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山里的法国风

 kunzhu 2016-01-06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说道白鹿,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一个藏在深山沟里的小场镇又会被多少人熟知呢?可说到一下两个事物至少四川的朋友应该都要有耳闻吧。1、白鹿上书院,一座法国风景的建筑屹立在中国的美丽山水间,还没有被更多人熟知便在无数人的惋惜中损毁了;2、白鹿中学,身在地震重灾区龙门山上,楼体依然屹立原地不倒,挽救了学生的生命,最牛的校舍。
    作为一个彭州人,一直说去看看,知道他全毁了都没能看看,挺遗憾的。
    由于法国的关系,重建中按照法式风格修建。感觉总有点欢乐谷、国色天香的样子,干嘛要修国外建筑。不过所有古镇都是仿古,毫无特色,修个法式特立独行,有卖点。
    到了现场,感觉还不赖,不过还没完全修好,由于地处山地,山清水、秀异域风情挺好的。
    天气不好阴阴的,照片拍不出效果。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和一般的房地产没太大区别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大街略显冷清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街道中新修的天主堂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原本知道老街上有一座教堂,这个因该是他的重生吧。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中式小街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大街旁边有一条白鹿河,河对岸就是那个最牛的白鹿中学。最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看起来很舒服。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巨大的银杏树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白鹿河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中法桥
   中法桥,又名金桥,始建于1893年,位于白鹿镇金桥村西北100米。东西走向,砖石结构,双孔拱桥,东起白三公路,西至下书院大门(白鹿中心学校大门)。全桥长30.8米,宽4.7米,跨度9.65米,拱高5米,桥栏高1米,桥面用青石板铺成。桥西侧尚存下书院部分围墙,桥东侧为原始石梯。桥古朴独特,秀丽壮观,工艺精巧,在5.12地震中被整垮一拱,尚存一拱。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断桥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溪中戏水
     白鹿河对面被无数百年银杏围绕的那座即白鹿中学。
     白鹿中心学校就是几百年前的天主教堂无玷书院遗址(俗称下书院),仅存当年的围墙和数十棵参天古树。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教堂遗址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漂亮的古银杏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条地震断裂带刚好从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九年制学校校区内穿过,一栋新建教学楼被整体抬高近3米,楼体依然屹立原地不倒;而距其仅10余米远的教师宿舍完全垮塌,旧教学楼、办公楼均成危房。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白鹿中学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老师救学生的雕塑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保留的校舍前塑了很多雕塑,一下回到2008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这些我们都亲身经历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5·12”汶川特大地震“最牛”的教学楼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那样巨大的天灾,教学楼并没倒,仅被抬高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没想到重灾区的房屋能保存如此之好,这才是良心工程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学校背后有个残破的古庙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看着门口的对联晓得了,原来是朱氏祠堂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其十一子朱椿为蜀王。以后历代蜀王均为朱椿后裔。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朝京师被李自成攻陷。同年八月,张献忠攻下成都,城破时,第十三代蜀王朱至漱投井自杀。明蜀王国灭亡的甲申年,蜀王后人的一支在广汉定居。数代之后,有一对叔侄自广汉来到彭州白鹿场谋生。
    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1860年,成都教区主教洪广化来白鹿时结识了咸丰初年由广汉迁至白鹿的朱元璋后裔朱益淳,并洽谈把白鹿作为传教基地。1865年,购朱建虎的院宅修建天主堂(地震前的白鹿镇政府),后在白鹿河对岸今白鹿中心学校中学部修建“备修院”。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朱氏先祖的墓地
深山里的法国风——重建白鹿镇

    总的来说,街太小,不过还没修好嘛。人流量小,没有直达车。还行吧,由于青山绿水弥补了重建的不足,相信以后等完全竣工时,应该成为成都新的旅游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