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 再说“傻瓜” 前次《杭州话里的笨蛋》(关注本号后“查看历史消息”阅读)发出后,很多朋友觉得赞,本号这是第一篇文,居然点击过百,尤其开心的是,我的老师,一个资深做文化的专家成了本号的第一个粉丝,看来这个号还是有点文化的,得空了要继续坚持,也希望大家多多批评,多多互动,多多支持。 关于杭州话的笨蛋,最常用的自然是“木”和“呆”,有朋友问,那么这两个说法,究竟有没有具体的不同呢?确实,掌握一种语言最基本的一个能力,是要能说得清同义词的不同点,但是,具体到这个不同点,要说清楚实在太难了,我们放后面说,你也可以想想,免得被我误导了。 这种差异的形成,虽说可以认为是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因素,但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反过来呢?我想,这就一定跟两个字的语义差异,是有莫大的关系的了。 这两个字的一个差别,我觉得属于文、白的不同,“呆”应该是文读,“木”則是白话。这一点可以在两者的官话组词上得到印证。“呆”会有很多,比如“呆头呆脑、呆瓜、呆憨、呆子、呆笨、呆货、痴呆”等等,都是和傻瓜有关的词,而“木”,除了“木鸡、木讷”似乎跟“傻”有关外,也找不出别的词了,而“木讷、木鸡”,也只是一种外在的描摹,并不涉及内在的评价。 新号。觉得行,请关注,请转发。谢谢! 所以,两者的再一个差别,就是语义学上的了。感觉除了“愚蠢”这一共同点外,“木”更多的会被用在一种外在的表象的描摹上,所以,不但人可以状其“木乎乎”,而且别的物事也可以,比如可以说:“这个东西嘎木乎乎(笨重)的”。而“呆”則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描摹,那就是说这个人心智没发育好。正因为如此,可以说女性是“呆屄”,却舍不得说大男人是“呆卵”,除非民间,口无忌惮,才会说“木卵”。?? 最后说一下这两个字。木,是没什么说的,就是这个字。但是“呆”,实际上准确的应该是“獃”,《集韵》拟的音是“鱼开切”,那就基本上等同于是杭州话中的读法了,而不是读dai。小时候看《西游记》,这个字印象很深,我当时是读“凯子”的(有点木??)。为什么不是“呆”这个字呢?因为“呆”原本是“某”,再后来又替代了梅花的“梅”,因为“梅”原来写成“槑”,算是省笔写法,即简体字,《本草纲目》上说是因为梅属于杏类植物,“杏”字倒过来,就是“呆”了,这种说法恐怕没什么依据,只能当笑话看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