作用,第一抗体为针对抗原的特异抗体,第二抗体(荧光抗体)为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本法灵敏度高,而且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系统。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荧光分子不能将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转变成荧光,总或多或少地以其他形式释放。荧光效率指荧光分子将吸收的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与发射荧光光量子的数值成正比。



来源:医学检验在线微信平台


说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仅为了分享专业知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联系邮箱:12557057@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