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十年,文帝到甘泉视察外情,让他的舅舅车骑将军薄昭在京师留守。薄昭重权在手,遇事专擅,无所顾忌。恰好文帝派来的使臣是薄昭的仇人,薄昭为报私仇,竟擅自杀害了皇帝的使者。
文帝闻报,忍无可忍。但是要把薄昭治罪,从外甥和舅舅的关系上说,又怕失去孝道,所以很为难。他忽然想起贾谊所上的治安策中的话:“公卿有罪,当使他引决自裁,方是待臣以礼。”
于是,文帝便令朝中大臣到薄昭家饮酒,让大臣们在酒席上劝薄昭自尽。薄昭贪生怕死,不肯自尽。大臣们没办法,只好回告文帝。没过几天,文帝又让大臣们穿着素服去薄府,给薄昭吊孝。大臣们进了薄昭府,一同哭祭。薄昭无可奈何,只好服药自尽了。
北魏孝文帝也曾用暗示的方法,清除奸臣。
苻承祖,略阳氐族人,是个深受冯太后宠幸的太监,官至安南将军、侍中、知都曹事,封略阳公,还获得“许不死之诏”。苻承祖恃宠作恶,骄横跋扈,贪赃受贿,无法无天。公元515年,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亲政,苻承祖因贪污受贿,罪当死。因为苻承祖有“许不死之诏”,朝廷不便直接杀他。孝文帝便赦免了苻承祖死罪,削去其一切官职,禁锢家中,授其“悖义将军”,封“佞浊子”,以此来羞辱他。苻承祖困居私宅,仅月余便羞愤而死。
石家庄 单守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