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惠文后 《芈月传》中由刘涛饰演的芈姝历史原型便是秦惠文后。惠文后(?-公元前305年),本名魏纾,魏国人,出生于战国时期,此间正值魏国强大时期,是秦惠文王去宋相王时认识的,后成为秦国国君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嬴荡的母亲。
公元前334年,惠文后来到秦国与秦惠文王联姻,惠文后与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29年生下秦武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惠文后支持公子壮,公子壮僭立,号季君。但在掌握朝中实权的 魏冉的支持下,秦昭襄王继位,魏冉担任将军,保卫都城咸阳。公元前305年,公子壮与惠文后遭诛杀。![]()
对于惠文后的身亡,史料上有三种说法。
一、善终而死:据《史记·穰侯列传》记载,惠文后在秦武王未死之前便已去世。 二、政变被杀: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庶长壮和大臣、诸侯、公子作乱,叛乱平息后,叛乱者都被诛杀,而惠文后不得善终。而据《史记索隐》引纪年记载,秦武王死后,秦国内乱,惠文后与公子雍、公子壮都被杀。《史记索隐》又载:秦武王死后,惠文后支持公子壮僭立,而在魏冉的支持下秦昭襄王得以继位,而后诛杀公子壮与惠文后。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姝是楚国人,是楚威后所生的嫡女,后为秦惠文王后,芈月同父异母的姐姐,也是芈月从小到大的情深姐妹。她曾经是芈月所羡慕的对象,因为她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宠爱备至的母亲,这些都是芈月所没有的。 她易为善也易为恶,在秦宫岁月中,她和芈月分分合合,既有相互扶持也曾三番五次要置芈月于死地。她自恃聪明,被赢驷很容易就掌控和利用了她的感情,她与魏琰宫斗中处处失败,芈月处处帮她却让她更加嫉恨。 芈姝也和她母亲一样溺爱儿子秦武王嬴荡,令得嬴荡荒唐到举鼎压死。
芈月原型是秦宣太后芈八子,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为自己的故乡是楚国,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见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韩襄王于是又派张翠出使秦国。甘茂认为韩国一旦投靠楚国,楚、韩两国就会挟持魏国来危害秦国,他主张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韩、魏两国不同意。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建议不要任用成阳君。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在他穷困的时候,秦昭襄王没有任用他,而成阳君受宠,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会使他满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阳君而韩、魏两国不同意,会有损于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7] 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芈八子和义渠王 依据《国语》《史记》等文献,“芈”为春秋时楚国祖先族姓,但真实的“芈月”并非楚国公主,而是楚国皇室的一个“宗女”。因为年代久远,皇室宗亲家族越来越庞大,血脉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到了“芈月”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当时,嫡公主出嫁,一般会有8名媵侍陪嫁,“买一送八”。“芈月”就是这8个“赠品”中的一个。 芈八子是嫁给秦惠文王后,依据受宠程度得到的封号。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由此可见“芈月”的地位等级并不高。 在《史记·秦本纪第五》和《史记·穰侯列传》中,对“芈月”有着寥寥数笔的记载:“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正史中,秦宣太后的一生贯穿了春秋战国霸权迭兴、风云变幻的70年。可以说,她是先秦的“霸道女总裁”。
剧中,“芈月”母子被发配到燕国,不料秦武王举鼎而亡,秦国陷入内乱,“芈月”毅然下嫁义渠王,借其之力回国平定内乱,儿子嬴稷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她当上了史上第一个太后,即宣太后。 实际上,从武王暴毙到“芈月”母子的成功“上位”,史书对整个过程都是一笔带过:“诸弟争立。公子稷质于燕,国人迎而立之,是为昭襄王。”但远在千里之外的嬴稷能在“诸弟争立”中,达到“国人迎而立之”的效果,不难窥见:经过了无数宫廷内斗、颠沛流离后,“芈月”的城府与政治手腕已脱胎换骨,无异于“甄嬛”与“武则天”的合成版。 在“上位”过程中,“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也功不可没。凭借魏冉掌握的军权,秦惠文王留下的非芈氏所生的20多个王子被赶尽杀绝,为赢稷在国内铲除了异己。宣太后成了秦国的实际统治者后,把魏冉和另一个弟弟芈戎分别封为将军和华阳君,扩大家族势力,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吊诡的是,帝国内部还维持了长期的平稳。 “安内”以后,宣太后通过施展各种政治手段,合力推进秦国“东益地,弱诸侯”,扫除外患。一些学者认为,她执政近40年,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史学家马非百曾如此评价这位女强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秦兵马俑可能是她的“私人订制” 剧中,为了死后的安宁,71岁高龄的宣太后下令将整个大秦的军队带到地下为自己陪葬,即秦兵马俑。 1974年,“世界第八大人工奇迹”秦兵马俑在西安被发掘。最初,考古学家判断秦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但这个论断也存在不少疑点,如秦兵马俑中陪葬品的放置在多个方面不符合秦始皇时的常规;俑坑内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而那时秦国早已是“车同轨”;此外,“楚国尚红、秦国尚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皇家的主色调为“黑色”,但发掘的武士俑却通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据此,一些研究人员将目光移到了宣太后身上,并且能自圆其说。 据记载,宣太后在还政两年后寿终正寝,埋葬在芷阳骊山。这两年间的确有一些关于她为自己准备后事的记载,而且宣太后一生迷信武力,为自己打造一批秦兵马俑,死后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下黄泉,也不无可能。 但是,2007年秦始皇陵附近又发现5个巨大的坑,规模远远超过了先前发掘的秦兵马俑,这个颠覆性的发现使秦兵马俑主人的身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它到底是不是宣太后的“私人订制”,有待进一步的考古论证。 物欲女?野心家? 《战国策》共展现了600多个人物形象,但它对女性人物的着墨并不多:大约写了22个,这些人有的只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偶然提及,而且人物形象还是以“反面”为主,比如,秦宣太后的历史形象就“不佳”。她留给后人的是崇实尚利、放言无惮的形象。 据记载,面对韩国的求助,她在朝廷议政之时说:“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对此,清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在剧中,“芈月”只和黄歇、义渠君、秦王这三个男人有过恋情,但在历史上,宣太后在男女关系方面比较随性,有多个情人。不仅如此,她在死前还意图让情夫魏丑夫殉葬,《战国策》中的《秦宣太后爱魏丑夫》记载的就是她准备让魏丑夫陪葬,魏丑夫让庸芮出面游说宣太后,救其于性命攸关之际一事。 历史上,宣太后身为楚女杀楚王,身为秦惠王妾而杀尽秦惠王诸王子,嫁于义渠王而灭义渠,得赵国之助而坑杀赵国数十万人……作为一个女性,一生做出种种肆无忌惮之事,在男权社会主导的历史书写中,她的历史形象注定“不佳”。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宣太后毫无“羞恶之心”,在那个霸权迭兴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国与国之间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整个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务实,身在“秦虎狼之国”的宣太后个性泼辣、豪放,不重清名而重功利,畅所欲言,其实,她的表现在当时也并不是那么令人瞠目结舌。 |
|
来自: 西江红月 > 《文史卷八--人文》