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观题及答案.doc

 昵称29794921 2016-01-06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其经典研究范式DRM范式。

     2、特征整合理论,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包括特征和客体这两个基本概念。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该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3ABBA设计,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分别用AB表示(的情况;它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B条件。这样;A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4、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

     5、直接验证,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2分(

     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2、什么是反应时新法;

     答,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

1/5页

    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3、如何测量心理负荷;

     答,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次要任务法测量心理负荷水平。所谓次要任务就是在执行重要任务,首要任务(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项无关任务。若主要任务的心理负荷很高;人们就没有能力进行次要任务;若主要任务心理负荷低;剩下的心理资源便可以用来完成次要任务;所以次要任务的成绩可以作为首要任务所需注意力或是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针对真实情景中的现场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两种较为通用的心理负荷测定法——心理负荷的主观评定法和心率测量。

     主观评定法是让被试对工作难度、时间压力、紧张心情等主观感受或体验进行主观评定的方法。在完成人机系统操作后;要求被试对他操作时的各个心理负荷因素进行评分;所得分数可以作为他们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虽然在某些真实情景中;不适宜对被试进行过多的测量或要求被试同时进行过多的任务;但仍可对被试的生理指标——心率进行稳定的测量。心率的快慢可以反映任务的紧张程度;也即可以作为心理负荷水平的有效指标。

     五、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8分(

     答,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善于发现问题;如,“和尚挑水”这一故事家喻户晓;但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会认识到其研究价值。

     确定了研究问题后;就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对于这一问题;前人是否有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从而更为具体地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

     接着就开始设计实验;采用什么作为自变量、因变量;需要控制哪些额外变量;根据变量的特点;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是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还是混合设计;如,“和尚挑水”这一实验;可以采取被试间设计;把被试分为三组;一组被试为1人;一组为2人;一组为3人;安排一个任务;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反应。

2/5页

     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分析是否与预期的一致;如果一致;则需进一步把这一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看这一结果是否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如果没有现成的理论来解释;就可以根据结果提出新的理论;如,“和尚挑水”实验如果得到结果与故事相一致;那么就可以用“责任扩散”这一理论来解释。如果不一致;也要分析原因。

     在做完此实验后;根据得到的结果;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和尚挑水”这一实验结束后;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任务的责任扩散程度可能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责任扩散程度可能不同;不同环境下的责任扩散程度可能不同??

     实验得到的结果除了用于进一步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要用于现实生活;对日常生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如“和尚挑水”这一结果;就可以用于企业管理中;对领导如何安置员工;如何分配任务有指导意义。实验结果、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反过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围绕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实验;得到新的结果;从而有助于理论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答,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就是指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它的确位于所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序列顶端。为了准确说明实验心理学专精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最顶端的方法学地位: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作一番介绍和比较;它们包括,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虽然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然而;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其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其二;有时;观察法的结论难以得到重复验证:其三;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对观察结果进行各种主观解释:其四;观察活动总是极大地受研究者各自世界观的影响。因而来自于研究者的期望等主观因素往往会干扰观察结果;这种干扰比起被试的反应性来更难排除。

     2(相关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第二层次。相关研究和观察法一样;也是一种基于描述的科学研究方法;不能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相关研究法不同于观察法的简单描述;相关系数表示了变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所以;如果变量间的联系,相关(足够高;那么就能从一个变量的值推断出另一个变量的大小。这正是相关研究法提供的一项功能,预测。这就是相关法的优点,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其方法学特性;决定了相关研究法的缺点在于,

3/5页

    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2(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方法;也是实验心理学系统发展、讨论、应用的科学方法。实验法脱离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的描述性层次;而真正具备了完整的解释、检验和预测功能。

     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更具体地说;就是设立有关各种可能因果关系的实验假设和推论;并将这一假设转化为各种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有效的实验控制方法来检验这些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具有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更受到实验心理学的青睐,其一;实验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这样;在逻辑上就可以认为;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换句话说;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所观察到的因变量的变化:其二;经济。运用自然观察法时;观察者必须很耐心地等待所要观察的情况出现。如果你住在北极圈附近的挪威特伦汗港;但却想研究热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那么只靠太阳产生高温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了。但如果实验者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景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数据。但是;不能认为有了实验法就可以抛弃描述性研究方法。正像观察法能够为相关研究法提供必要的准备一样;实验法也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正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提供了最初的假设来源和因果猜测;离开了这些;实验法的假设检验和因果结论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比起其他科学方法——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实验法在方法学上的地位显然更为突出;因而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中的地位也是核心和基础的。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用实验来证实或证伪理论;并提供解释心理现象及行为的数据。从这点来说;实验法比观察和相关法更能提供确切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不过在另一方面;实验的来源和前期准备往往又离不开观察和相关研究。所以这三种方法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以最终的实验研究为核心与重点;应用于实验心理学之中。

     2、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答,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

4/5页

    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5/5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